(新年快乐,给诸位读者大大拜年,祝读者大大万事如意。)
丰镇之战结束,郑锦宏没有马上离开,打扫战场的事情就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厮杀太过于惨烈,不管是朝廷大军,还是八旗军,损失都是巨大的,郑锦宏也形容这一场的胜利为惨胜。
郑锦宏没有马上离开丰镇的原因,是因为皇上的旨意,当然郑锦宏关于丰镇之战的奏报还在送往京城的路上,而皇上的旨意,主要说到的就是关于草原秩序的问题。
郑锦宏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丰镇之战的俘虏之中,有草原察哈尔部落的骑兵,这让郑锦宏大为火光,因为麾下将士的损失惨重,更因为郑家军参将苏蛮子的阵亡,郑锦宏这段时间的脾气也不是很好,现在找到了发泄的途径,他肯定是不会客气的。
郑锦宏随机派遣使者,前往察哈尔部落所在地,明确告知察哈尔部落的首领,派遣骑兵攻击大明军队的事情,必须做出明确的解释,否则大明朝廷将派遣大军,彻底剿灭察哈尔部落,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放过察哈尔部落的每一个人。
按说郑锦宏的这个举措,让人有些看不懂,要知道察哈尔部落是效忠大清国的,且其部落首领是被大清国册封的蒙古王爷,其排出骑兵驰援多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郑锦宏大可率领大军,直接去围剿察哈尔部落。
郑锦宏这样的举措,源于皇上的圣旨。
皇上的圣旨说的非常明确,凡是靠近山西、陕西以及宁夏等地的草原部落,目前朝廷采取怀柔的政策,要求他们明确表态臣服大明朝廷,至于说靠近大清国的科尔沁等草原部落,大明朝廷则是在彻底剿灭大清国之后,才会腾出手来对付的。
皇上的目的是要求草原暂时稳定,不要出现大的波动。这样对朝廷是有利的,崇祯年间,朝廷就曾经因为两线作战,而无法支撑。
郑锦宏正是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的。
朝廷大军在丰镇全歼了八旗军最为精锐的骑兵。这个消息很快将在草原部落之间传开,察哈尔部落应该是最早获知情况的,因为他们派遣的驰援八旗军的骑兵,被朝廷大军打败,一部分骑兵还被生擒。
郑锦宏这样做。其实是避免出现再一次的征伐。
在草原作战,其艰苦程度远远大于关内,草原很多地方都是荒漠,或者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其地形过于的复杂,危险时时刻刻都存在,丰镇之战,让郑锦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所以能够震慑察哈尔部落,让其暂时臣服,也是最好的办法。
瑞元三年的春节。郑锦宏率领大军在丰镇度过,大同府知府派遣人员,将大量的粮草以及肉食送到了丰镇,郑锦宏也明确告知了大同知府,必须将丰镇纳入到大同府直接的管辖之下,在这里设置相关的部门,管理商贸以及民生事宜。
相关的工程,春节之后随即展开,大同知府按照郑锦宏的要求,在这里专门修建城池。而修建的城池是原来丰镇面积的三倍之大,后来丰镇成为了草原部落与关内互市的最为重要的城池,城内异常的繁华,在数年之后。朝廷决定设立丰镇县。
正月十五,察哈尔部落首领派遣的使者赶到了丰镇,专门向大明朝廷请罪。
八旗军一万骑兵被全部歼灭、大清国豫亲王多铎被生擒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察哈尔部落首领这里,部落首领有了大祸临头的感觉,其实草原的诸多部落。早就感受到了大明王朝的逐渐强大,也隐约的知道,大清国肯定会被大明朝廷彻底剿灭的。
草原部落这种感受,在辽东之战后愈发的明显,原来只有鄂尔多斯部落表示对大明朝廷的完全效忠,且将部落的继承人送到大明京城去学习,且鄂尔多斯部落首领明确表示,其控制的草原地域为大明国土。
辽东之战后,土默特部落和吐鲁番部落等都派遣使者,前往大明京城,商议彻底臣服大明朝廷的事宜,还有不少的部落,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态,但也透露出来派遣使者到大明京城的意思了。
此番的丰镇之战,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分水岭。
当初的辽东之战,被大明军队剿灭的八旗军,绝大部分都是汉八旗,而战斗力强悍的满八旗和蒙八旗,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可这一次不一样了,一万最为精锐的梦八旗骑兵,被大明军队彻底剿灭,大清国骁勇的豫亲王多铎也被生擒,这说明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超强,若是大明朝廷真正想着攻击某一个草原部落,其根本无法抵抗。
也就是从丰镇之战开始,不少尚在犹豫的草原部落下定决心,臣服大明朝廷。
最先向大明朝廷请罪的,就是察哈尔部落。
察哈尔部落在草原的势力是不一般的,元朝的时候,察哈尔部落被誉为草原的黄金家族,居于蒙古宗主部的地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明朝,后金崛起之后,大力扶持科尔沁等部落,让察哈尔部落的力量有所削弱,不过后金知道察哈尔部落在草原上的影响,还团结其部落首领,且在蒙八旗之中,留给了察哈尔部落一席之地,其部落首领也被大清国册封为蒙古王爷。
察哈尔部落首领不顾大清国的感受,不顾自身为大清国册封的蒙古王爷的事情,派遣使者向大明朝廷请罪,这样的事情是震动整个草原的。
察哈尔部落前往丰镇请罪,携带了大量的礼物,包括黄金白银以及牛羊等等,部落首领知道郑锦宏的身份,人家身为大明朝廷内阁大臣,说出来的话肯定是算数的,要是察哈尔部落在如此情况之下还和大明朝廷对着干,恐怕真的会被灭族的。
郑锦宏在接受了察哈尔部落的请罪和臣服之后,率领将士返回京城。
皇上在草原准确确定的新规矩,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这需要灭掉大清国之后,才能够腾出手来实施,皇上的意图是蒙汉融合,让蒙古人进入到大明朝廷做官,让朝廷选派的官吏到蒙古去管辖,同时迁移汉人进入到蒙古草原。
郑锦宏历来崇敬和敬佩皇上的想法,对于皇上如此宏伟的计划,他没有丝毫的怀疑,认为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是皇上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返回京城的途中,多铎死了。
倒不是郑锦宏想着杀死多铎,他没有必要那样做。
多铎自己不想活了。
傲慢的多铎,被明军生擒,内心的悲怆和沮丧时可想而知的,他率领的满八旗正白旗和镶白旗一万最为精锐的骑兵全军覆没,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走,除开被斩杀的,其余的悉数被生擒,最为精锐的骑兵,面对明军的时候,都是如此的战绩,那么可以想象,不要多长的时间,明军就可以渡过辽河,直扑沈阳了。
郑锦宏的话语,多铎不会忘记,大明朝廷不仅仅是要生擒他多铎,还要生擒皇太极,还要彻底灭掉大清国,可不要以为郑锦宏是说大话,大明朝廷能够做到这一点。
在大清国地位尊崇的多铎,有着自身的性格,战斗失败他可以接受,没有谁能够保证百战百胜,开始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从此以后就可能过阶下囚的生活,甚至可能遭遇到汉人的羞辱,这是他无法接受的,而且在他的脑海里面,认定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大清国的满人欺凌汉人是家常便饭,多铎也是其中之一,由此他认定汉人一定也会欺凌侮辱他这个大清国的亲王。
这样的耻辱是多铎不可能接受的。
多铎恳请郑锦宏杀了他,可郑锦宏没有同意。
就在明军从丰镇出发,前往大明京城的时候,多铎选择了绝食。
他凭借着强大的毅力和信念的支撑,真的不吃饭。
三天时间过去,多铎已经饿的脸色都扭曲了。
郑锦宏看到这样的情形,专门与多铎交谈,他同意了多铎的要求,在多铎爽快的吃了一顿饱饭之后,递给了多铎一杯毒酒。
瑞元四年的二月中旬,郑锦宏回到了京城。
内阁首辅徐望华率领内阁大臣,以及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在内城城门迎候。
皇上则是在午门等候。
从京城出发的两万大军,回来的时候只有九千余人,其余的一万多将士,在丰镇之战中阵亡,他们的骨灰被带回了京城。
八旗军两千多俘虏,同样被带回了京城。
皇上专门下旨,在京城设立忠义堂,放置那些为大明朝廷做出重要贡献之人的骨灰,而郑家军参将苏蛮子,是第一个进入到忠义堂的人。
多铎的遗骸,被专门送往辽河以东,交给八旗军,让大清国去安葬,这是皇上要求的,尊重对手也就是尊重自身,人死之后入土为安,多铎的家乡没有在关内。
郑锦宏向皇上请罪,说是自己此番指挥作战出现失误,导致将士死伤惨重,且参将苏蛮子阵亡,皇上未置可否,只是告诫郑锦宏,今后要认真面对每一次的厮杀,慎重做出每一个的决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