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第797章 439 吐槽中的皇姑屯、中东路等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蒲苏 7749 2024-10-16 18:16

  荷兰人很喜欢用这些几乎不要钱的劳动力开发荒凉的海岛,开垦土地,开挖矿产,种植香料咖啡金鸡霜纳等经济作物。

  并且不得不承认,华人干得比他们荷兰人出色,当年荷兰人就没法像华人一样把这些土著调教的那么听话勤劳。

  不过就南洋经济建设而言,真正的主力还是华人,那些被强制劳动的土著工作效率远低于勤劳坚韧的华人,无论是荷兰人的马咕噜群岛还是南华各地的种植园,真正高效率的还是那些华人私人种植园。

  荷兰人至今霸占的东部分印尼群岛,经过十年开发,获得的收益不比他们原来在雅加达做大爷时候少,主要得益于南华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种原料需求庞大。

  雅加达改名新唐山后,荷兰人是南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有上万名荷兰人居住在新唐山,从事金融事业的荷兰人多大数百人,海上马车夫的财富加快了南华的发展。

  荷兰人的金融德国人的技术在南华这个国家早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趣的是在南华,荷兰人和德国人走在一起,人们分不清他们,因为他们太相似了,不知道这是否和他们本来就是亲戚,德皇还住在荷兰女王的家里有没有关系?

  在关二爷和妈祖娘娘统治南华的情况下,新教徒也可以自由地南华的教堂里找到他们的神明。

  除了小帽子。

  在蒋伟记指导的内务部打击下,原本就是骆驼带到东南亚的二手货绿教,基本上归于和平了,残存的土著人学汉字说汉语热情高涨,拜关二爷和妈祖娘娘比华人还要虔诚。

  这些都是血腥的教训后,所谓的民族融合的进步。

  为此,对岸新加坡的英国人有事没事就指责南华政府迫害少民,真不知道中东的骆驼们听到英国人如此仁爱的情操作何感想?

  而新唐山华文报纸不用多说,就连英文报纸上,德国佬和荷兰佬没少把英国佬的罪恶给揭露出来,严厉指责英国佬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集中营,奴役布尔人,用毒气残忍地处决数以万计的布尔人。

  好吧,关于布尔人的问题,荷兰佬和德国佬立场一致,他们是亲戚,和布尔人也是亲戚。

  看在荷兰佬和德国佬卖力对喷英国佬的份上,南华的华人报纸编辑收到暗示,故意忽略“布尔人也不是好东西”这事实,集中火力挖英国人的黑历史。

  狗咬狗一嘴毛,英国人和南华人隔着海峡互喷,最后尴尬地发现谁也不是白莲花,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弱肉强食。

  邪恶或者罪恶,往往意味着强大。

  说那么多,只想说明南华局势总体稳定,一个崛起中的新兴国家和老牌帝国互喷是正常的,也是国民意识提高的表现,社会生活活跃精彩。

  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交融的大背景下,南华利用丰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德国技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并且深刻地改造了东南亚。

  这在上一个面位是不曾出现的盛景,间接证明热带地区工业国或许真和人种有关,更具体地说是,黄种人中,只有中日(韩)文明程度高,文化接近的民族有工业化的基因。

  至于亚洲其他民族,大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在1929年,亚洲只有三个半**国家。

  荷兰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把南华当成自己的国家来建设,把美国佬的那一套学得很漂亮,而不像以前的殖民者那样仅仅是掠夺资源,把原料运回欧洲造成商品在返销会殖民地,虽然轻易获得丰厚的利润,但那样统治下的殖民地没有发展的空间。

  根据报道,南华的gdp已经达到6亿美元,已经超过荷兰!

  也是因为如此,海峡对岸的英国人容易心态失衡,感觉芒刺在背。

  新加坡总督对南华有过分的关注,甚至新加坡军港要塞都无法让皇家舰队安心,英国人计划年投资一亿美元打造亚洲第一军港要塞。

  和南华经济腾飞海外贸易兴盛很不相配的是,南华海军一直维持在数万吨规模,没有战列舰,只有两艘从其他国家买来的二手巡洋舰撑门面,不足以威胁到皇家远东舰队,菲律宾也很安全。

  不过,南华国防更重视空军和潜艇,陆上有一支不俗的陆军,足以保证国家安全。

  尽管处在英美包围或者保护下,南华没有能力,也没有需要对外扩张,国内就有足够的资源保证经济建设,这十年日子过得还算是顺利。

  而真正的动荡,影响亚洲局势,还是这一两年来中俄之间中东路战争。

  谈到国内的局势,林一民笑道:“东北军还算识趣,不用我们出手就乖乖滴让出河北,退回老家东北。

  现在政府已经基本统治华北,顺便也把阎锡山那家伙敲打了一番,免得这家伙有什么非分之心。”

  去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凶手是谁,众说纷纭,满城风云,日本和苏联嫌疑最大,武汉政府也有嫌疑,但不妨碍,武汉政府或许成为最大受益者。

  面临革命军北上的压力,张少帅感觉在关内扛不住,估计东北军阎锡山冯玉祥加起来都不是武汉政府的对手,双方实力相差太远,权衡之下,还是把河北交给武汉政府,(依旧驻守山海关)换取武汉政府支持他做东北王,顺便从武汉政府勒索一笔经费,作为东北军退出河北的补偿。

  武汉政府答应了这桩交易,爽快地给东北军一批军火,还大方地提供一笔一亿元法币的经济援助,开发东北的资源。

  在武汉政府支持下,他果然顺利掌控了东北,不过倒没有立即“东北易帜”,武汉政府似乎对形式上的东西也不太热情,更注重对东北资源的开发,比如大豆矿产木材。

  讽刺的是,没开发北大荒前的东北居然要靠内地的粮食供应,而这几年恰好长江大水,中原大旱,南方农业生产尽管大量使用化肥,粮食产量提高,但总体粮食供应还是紧张,每年从东南亚(越南暹罗)进口部分粮食,因此无法大规模向北方提供粮食援助。

  于是,作为苏联的主要贸易国,南华承担了巧妙的角色,斯大林从乌克兰农民手里夺走的粮食居然通过远东铁路铁路运送到东北,以及西北,交给入疆的吴佩孚部。

  作为回报,苏联从南华获得宝贵的橡胶和其他机器设备。

  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的二十年代中,苏联并不像伦敦的报纸上宣传的那样,在英法的封\锁下可怜兮兮,实际上苏联和美国苏联和中国南华,苏联和德国一直都有贸易往来。

  当然,政治上是苏联是孤立的,没有一个大国愿意和他建交,不过经济交往不会因为政治对立而终止。

  英国人处心积虑,栓在俄国人头上的镣铐很快就要被全球性的经济带萧条的大势所趋粉碎,北极熊重返世界舞台进入倒计时,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

  宋子文万万没想到,张少帅居然有种调戏北极熊,或许是武汉工业集团制造的飞机大炮装甲车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用收复中东路铁路来证明他的爱国热情,顺便还警告武汉方面,东北军不是好惹的。

  必须要明确的是,在中东路问题上,东北方面有礼有节,收回铁路理所当然,套用一句俗话,不顶不是中国人!

  在武汉政府的飞机大炮支持下,东北军那些战五渣居然打得有声有色,收回中东路铁路不说,还差点把苏联未来战神朱可夫给吊打了一番。

  不过毛子不是好惹的,朱可夫的反击打得有声有色,大量杀伤了东北军精锐,双方互相损失惨重。

  随着革命军进入内蒙,威胁外蒙,苏联远东地区兵力不足,形势严峻,靠在苏联内部排名最渣的远东军队在距离欧洲老家万里之外打一场国战,斯大林没有信心。

  中国主场作战,有工业基础支撑,军工业不比苏联差,完全不是另一个面位“靠纺织面粉和ya片”缔造的黄金十年,总体上处在优势。

  司徒南私底下分析,原因有二,第一,郭鬼子郭松龄没有叛乱,活得好好地,东北军的精锐得以保存,成为张学良最大的依靠。

  第二,东北军从武汉获得大量先进的武器,在郭松龄的指挥下,东北军战斗力不逊色于对方。

  众所周知,俄国人前些年在华沙城下被人吊打一番,伤得体无完肤,灰色牲口的战斗力太渣,世界公认。

  (没经过元首和斯大林老爹轮番调教的红军嘛――)

  “郭松龄干得不错。”

  不轻易赞扬别人的何文秀也对东北军的表现赞赏,他一直关心北方大陆的局势,“不同于野心勃勃的老土匪,张少帅还是识大体的,应该给他更大支持。”

  “在武汉的压力下,阎锡山让出了内蒙,革命军已经开进内蒙,压迫冯玉祥部的生存空间,同时威胁外蒙。

  而在西北,吴佩孚将军也从兰州出发挺近北疆,威胁苏联边境,政府帮张少帅牵制西伯利亚和中亚的数十万苏军,已经够意思了。不然――”

  林一民呵呵道。

  现在武汉政府真不怕和苏联开战,只是不想而已,而被列强封\锁的苏联,也不想开战,而影响国内工业建设。

  更重要,也是遗憾的是,革命军没有开进外蒙古,双方还没有撕破脸皮。

  至于中东路铁路,铁轨都在中国国土上,几乎成了国中之国,对国家主权伤害严重程度比上海租界更甚,毛子再好战也不占理。

  理所当然地,那些口口声声要保卫苏联的异端的确在内地没有好下场,已经统治了关内所有精华地盘的致公党政府投入更多精力对内专\政,实施所谓的五分经济,三分政治,两分军事的方略。

  别看东北军和俄军打得欢,真正决定这场战争结果的还是武汉和莫斯科,双方的外交官正在互喷呢。

  “这是你们北方的事,不关南华事,我只是欣赏张少帅,觉得他脾性和我胃口,所以南华支援他一批军火。”

  何文秀对林一民等人笑道,也为国内国家统一有利形势高兴。

  “我南下的时候汉阳兵工厂还叮嘱我要向南华抗议,说你们抢了他们不少生意。”

  林一民开玩笑道。

  托马斯一直听林一民和何文秀交锋,突然来了一句:“威廉先生对远东的局势发展很满意,赞赏军工部门,如无意外的话,他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向军工部门倾斜。

  希望你们早做准备,加大和旧金山造船厂康明斯――林肯飞机公司的合作。”

  两人脸色一整,何文秀首先反应过来,点点头:“海空军是南华的安全保障,的确要加快这方面的发展。”

  林一民也点点头,把这事记在心上。

  回到武汉,把会议情况向宋子文回报。他又找到司徒勇等军方大佬,表示政府将会加大军备投入,启动军工计划。

  经过考虑,这一重任落在王庚身上。

  “重整军备?”

  王庚做军校校长做得好好的,突然要接任军备部长,很是惊讶地看着军委会主席李宗仁参谋长白崇禧国防部长邓铿,以及副参谋长兼首都军区司令司徒勇。

  “我们认为你工作认真,见识开阔,有海外背景,是合适人选。”

  李宗仁温和道,王庚在军校表现是有目共睹的。

  “这不仅要整合国内军工体系,还有和外事交流,军备合作。责任重大,你要有心理准备。”白崇禧一脸严肃,告诫王庚道。

  “未来海陆军三军税警团建设兵团都要加快发展,各部都要拿出合适的有远见的发展计划,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国防部长邓铿道。

  司徒勇点头同意:“别看东北军收回了中东铁路,和俄军打了个平手,实际是怎么一回事大伙清楚,人家根本没发力呢,苏联的精华都在欧洲,而且国际大环境有利于我国,斯大林也不想重蹈日俄战争覆辙,和所谓的英美的“打手”自相残杀。

  总之,这次算我们运气好。

  但,从老土匪被人派出几个特务就炸死了,说明人家没把你当回事,对东北的野心其实不怎么掩饰。

  未来对日本还是对苏联,战争很可能在东北打响,那里是个火药桶,一旦爆炸,就会影响到到华北,一旦失去华北,我们的事业将面临奔溃。

  因此有必要在北方建立更多的军工产业,政府也准备在华北建立重工业基地,规模应该不亚于武汉工业集团。”

  “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复租界了!”白崇禧提醒道。总参已经做好收复上海租界的计划,而且时间就在不久的将来。

  “是有点可惜。不过,北方的形势更严峻,没有张土匪顶在前面,我们要直接面对日俄两大势力,军方和政府的战略中心都不得不北移。”

  李宗仁道,体现了他的大局观。

  ――

  ――

  (好恨自己为什么快节奏不起来。遗憾因对亚洲牵涉太多,没能写好浮华的二十年代,那个金色的年代。下一章经济危机尽量简单写,用我不多的执念把这书完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