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阳光下的德意志

风起 第一百五十四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七

阳光下的德意志 奥总的马甲 8610 2024-10-16 17:38

  Ps.感谢heavensailer书友的打赏,您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1879年6月末,东京港区新桥歌舞伎座料理亭,午后。

  坐在料理亭的包间里,穿着一身和服的伊藤博文,笑嘻嘻的看着对面一脸严肃的岩仓具视说道,“堀河公,炎炎夏日,美色在前,何必说这些煞风景的话题。咦,岩崎峰子可还是个小姑娘,你刚才看她了一眼,来喝一杯!”

  说罢,双手端起面前的清酒瓶,将松竹梅的酒标朝上,一边为岩仓具视倒酒,一边赞叹道,“不愧是昭和三笔之一的日比野五凤呀,这个松竹梅的汉字写的真漂亮!“

  替岩仓具视倒满之后,伊藤博文笑嘻嘻的端起杯子,用自己杯子的上沿轻碰岩仓具视杯子的下沿,轻抿一口之后,对着岩仓具视赞叹道,“堀河公,这个酒是来自京都伏见的清酒,入口陶然清爽而后醉、温雅柔润,与神户的滩酒相比,滩酒辛辣凛冽,伏酒温雅柔润,正所谓的男滩女伏是也!”

  “伊藤君,外面闹得纷纷扬扬,没想到你倒是好有兴致。”岩仓具视扫了一眼,又横卧在年轻艺伎大腿上的伊藤博文,淡淡的说道,“这就是伊藤君常说的,酔枕窈窕美人膝、醒握堂堂天下权?真是让人好生的羡慕呀!”

  “哈哈,堀河公过誉了,我可是常听东京人说,堂堂大臣,人人荒唐,大隈爱钱,伊藤好色。”说完,伊藤的目光转向岩仓具视的身边,笑道,“江良小姐,最近我那个学生西园寺有没有继续纠缠你呀?!”

  听到伊藤不着调的文化,身居太政右大臣岩仓具视一阵头痛,伊藤嘴中的西园寺,大名叫做西园寺公望,作为日本华族中著名的“九清华”华族世家中的西园寺家族继承人,在三年前拜伊藤博文为老师后,准备以老师为榜样,也要迎娶一位艺伎为妻,目前正在疯狂的追求明治时期的一代名伎江良加代。

  岩仓具视身边的艺伎江良小姐就是西园寺公望正在追求的江良加代,面对风流的伊藤博文的调笑,江良加代唯有用手中的桧扇遮住半边脸,颔首而笑。

  明治维新时期,来自萨长藩的政治家们,大多是出身于底层武士,因此有迎娶艺妓的先例,但华族尤其是顶级华族明媒正娶艺妓,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影响之大已经闹到要明治天皇亲自过问的地步,做为天皇钦点的太政右大臣,岩仓具视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的天皇陛下分忧。

  岩仓具视知道,要想解决西园寺公望这件让天皇闹心的婚事,其实只需要西园寺的老师,也就是自己面前伊藤的一句话而已,谁让西园寺疯狂的崇拜自己的老师呢。看着自信满满的伊藤博文,岩仓具视叹了口气,心中知道自己的短处捏在伊藤的手里。

  “伊藤君,请不要再开我这个老头子的玩笑了。”岩仓无奈的摇了摇头,“不管你怎么想的,但是我还要坚持我的观点,在殖产与立宪这两件事,伊藤君你必须出面。”

  岩仓具视摆了摆手,阻止了想要说话的伊藤,继续说道,“对于殖产兴业我始终是赞成的,但是大隈(重信)这套做法我是存疑的。”

  “按照大隈的意思,今年一年就要印刷发行1.303亿日元,再加上大隈-三菱派系中的三菱银行发行的纸币,今年国内要新增1.7亿日元的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

  “去年政府的岁入才4200万日元,可是市场上发行的纸币流通量却是政府收入的4倍,如此庞大的纸币流通量,已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

  “除了印刷不能兑换的纸币,从明治六年开始就大量发行政府公债,到明治九年,短短三年间就发行了1.73845亿日元的公债。按照大隈提交的新报告,明治十一年,也就是今年,要把政府公债扩大到4.2亿日元,才能保证殖产兴业计划的进行。”

  “问题是,如果真的把公债规模扩大到4.2亿日元,单单公债的利息,就已经要超过了4200万日元的政府岁入了,这么下去维新能不能成功不说,政府信用就要先破产了,完全是有损国威!”

  “居然把这套祸国的财政办法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我看唯一积极的就是三菱财团、福泽谕吉、后藤象二郎和板垣退助这些投机者了!”

  “这些八嘎靠着大隈给的大量的日元,有那个是真心实意的去做实业的?居然还能厚颜无耻的美其名曰,自己是在做银行信贷业务,他们与幕府时代那些放高利贷的家伙有什么区别?!为了获取信贷货币投机的暴利,现在整个日本有几个人还有信心在做真正的殖产兴业的?”

  “总是把殖产兴业的话挂在嘴上,但是实际的行动呢?那些本应成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大工业,始终因为缺少资金而嗷嗷待哺,可是他却将有限的资金一味的拿去增加行政费用,扩大政府部门,大搞什么公共事业,玩什么英国人的自由民权运动。”

  “真以为成了福泽谕吉这些民权派的代理人,就真的要搞英国人的政党内阁制了吗!”岩仓具视直视着已经坐起身子的伊藤博文。

  “堀河公,这些话是松方君说的吧.....”伊藤博文仔细的翻看着手中团扇,叹了一口气候,有些不经意的问道。

  “没错,这是来自于松方君的金玉良言。”岩仓具视大方的承认道,“请伊藤君不要责怪你的好友,松方君来找我也是迫于无奈,他作为大藏权大丞,有权对大藏相的做法提出质疑。”

  “松方君是甲东先生的门生,而你是甲东先生最看好的继承人,我这辈子又受过甲东先生的大恩,既然你不肯出面帮松方君,那么他来找我也是应该的。”

  “堀河公,我只是一个内相而已,如何能管到藏相的......”伊藤苦笑的摇着头,刚想辩解两句。

  “伊藤,甲东先生做内相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岩仓具视突然间提高了声音,“从明治六年甲东先生担任内相起,你这个工部省大臣与大隈这个大藏省大臣,什么时候不归甲东先生管了,你当我这个做太政右大臣的老头子眼瞎吗?”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这是所有明治维新志士们的梦想!伊藤,你这混蛋,难道你想让大保久利通的梦想破灭吗!”突然间岩仓具视从榻榻米上忽的直起身来,一把推开身边的江良加代,怒气勃发的对着伊藤博文怒斥道。

  在岩仓具视的怒视中,伊藤博文先是苦笑一声说道,“堀河公,这实在是大煞风景呀。”说罢潇洒的摆摆手,示意房间内的艺伎们先出去。

  待障子门合上,房间内只剩下岩仓具视与伊藤博文之后,伊藤直起身用标准土下座的叩姿,恭恭敬敬向岩仓具视俯首道,“甲东先生之志,我伊藤博文一刻未忘。”

  “大隈在殖产兴业一事上的所作所为,是得到大久保先生生前首肯过的。我现在刚刚担任内务卿,而且是做为大久保先生指定的继承人,如果上台伊始就反对同为大久保先生倚重的大隈君,土佐藩的同仁们将如何看我。值此多事之秋,博文唯愿萨摩、长洲、土佐、肥前四藩,能同舟共济,完成维新之举。”伊藤恭声说道。

  “伊藤,你可畏世人之言?”

  “博文,不畏!”

  “你如何不畏?!”岩仓具视盯着伊藤追问道。

  “博文但求无愧于心!”伊藤博文抬起头,微笑的直面岩仓具视。

  “好一个无愧于心,伊藤君,要是我告诉你,现在在我的书桌上,有一份宪政意见书草案,里面明确的讲到,议会政治应是政党政治,应有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政府推行政治,要在日本建立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

  “明治四年,我与伊藤君做为正副使率团游历欧美时,曾经考察了多国的政体,最终的得出的结论是,君主共治的立宪政治才是日本唯一的国体。”

  “在选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是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上,我们都认为英国的宪法中英王虽有王位而无统治权,与我日本国体不符;而德皇亲掌立法行政大权,不经德皇许可,德国政府一切法律不得实行,可见,国即君主,君主即是国。这才是我与伊藤君一同期望的君主制。”

  “今时今日的情形,同为天皇陛下钦定的立宪制定人,已经有人把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的宪政意见书放在我的案头,请问伊藤君,你还是无愧于心吗?”听完岩仓具视的话,伊藤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做为明治天皇在1868年,宣布明治维新伊始,就同时宣告自己将在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随后历经大保久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人的不懈努力,到1876年大阪会议时,日本的宪政体制的主要方向已经明确,就是在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与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中,选择一个。

  做为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个十年期间,被誉为东洋铁血宰相大保久利通推崇的是上定君权,下限民权,至公至正,君民不得而私,君民共议......所谓政体,乃全国无至上之特权的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如果没有1878年的大保久利通被刺事件,历史的车轮很有可能在大保久利通的安排下,朝着君民共治的英国君主立宪制走下去,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刺杀大保久利通的刺客却出身于民权自由派,而民权自由派的旗手大隈重信与福泽谕吉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坚定拥护者。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善于开玩笑。

  1878年,大保久利通死后,做为大保久利通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工部省的伊藤博文与大藏省的大隈重信达成默契,虽然天皇发下圣谕,钦定两人为日本立宪制定人,既总纳言人,推进日本的立宪工作,但两人仍以第二个明治维新十年为重,暂时停下大保久利通的宪政之路,转而专心整顿日本国内的内政,以及充实国力。

  愿望是好的,事实却是残酷的,大隈重信的量化宽松的积极财政政策.....好吧,直白点就是,既不建立金本位又不建立银本位的货币制度,一味的依靠大肆印刷纸质钞票,和发行三十年以上固定利息国债,掠夺国内财富的玩法终于玩脱了....直接导致了日本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

  在大隈重信走投无路的积极财政政策陷入混乱时,同为民权自由派的福泽谕吉与太政官权大书记官的矢野文雄帮大隈重信出了一个主意,就是重提日本宪政之路,意图在三年内颁布宪法,设立议会,实施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的主张。

  希望借此转移国内反对者的视线,悄悄地跟英国人借贷5000万英镑的外债,用这笔大约5亿日元的外债来填平日本滥发不可兑换纸制货币造成的大坑,重新建立可兑换货币金本位或者银本位机制。

  如果大隈重信事先与伊藤博文商量,而不是用福泽谕吉和矢野文雄的计谋,先斩后奏的提交宪政意见书,或许历史上明治十四年政变就不会出现,但是大隈重信依旧还是日本历史上那个骄傲且自信的大隈重信。

  “甲东先生死后,伊藤你代表萨长藩阀,与大隈的民权自由派曾有过协议,日本开设国会和出版报纸之事,应该渐进实行,但是福泽谕吉的门下的三田们合伙私拟民定宪法草案,勾结在北海道官产处理中败北的三菱财阀,让三菱出钱,那三个家伙和他们的老师福泽谕吉在京师与外地大放厥词,说什么没有国会才会出现北海道开拓使贱卖官产的事!”

  “这些都是大隈违背诺言,走上激进的道路在先。”岩仓具视逐字逐句的对伊藤说道,“而你伊藤君,还在想玩什么周旋使的那套把戏,你不觉得愚昧吗?!”

  “堀河公,博文受教了。我会通知警视厅严厉打击民间制定宪法的行文,日本国的宪法由天皇钦定这是天条,我绝不允许民定宪法与钦定宪法对着干!”伊藤博文脸色有些铁青,“我会进宫请陛下的御旨,但凡在立宪一事上操着过急、煽动事变、危害国家者,当依国法处置!”

  看着终于露出狠人本色的伊藤博文,岩仓具视的嘴角终于挂上了一丝笑意。

  “现在民权派闹得最凶的,也是大隈在民间最大的助力,就两个人。”伊藤博文捏着手中的团扇,缓缓的说道,“为民请命者多半清高虚浮且不懂经济,板垣助退的威望来自他的道德形象,而这形象是可以击碎的。至于后藤象二郎,此人反复无常,有如小贩,价钱合适即可收买。”

  “我会让井上謦出面的,让这两位自由的斗士出国考察的,去看看什么是民权民主,不要在国内闭门造车给政府添麻烦,只是这考察的费用.....”伊藤看着眼见一脸平静的岩仓。

  “伊藤君请放心,我会联系三井财阀的出这笔钱的。”岩仓具视轻轻的点点头。先剪除大隈重信的羽翼,这点钱让自己派系的财阀们出,岩仓心甘情愿。

  “堀河公,我想松方君跟您说过了,大隈君准备向英国人借贷5000万英镑的外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可行,这笔钱借了也是饮鸩止渴,殖产兴业的事还是做不好。要想把第二个维新十年做好,首先必须削减了行政经费,政府要裁员,而且不能再批准新的公共事业。”

  “其次,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2成,用来购入黄金,转为黄金储备。最后,采用外汇管制兑换制,所有出口必须通过横滨正金银行用纸币向出口商付款,出口商在出口后的外汇结算必须用金银偿还。”

  “最后创设中央银行,指定其为唯一发行可兑换纸币的银行,确立了兑换制度。”伊藤博文一口气连说三条财政政策。

  “伊藤君,你说的这三条我都可以答应,但必须要在大隈重信离开藏相的位置。踢出维新政府之后才能实行。”岩仓具视冷漠的说道。

  “大隈可是肥前藩的代表,福泽也是大大的名人,要的是时机,没有几年恐怕....”伊藤博文有些犹豫的说道。

  “那就等,那就忍耐,在宪政这件事上与我们意志相左,就是对萨摩藩这个团体的背叛,我们可以有异见,但是不能有二心!我等得起!”岩仓具视低沉着声音,强硬的回答道。

  伊藤博文轻轻敲打着手中的团扇,皱着眉思索良久后说道,“政治、经济我都能等得起,但是外交和军事....”

  “外交上,伊藤君可是在担心琉球的事?”岩仓具视问道。

  “是的,井上君最近两天传来消息,味道有些不对。”伊藤轻声的说道,“在清国让西方列强主持公理这件事上,我本想拉住英国人给我们站台,借助法国人一起结伙,用俄国人恐吓清国人。”

  “周旋了一圈下来,原来对日本有兴趣英国人也不再热情了,法国人么,变得更加的贪婪,张口就要钱要地,至于俄国人,倒是始终没变,在他们眼里我们跟清国人一样,都是下贱的黄皮猴子。”

  “虽说现在德国公使巴兰德爵士没说什么,但是我能察觉到,风向要变了。”伊藤博文有点无奈的说道。

  “最糟会怎么样?”岩仓具视不动声色的问道。

  “最糟么,我们要从琉球灰溜溜的撤走。”伊藤博文很西式的耸了耸肩膀,“我估计,山县君和西乡君要暴走了。”

  “打仗要钱,没钱就没有武器,就没有军饷,钱要他大藏相去筹集,筹不到钱,山县和西乡要天诛国贼杀的也是他大隈重信!”岩仓具视异常冷漠的说道,“所以,山县与西乡我会去说明,伊藤君,外交和军事上我们必须忍!”

  “哦.....堀河公,但是这样也太丢脸了,就这么灰溜溜的从琉球撤走,丢的是政府的脸呀,丢的是皇军的脸呀,你我要向天皇陛下破腹谢罪的,这样可不行的。”

  “伊藤君,你准备怎么办?”岩仓具视挑着眉毛看着眼前一脸自信的伊藤博文。

  “嘿嘿,既然德国人出面帮清国是为了赚钱,那么我想,清国的钱是赚,难道日本国的钱就不是赚吗?再说了,既然日本国要走普鲁士的二元君主制,我们与德国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呢?!”

  “所以,我们要跟德国人谈条件了?”

  “嗯,我的底牌是为日本留下琉球,只要德国人的要价不过分,我就准备谈谈....”

  “要是过分呢?”岩仓具视好奇的问道。

  “哈哈,那只有让山朋和西乡去暴走了!”伊藤博文用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哈哈一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