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光继续说:“如果我海南的广西驻军主动退至海口一线,不但我海南全部暴露在清廷的二十万大军面前,而且形成了背水一战的局面。
况且,越南的法军已经开始行动,英军的远东舰队开始向我海南靠拢,日军的西海舰队也已开始紧急备战。
那么,我们海南真可谓四面楚歌了。所以,我认为广西的军队不可以全线向海南靠拢,应该如齐纲将军所构想的,将大军兵分东西两路,这样可以牵制和分割清军的力量,同时,还可以使整个战局发生转化,我海南就会渐渐的掌握这个战局的主动权。”
李闯说:“周将军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海南在广西的大军,若向东、向西所面对清军,分别是苏元春和王之春。
现在的王之春部,若不去追击我插入广东境内的军队,而是,直接和苏元春部合围我向西移动的部队,实施各个歼灭,这样,齐将军的战略构想就失去了意义,最终,我广西的大军就可能被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清军围剿海南,应该是早晚的事了。”
肖扬则同意张彤的看法,主张将大部分的兵力集结海南,采取固守海南的战略,以应对四面来犯之敌。
一时间,海南王府的军事会议厅内,对于广西战事的讨论异常激烈。
此刻,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部,东乡平八郎与其幕僚也正在谈论关于海南远东驿站事件的日方处理态度。
东乡平八郎对国内处理此事过于迟缓,倍感愤怒。认为海南这个大清的叛军之地,使用了极端手段,斩杀日本外事人员,这是公然的挑衅,让大日本帝国的威严尽失,他们极力主张即刻出兵复仇,攻打海南。
东乡平八郎联名上书日俄战争大本营的军令部长伊东佑亨上将,要求帝国派出一支舰队与驻台湾的日军配合,对海南实施毁灭性的攻击。
伊东佑亨上将采纳了东乡平八郎的意见,决定命日本国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组织力量准备出兵海南。
由于日本联合舰队,此番在东北与俄国激战,因此日军只能抽调老西海舰队的舰船和人员临时组建新西海舰队,舰队的总指挥由伊东向善少将担任。
伊东向善少将是伊东佑亨的第二个儿子,早年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伊东向善深受其父亲影响,从小就痴迷于海军,是目前日本国内极为优秀的海军将领。
说起伊东佑亨上将,此人是甲午海战的日本舰队主将,时年(明治27年)7月16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开战,7月18日根据军令部官房主事山本权兵卫大佐提出的方案,将已经改名为“西海舰队”了的警备舰队和常备舰队组成“联合舰队”。
这是日本海军第一次组建联合舰队,伊东祐亨海军中将为首任司令长官,准备参加甲午战争,7月23日伊东祐亨奉大本营作战命令,亲率军舰15艘、鱼雷艇6艘、侦查艇一艘,由佐世保军港出发,向朝鲜西海岸进发。
25日派第一游击舰队以突然袭击手段,发动不宣而战的丰岛海战,挑起中日战争。8月1日,中日两国互相正式宣战后,伊东佑亨遵照大本营的“作战大方针”,积极寻求与中国海军进行主力决战,以夺取制海权。
经过一番激战,1895年1月23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众退守威海卫,被日舰重重包围,穷途末路之际,收到日本主将伊东佑亨的劝降书。该信书是伊东佑亨委托在威海卫海域的英**舰“塞万”号带给丁汝昌的。
劝降书的开头写道:
“谨呈一书致丁提督阁下:事局之变,致使仆与阁下互为敌对,何其不幸!然今日之战,乃国与国之战,非个人结仇也。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
伊东佑亨陈说中国陆海军连败,绝非君臣某一个人之罪,其原因乃是墨守陈旧政治之弊。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抛弃旧政治,逐渐崛起。最后,劝诱丁汝昌逃亡日本,以期东山再起。
“贵国曾有雪会稽之耻,以成大志之先例。在我国,如榎本海军中将、大岛枢密顾问官,虽举叛旗,终得赦免,且位居显要,不屈才干。败战乃旧政治之结果,非阁下责任。应留有余力,以图他日……”
丁汝昌当然不听这种劝告,把劝降书原封不动寄给了天津的李鸿章。19天后,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当时,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的劝降书,是写给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但是作为信使的那个美国人却登上了刘步蟾的“定远”战舰,把劝降书呈递到了刘步蟾手里。
这对于伊东佑亨中将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在意的事情。丁汝昌虽然是大清国北洋水师的最高统帅,但是,在伊东佑亨这样的职业军人眼里,在海战方面的真正对手是曾经留学于英国伦敦海军学院的刘步蟾,给伊东佑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最佩服的是刘步蟾。
伊东佑亨对刘步蟾是心仪已久的,当在威海与刘步蟾第一次相见时,往日的传言便被证实了。伊东佑亨甚至觉得刘步蟾很像他们日本人,精明干练,意志坚强,却又从不向人显露。
他甚至为此而失望过,沮丧过,认为中国有了刘步蟾等一批海军人才,自己这一代人的努力是否会付诸东流,日本军人的大陆梦想是否将化为泡影?
刘步蟾,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印在了伊东佑亨的心上,他的身影时不常地浮现在伊东佑亨的脑海里,他知道,终将有朝一日,他们会在海上相遇的,不是为了叙情,而是决斗。
刘步蟾也好,丁汝昌也罢,投降与否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北洋舰队的覆灭是命中注定的了。大日本帝国的海军攻占威海,消灭北洋水师的目的已接近完成,写一封劝降的书信,不过是摆个姿势,做个样子,为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史留一页耀眼夺目的篇章。
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终于踏上了刘公岛。此时,刘步蟾战死,丁汝昌饮弹自尽,北洋水师其余将官投降。
当伊东佑亨率领东乡平八郎、坪井航三等一班战将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北洋水师衙门大厅的时候,他们的目光立刻被并排摆着的五口棺材给吸引住了。
五口棺材中,中间一口躺着的是丁汝昌,右为刘步蟾、杨用霖,左为张德三、戴宗骞。
没有人为他们守灵,也没有人哭泣祭奠。伊东佑亨面色凝重而庄严,率领他手下的将军们,绕着五口棺材缓缓地走了一圈,又郑重其事地在五人灵前各上了一柱香,然后虔诚地鞠躬致意。
第二天,伊东佑亨从降舰中选出三等旧舰“康济”号,下令拆去大炮,改装成一艘商船,由原军舰人员驾驶,载了丁汝昌、刘步蟾等五人灵柩去烟台。
当“康济”号缓缓地驶离码头时,人们看到它的主桅上仍飘扬着大清帝国的黄龙旗和北洋水师提督的帅旗。
伊东佑亨安排送行的乐队奏起了悲痛欲绝的哀乐,炮台及日舰上齐鸣十二响礼炮……
伊东佑亨没想到,十年之后,在儿子这一代与中国还会有一场悲壮的海战。
天涯海角,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