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四日起,扬州全城戒严。数十万人口的扬州城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那些躲入城内避难的乡下人和不停往城内运送粮食的队伍才略微带来了一些生机。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第一次进城,围着衙门或者是各家大户开的粥铺的热气挤在一起,想要讨一口热粥骗骗肚子。
经过了清军的“扬州十日”,此时的扬州城内仍然还有三四十万人口,三四十万人每天最低也要吃掉一千多石粮食。现在扬州城内存粮只够半个多月,从附近乡村往城内运输粮食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而之所以允许四周乡村的人进城,倒不是因为郑袭心慈手软,而是指望把人都收拢进来,清军再要抓人蚁附攻城,就得拖更久的时间。
武库内的大炮被弄上了城头,上次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垮城墙,然而有着洋人炮匠的郑袭并不觉得鞑子的大炮有多厉害,只要能利用技术优势和高度优势让炮弹飞的更远,就能妨碍清军故伎重施。如果清军想要再轰开城墙,那就得先吃上一轮十几斤重的大铁球!几轮下来,宝贝的汉军旗炮手还想不想要了?
至于清军反击城头大炮,扬州城墙的高度足够把大多数炮弹拦下来。在轰塌城墙之前,清军的炮兵兴许就会被打光!
但是,郑袭仍然忧心忡忡。
攻城,在此时主要有几种方法。一,用大炮炸开城墙。对于越小的城池,这招效果越好,对于南京,京师这种有着包砖城墙的大城,效果就差多了(当然,大多数情况能带着大炮打到这两个城下,守城的也差不多要玩完了)二,放水淹城墙(当然,这招防守方也能用,自己用也可能被反杀,前者比如李自成打开封结果明军挖黄河大堤,后者比如蒙古人打西夏挖黄河,结果黄河水倒过来淹自己),三,堆人。
至于用内应啊,间谍啊之类的,又不是所有人都和弘光朝廷和史可法那样,看着人跳到对面去还不动手是不是?稍微有脑子的都知道做最基本的戒严工作,咱们就不把攻城的危险寄托在防守方的弱智上啦。
好了,言归正传,第一条和第二条,郑袭同学都是不怂的---大炮清军不一定有自己厉害,放水的话无论是运河还是长江,现在都开始结冰了,要是没结冰的话,郑军的炮船早就炸着这些旱鸭子哭爹喊娘去了。可是第三条就麻烦了。按照四面八方的斥候回报,清军最少动了五万人攻打扬州,自己手上的部队也就一万出头,加上能上城墙的青壮倒是能同清军差不多,可这些人连鸟铳都不会用,最多干干泼金汁啊,丢石灰罐啊之类简单的事情。
要是清军发现大炮不管用,直接让绿营甚至抓百姓当炮灰攻城,那麻烦可就大了!
虽说扬州和南京只是一江之隔,可援军此时还没到南京,至少也得撑上半个月才能有些轻装的援军到来。而郑军擅长水战不擅步战,没有炮船支援,那些人被围点打援…
只有等到江面慢慢划开,郑军船只驶入运河,才能稳妥的投入大批兵力,从而解开扬州之围,在这之前,长江和运河不是扬州赖以生存的血管,而是套在脖子上的绞索!
在风中冷静分析了当前局势,郑袭却没有任何计策可以彻底改善这段极其危险的窗口期。这是闽王府战略上的失误所带来的,只能依靠硬消耗来弥补。
“啊嚏…!”郑袭的喉咙有点儿痒,寒风一吹,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两天过去,郑军同清军的斥候接触越来越多,从偶尔的游骑打个照面变成了一小队一小队的交战,随着一次次人马碰撞,笼罩在两军之间的战争迷雾也渐渐散去。斥候每次放出到回来的时间越来越短,回报的消息也越来越详细,在那张花费了数月时间绘制的扬州地图上,一副简略的作战态势图显现出来:
在府城东面的万寿镇附近,约莫有一支万人左右的绿营兵,看旗号应当是刘良佐的部队。西面的仪真县附近则有鳌拜所领部队混同一些绿营兵一同活动,在乡野之间“打粮”。而在正北方的邵伯镇一带,则竖立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有正红的,正白的,镶白的…绿营里的总副参游就更多的数不清,粗略一算也有四五万人。
清军兵分三路,一正二奇,就像一只挥舞着两只大钳子的螃蟹。而扬州城,就像螃蟹嘴里的美食…
鼓声咚咚响起,等待多时的众将交了随身兵器,挺胸叠肚走进侯府内院。熟悉的人互相用眼神示意小声交谈,非嫡系的将领则紧张的观察四周。门前排列着一拨挂着铁甲,拄着涂了金粉三叉戟的高大武士,虽然三叉戟不如长矛好使,但郑袭真要当场杀人,就是这些人全部空手都能做到,这戟主要还是发挥装逼作用。
穿过两道长戟森林,将领们上堂各自找到位置坐下,屏声静气等待着正主的来临。此时军法有十七禁五十四斩之说,即使实际执行中没那么严苛,但混到能参加此次军议的地位,选择性执法是心照不宣的,在这里要是瞎BB什么,说不定就被侯爷借脑袋吓猴子啦。
郑袭换了一身火红的戎装从后面走出,坦然接受了众将的下拜。地图一挂起来,郑袭就自说自话:“东虏已经从三个方向扑过来了,按照斥候们的回报,三路人马最少五万大军,咱们堂上带的,加一起估摸着肯定不到两万。”
“东虏马多人多,咱们马少人少。出城野战自是不成,但要是把城门封死,那也不成。”郑袭用手指指了指地图上的城墙,“吾令人在城外修筑了堡寨,现在业已完工,就以两个奇兵营守此几处堡寨。”
奇兵营的原意是指明朝武官体系中副总兵所带领的部队,而扬州的奇兵营则是郑袭收编的原绿营杂牌军,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种类型。要是扬州城下恶战一场伤亡惨重,说不定这三个员额三千,实际两千的营就要撤编啦。
被点名的三个副总兵对视一眼,出列领命。
郑袭点点头,又让人换了城区地图挂上。“正兵营守北,东北,东便…援兵营守西,西便…”扬州十二个城门被摊了大饼,每一处所驻扎的兵力都差不多。
而游兵营和毫无存在感的漕运总督标营,则被郑袭留在了城内交通要道,准备用于上城支援。而无论是城门上的,还是城内的,都属于郑袭从福建带来的可靠部队。
交代完了各处具体部署,郑袭就让他们去“组织防务”,等人散了,他却又派人把游兵营的主将叫了回来。
这位将领是个面黑鼻短的中年男子,身上有股淡淡的海腥味。郑袭忍不住又打了个喷嚏,脸上微微有些不悦,全然忘记了自己半年多前也曾经日常同海水打交道。
“游兵营实有多少人?如实说来,汝也是福建来的老兄弟了,吾不是那种无情之人。”
“两千七百四十人,侯爷可以随时点验。”这位游击不假思索的回答。
游兵营的标准员额是三千人,两千七百四十人就是说吃空饷不到百分之十。这个比例可以说是非常有节操了。郑袭高兴的站了起来,“行,汝将这些人分布于此,此处…若是城外有变…”
郑袭做了个挥手劈砍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