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恪对于齐朝的事算很熟悉,他不,在韩健看来一味是“装糊涂”。+++++++林恪虽然圆滑世故,在办事能力上要高出顾唯潘不少,可终究只是一介礼乐之臣,就算再有本事,也难得重用。
“看来林尚书对南朝之事不甚了解。”韩健随口道了一句。
林恪一笑,关于什么“临江王世子”的话题他也不了,免得继续被韩健追问。
他心中很精明,知道韩健不会无缘无故去什么临江王,而本身临江王最深的典故,莫过于之前南朝闵王谋反的事,闵王跟临江王走的近。三年前齐朝付思齐谋反的案子,涉及到闵王,而之后临江王便被连累,被发配出金陵,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些人眼中,南朝与何太后为敌最深的也是这个临江王萧桐。
“东王殿下,关于这太子之事……”
“回去转告陛下,本王还在着力营救太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齐朝内乱结束,想让齐朝放人也难。”
韩健本来想的是,只要是朱同敬还有用得着江都的地方,便可以以太子来做交换。可到当下,齐朝内部的纠纷,以一种怪异的和气收场的方式结束,那朱同敬就没那么容易就范。就算是朱同敬还要利用江都,他也要留下杨曦作为人质,或者是一种要挟。
在朱同敬眼中,韩健是不会轻易将杨曦救回去的。江都现在已经是两个朝廷,杨曦回去。肯定会稳固洛阳朝廷,韩健不会容忍这样的事发生。朱同敬的想法,是杨曦回不到江都便会被杀,他留着杨曦最大的作用,只是警醒韩健,你有一个心腹大患在我手上。
但显然身在权谋场上的人,都误解了韩健的意思。
每个人将韩健当成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饿虎,但韩健却没打算如此六亲不认。
……
……
身在金陵的司马藉,再次落入了囚笼之中。
不过这次囚禁他的,不是朱同敬。也不是萧翎。奉不是漕帮。而是他自己。
是他自己决定留下来,帮萧翎“渡过难关”。
事情还要回到八月十六黎明。当左谷上人与柯瞿儿来到漕帮秘密据,想要救走司马藉的时候,大西柳也与漕帮的人赶到。
与此同时。是金陵的皇城发生变故之时。
当时何太后手上有金陵城的两卫兵马。大约四五千士兵。却一直被阻隔在外城进不得内城。这时候的谢汝默所统辖的三卫兵马,并未南下皇城,而同时。朱同敬从外调回的兵马,也到了金陵城外。
这时候的谢汝默,有种大势已去的感觉。他很清楚朱同敬的立场,这个人虽然有胆识,也有野心,但对齐朝皇室还算忠诚。就算是他能带着兵马攻进皇城,将何太后和皇帝给杀了,朱同敬也会拥立另一个皇家中人来当皇帝。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与朱同敬关系紧密的长公主永丹公主萧旃。
对于萧旃,谢汝默不算熟悉,但他知道这个永丹公主也算是他的“心腹大患”。作为皇帝的姐姐,也是何太后的长女,永丹公主在齐朝之内有不低的威望,而且还有朱同敬这个坚实的后盾。这个萧旃,明显要比皇帝更加的危险。一旦他得手将皇城攻下,也再没能力去控制整个齐朝,到时候就算他能困守金陵,也只是守住金陵城的内城,因为外城还有两卫兵马可归朱同敬所调遣,根本不再他控制范围。
谢汝默可算是有胆色之人,他在八月十五当夜,便作出决定,派出人手出城与朱同敬接洽,商议“和谈”。
在这手上,谢汝默想的很多。他没有派人去与皇宫里的何太后接洽,是因为他要让朱同敬和何太后之间差生间隙,让何太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女儿与朱同敬。如此一来,何太后就不能将全部的心思放在如何应付自己,他因这次谋反失败而产生的后果,便会被无限制压低。
此时在金陵城外的朱同敬,也苦于无法将兵马调进内城营救何太后和皇帝。他也只能等机会,等待秘密进城的萧旃和一些细作给出消息,希望能通过城内的游,来令谢汝默一党内部的人出现瓦解。只有这样,调回的兵马才能进城。
同时朱同敬也做好了准备,一旦皇宫失守,皇帝和何太后落到谢汝默手里,他也作好了拥立新帝的准备。这时候的他,再不是一个“白脸”,被人看成是何太后的禁脔“面首”。他受伤有兵有权,一旦拥立新帝,那他将成为第二个谢汝默。他与身为文臣的谢汝默不同,他的胆识和谋略更深,而且不管他拥立谁,都会得到倚重,在短短数年甚至是十几年时间内,他的势力都不可能被瓦解。
虽然朱同敬很清楚,不救皇宫,比救了皇宫更能自己声名卓著。但他还是不想这么“冒险”。
他心中终究有一个梗,便是江都的韩健。他屡次被韩健所利用,已经感觉到,天下一统的时间不远。北朝纷乱,这是南朝统一北方的最佳契机,而南朝统一北朝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江都。他不敢冒险令齐朝陷入动乱之中,这只会令北朝人从中牟利,可以很快平息内患,到时候南朝无法统一天下,就是北朝统一天下的时候。
所以朱同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快速解决眼前的祸患。想杀了谢汝默不易,现下谢汝默已经控制了金陵的内城,随时都会杀进皇宫。而想营救皇宫也不易。
在他最纠结的时候,谢汝默竟然先他一步,派人来与他“和”。这让朱同敬在感觉到惊讶的同时,也感觉到谢汝默是被逼到了要“跳墙”的地步。
的确,无论谢汝默是否攻破皇宫,都无法彻底铲除萧氏皇族。结果就是,在金陵城外拥兵自重的朱同敬,将作为下一个权臣,在何太后和皇帝“蒙难”之后,拥立新帝。此时谢汝默也可以选择攻进皇宫而不杀皇帝和何太后,反而是以此为要挟,将朱同敬定为反贼。但他显然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北军在朱同敬控制下,南军的实际掌权人萧翎居然还在这种时候“失踪”,谢汝默发现,本来在军中势力根深蒂固的他,竟然到此时,只能完全控制金陵城内的三卫兵马。城外就算有“自己人”,但因为朱同敬快速调兵回到金陵,已经令他跟外界的联系中断。
这种情况下,议和也成为他最好的选择。
两个本就是老谋深算各有心机之人,在这种危殆情况下,竟然会一拍即合。朱同敬马上同意了谢汝默的主张,允许他继续向太后“臣服”。同时,也将这次谋反的罪责推在宋黄李岳四个辅政大臣身上。这样同时也等于是铲除了一些金陵城势大之人的隐患,将金陵城的权力划分,从各方分庭抗礼,转到两方对峙。
等商议妥当之后,谢汝默为了“表示诚意”,便下撤出攻打皇宫的兵马,同时将一些中下层军将拿出来罪。同时也将他所扣押的一些城中大臣给捆绑出来,交出来“谢罪”。
此时也正好是八月十六黎明之时。朱同敬的先头兵马,已经进入到金陵城的内城。
在大西柳得知消息之后,虽然他并不知是齐朝人内部谈和,但他感觉到必须要马上结束“煽动”,无法救出太子,也要先将司马藉带回,再加上一个萧翎。这笔买卖江都是赚的。
但大西柳没想到,左谷上人和柯瞿儿会来,而且她们师徒的目的,不简单是“救人”那么简单。而更近乎于一种“要挟”。
南朝本就不“太平”,南朝一些地方正闹饥荒和变乱,而主导这些的,同样是被认定为乱党的江湖组织。其中被认定为魁首的,也是以左谷上人为代表的一些江湖人士。
大西柳带着漕帮的弟兄来到漕帮秘密据,发现左谷上人和柯瞿儿之后,意识到,这似乎是左谷上人为了平缓地方上对“义军”的压制,而作出的“绑架”行动。北朝豫州南王府的世子杨曳,也便在左谷上人手上。
等左谷上人发现有大批人马杀来,而且还是北朝的人,以她的武功,要逃脱并不困难。
但想带走人,她自己也知道是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保持与江都“和缓”的关系,毕竟当下韩健还在追求她的徒弟,对她和柯瞿儿,保持了一种很微妙的“礼重”。
“人你们带走!”
左谷上人只是了一句,便与柯瞿儿抽身而去。
来的快,去的也快。从始至终,让人感觉她们师徒只是来,救了司马藉和萧翎而已。
“西柳姐,幸好你们来的及时。”在司马藉看来,他只是以为左谷上人见到来人,觉得杀人不成,只好先撤。
但实际上,柯瞿儿与韩健的关系,他压根就不知道。
这时候的大西柳,已经知道金陵城不能呆下去,要赶紧趁乱护送眼前这些人出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