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起身向刘询问道:“陛下,各郡内,已经有大司农的盐铁衙门,是否有必要加派盐铁令!!”
刘询答道:“盐铁令,主要任务是调配各地各种商品数量,各地义仓粮食储备,为天下擅权之长,征收商税,与关卡之税!!”
听到天子的回答,霍光仔细的在心中盘算着计划的可行性,霍光知道,在天子的授意下,齐郡已经在齐国境内开始了晒盐。
起靠柴火煮盐,晒盐虽然结晶什么的都不如煮盐。
但架不住晒盐产量大啊!
一亩盐铁一月产盐的数量,就比得上数百工人日夜不停煮盐的产出了。
至于成本,那更是几乎无限接近于无。
商人们拿什么来跟朝廷的官营产品竞争呢?
甚至,官府只要愿意,他完全能用低于商人们铸铁煮盐的成本价来摧毁他们,打垮他们。
所以,商贾们大抵还能苟延残喘个几年。
不过这样更好。
温水煮青蛙,才是对付这些家伙的最佳策略。
等晒盐的盐田和高炉形成了规模,在政府主导下,用军队做保镖,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盐铁令衙门,将会碾碎所有的竞争者。
商人们想要在这样的竞争下活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朝廷,同样用高炉和晒盐。
只是,天底下那个商人能有少府的底蕴,和天子的威权,可以不惜代价,不惜工本的来推进技术进步?
若天子所言不虚,那么,盐铁官营不仅可行,而且还大有可为。
汉室朝廷现在一年岁入五十万万钱。
但令人尴尬的是,其中三十万钱进了天子的私人小金库。
也就是说,国家的国库只入账二十万万钱。
这些钱仅仅只能勉强维持朝廷的运作,以及军费开支。
遇到战争,常常需要天子出少府内库钱来支援、补贴。
这人没有钱,腰杆就硬不起来。
同样的,国库没有钱,大臣们面对天子,连说话都大气不起来。
目前汉室的许多衙门,都依赖着天子内库的支援才能运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握着钱袋子的天子自然能执掌大权。
而丞相地位的衰落,正是缘于这一点。
倘若丞相府能有钱,不再需要去哀求天子出内钱,那么,丞相的权力自然就大起来了,而且,有了钱以后,霍光自己也能如愿的按照他的意图来改造汉室社会。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为积年政坛老手,霍光当然清楚,财权即地位的道理。
刘询看着霍光,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盐铁令虽然刘询现在是满口承诺,要设置在丞相府衙门下面。
但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少府,盐铁令只能扑街。
更重要的是,少府不会坐视丞相府从他们的嘴里抢食吃,而且还一咬就是最肥最美的那块肉。
到时候,少府肯定会有动作。
你要知道,在汉室的权力结构中,少府表面上只接受天子的命令,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接受多重领导的复杂衙门。
除了天子外,太后、皇后都能干预少府的运作。命令少府的各属官。
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教导’少府的众人,去东宫哭诉。
以东宫上官氏的性子,必然会直接插手此事,以防止霍光越发坐大。
换句话说,盐铁令衙门,其实只是刘询画给霍光的大饼,根本就不可能吃到嘴里!
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皇帝尤其如此。
刘询见霍光还在沉思,也知道这件事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定下来的,于是让霍光退下,单单留魏相在车厢。
魏相见霍光下车离开,张口说道:“陛下,臣相谨听教诲!!”
看着魏相的表现,刘询很满意。
法家大臣一切唯上,接受命令后,全力以赴,这一点让刘询非常满意。
“朕让卿留下来,是有两件事情……”刘询不紧不慢的道“第一件事情。壮武候宋阳今岁所献的酌金,成色不足,且少了十金……”
刘询看着魏相,继续道“这事情,卿应当知道怎么办……”
魏相当然知道刘询的意思。
倘若只是想要借此处罚宋昌,天子完全不需要亲自交代他这个御史大夫,随便让尚书台放点风声出来,就会有御史弹劾,廷尉丞跟进。
现任廷尉丞丞贡禹年轻,充满了干劲,上任一个多月以来,这位廷尉丞丞,简直就是在拿着放大镜去看每一个贵族官员。
至今已经有十几位倒霉的列侯子弟与官宦世家的子侄被这位廷尉丞请去喝茶聊天。
但他依然缺少一个重分量的政绩。
而汉室的廷尉丞上下的政绩,就是以扳倒了多少位列侯或者两千石大臣来计算的。
故廷尉丞张释之能名动天下,不是他改变了多少律法,也不是在他手上汉室废除了肉刑,而是他拿着太子刷声望刷的丧心病狂。
宋阳酌金成色不足,数量也有亏空,这个事情只要传到贡禹耳朵里,那位贡廷尉丞恐怕晚上睡觉都要笑醒!
因此,魏相立刻就道“臣明白!”
天子既然不通过廷尉丞,而是直接通过他这个御史大夫,当然是希望将宋阳的事情深挖下去。
拔出萝卜带出泥,最好再抓几个列侯一起办了。
因为,假如廷尉丞插手此事,那么宋昌恐怕立刻就会服毒自尽,以死谢罪!
这是汉室的潜规则,将相不辱的传统。
不止皇帝会给臣子留颜面,臣子自己也会给自己留颜面,保全尊严。
而通过御史大夫衙门,则可
以慢慢来,先找个其他不那么敏感的借口,把宋昌请到御史大夫衙门喝茶聊天,进了御史大夫衙门,就由不得宋阳了。
魏相混了二十多年的政坛,对于这些猫腻与手段,当然非常清楚。
刘询见魏相领命,点了点头,这个事情,全看魏相是怎么理解的。
换句话说,刘询下令以后,魏相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刘询只会稳坐钓鱼台,静待事情发展。
不管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刘询不想自己的手再沾此事。
虚伪吗?
或许很虚伪!
但政治的本质就是虚伪。
刘询必须维持他仁厚天子,平易近人,不耻下问,仁而爱人的形象。
这对统治,至关重要。
老百姓们会爱戴和拥护一位充满了人情味,宽宏无比的天子。
但很少有人会去尊崇一位翻脸无情,铁面无私的皇帝。
哪怕,这个皇帝其实是为他们设想。
刘询可不想自己的形象变成明朝的朱元璋那样的剥皮天子。
说完宋阳的事情后,刘询就接着道“朕听说最有人扰太后清修,卿也去查一查,朕会让黄歇协助爱卿的!!!”
刘询悠悠然的道“卿去好好查一查,看看是谁在扰了太皇太后的清静,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东宫那些帮着广陵王刘胥说话的家伙,刘询一个都不想放过。
现在可是冬天!
冬主肃杀,是个杀人的季节!
“诺!”魏相闻言立刻拜服。
这就是魏相的优点了。
不怕事,更不怕死,只要接受命令,没有他不敢下手的对象!
陛下,廷尉丞丞有要事求见……”
“要事?”刘询微微皱了皱眉头“什么事情?”
黄歇将一张奏疏递给刘询,道“这是廷尉丞的上疏,请陛下过目……”
刘询接过来一看,随即不以为意的摇摇头“朕还当什么事情呢?去告诉廷尉丞,此等小事,以后就不要上报了……”
黄歇点点头,就要下去回告贡禹。
刘询却忽然叫住他“等等……去把廷尉丞请来罢……”
刘询捏着那纸奏疏,心中也是叹了口气,微微有些懊悔和自责。
贡禹上报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具体怎么理解,可能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见解。
刘询也是心急盐铁官营的事情,最开始一时没转过弯来,用了后世的思维去理解。
还好他反应快,不然就要出洋相了。
贡禹上报的事情,是廷尉丞衙门发现,最近一个多月,关中各县许多地方都打着昏礼等喜庆的名目,公然聚众饮酒。
有人甚至一月之内娶了两个小妾,为的是能与人一起饮酒。
这事情放在后世,真是小问题。
中国的酒桌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事情甚至就是必须上了酒桌才能谈。
甚至,各个城市的酒吧,常常就是通宵达旦,无数男女买醉于其中。
只是,在这西元前的时代。
这却是了不得的大问题!
首先在政治上,民间饮酒之风兴盛的话,很容易就让联想到殷商灭亡前,朝歌城里的酒诰之声。
自周以来,普遍的舆论认为,殷商之亡,除了纣王这个背锅侠外,就是其国内酗酒成风。
周代的乡饮酒礼,就是针对殷商灭亡的这个原因,而设计出来引导民间树立正确的饮酒价值观的。
其次,酗酒的社会,在工业化以前,绝对是国家的敌人!
甚至就连后世那个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的米帝,也曾经一度禁绝一切酒类贸易与交易。
在没有毒品前,酒精就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软性毒品。
像毛子那样能一边灌着伏特加一边敲出一辆辆坦克的民族,人类历史上,除了毛子,还有第二个吗?
除此之外,对汉室这样的农业社会,连粮食安全都存在很大问题的国家,大量的粮食被拿去酿酒,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原谅的罪过。
是以,汉室向来对于酒都是严防死守,甚至于汉律禁绝民间三人以上无故聚饮,地方官对此更是穷追猛打,将抓酒当成了一个创收项目。
但,刘询前不久下诏,在这条禁令放开了一个口子。
昏礼,因其重要性和对民众的意义而被允许可以光明正大的聚集饮酒,且地方官不得干涉。
这本是一个好政策。
但奈何,人类永远无法抵挡酒精的诱惑。
尤其是关中人,酒简直是他们的第二生命。
各个阶级都嗜酒如命,以至于汉室军队出征,犒赏酒肉成了能激发士气的手段。
如今,这些家伙抓着刘询开的这个口子,开启了饮酒的时代。
不管是对治安还是社会秩序仰或者政治上,这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陛下,这是七月以来,关中各县上报廷尉丞的酒后斗殴与械斗事件……”廷尉丞贡禹跪着呈上一堆文书公函与报告。
刘询接过来,略微扫了扫。
好家伙!
果然不愧是三秦子弟,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家伙就干出了至少三百起的酒后斗殴事件,其中有十几起最后变成了械斗。
在汉室械斗可不好玩的事情!
尤其是关中!
在关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军人,家里的墙壁上挂的最多的不是锄头、农具而是弓箭、长剑乃至于长刀。
某些比较发达的村落,甚至储备了甲胄和弩机、长戟等大威力武器。
自商君变法以来,关中就是全民皆兵!
就连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有战斗力!
所以,关中的械斗比起关东的农村的械斗,那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
关东的械斗,也就死几个人。
但关中人要是上头了,那就不是死几个人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酿成一场无法收拾的混*乱。
好在,不管是秦代还是汉室,对于关中人的脾气和个性都很了解。
汉室的驻军遍及关中各地,关中各县的县城也都有郡兵组织的存在。
所以,这些械斗都被及时制止,并未酿成大规模的惨剧。
然而,即使如此,过去四个月,关中还是有数十人死于械斗,上百人重伤致残。
至于轻伤者根本无法统计!
刘询看完这些报告,揉了揉太阳穴。
只能说,关中人不仅外斗厉害,内斗也同样是行家里手。
“廷尉丞有什么意见吗?”刘询看向贡禹询问,面对这个事情,刘询就完全是外行了。
毕竟,这种民政系统的问题,只有亲民官才有经验怎么处置,外行人若是一拍脑袋就下令。恐怕结果会比不下令更糟糕。
《逆天邪神》
这样的例子,三世为人,刘询见过太多太多了。
而廷尉丞衙门无疑是这种事情上的专家。
贡禹闻言,连忙再次在心里整理了一下思路,当然也顺便腹诽了下刘询这个天子。
在贡禹看来,一切都是天子七月那道下发给天下郡县千石以上官员的训令闹出来的。
关东还好,训令内容基本只有县令、县尉知晓,至于民间,本着‘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的愚民政策,没有人会主动告诉百姓,也就只有跟官府走的近的地主豪强知晓具体内容。
但关中就不同了。
关中这地面上龙蛇混杂,三教九流聚于一处。
连未央宫和长乐宫发生的事情,假如天子不下封口令,第二天就可能传到全长安都是。
所以,现在,基本上整个关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天子准许大家可以在昏礼这样的喜庆场合饮酒聚会。
而关中人对酒的热爱与追求,几乎是无法阻拦的!
秦与汉。都对民间私自酿酒和饮酒坚决予以管控。
但问题是,效果很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因为官府管控和严格限制酿酒,导致酒的价格居高不下,反而给了很多地主豪强商贾酿酒售卖的动力。
反正,现在汉室对关津放松,除了进出函谷关查的比较严外,其他时候,官府实际上是不管来来往往的商贾的。
这样一来,民间禁酒是越禁越酿。
甚至于,就连官府自己都参与到了酒类贸易的生态链里面。
原因很简单,很多衙门就是靠着抓酒来搞创收的。
要是辖下没有人违禁酿酒饮酒,他们去哪里创收?
之前的严格管控与限制,最多不过是让百姓不敢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但别人邻居哥几个半夜偷偷凑一桌,谁管的了?
而天子给聚饮禁令开了个口子后,民间郁积已久的酒类饥渴被全民宣泄出来。
从商君变法以来,关中人已经憋了足足几百年了。
终于能痛痛快快的光明正大的喝个痛快了!
而这样,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只是,贡禹不敢也不能把这些东西都告诉刘询。
那样。就是打天子的脸了。
甚至,贡禹还不能对刘询七月下的那个训令提出任何非议或者修改的建议。
这不仅仅关系到朝廷的威严,更关系到天子的神圣性!
天子至高无上,代天牧狩,生而为神,怎么可能会有错?
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天子擦屁股,给那道训令打上一些补丁,修修补补,能维持住秩序就可以了。
这也是身为臣子的本职工作。
因此,贡禹思虑片刻后拜道“回禀陛下,臣愚钝,暂时只能想到两个办法!”
“其一,请陛下下令,除娶妻之外,余者娶妾与生子聚饮不合法,令有司禁止!”
刘询闻言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
贡禹接着又道“另外,请陛下授权给臣,予臣调动郡兵,严查返酒酿酒之不法商贾,同时下诏,禁止民间酿酒!”
刘询听完想了想,这两个主意都还是挺好的,至少,能刹住目前关中地区愈演愈烈的饮酒之风。
至于以后,效果下降是必然的。
刘询站起身来,踱了两步。
贡禹的建议当然不错,只是还没直指问题根本。
在刘询看来,这问题的根本,还是关中人太闲了!
闲的都能有时间酗酒打架了。
秦代的时候,可没见过关中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一念及此,刘询对贡禹道“卿所言,皆善,朕准了!”
“黄歇!”刘询转过头,对黄歇吩咐“去将京兆尹曹真、少府令陈万年请来,就说,朕要与他们商议关中水利设施修葺之事!”
在刘询看来,民众其实事需要引导的。
什么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那是笨蛋蠢货加懒鬼的借口。
真正的强大国家,从来都是善于引导民间行为与舆论为政策铺路的。
像秦代,奋七世之余烈,自商君后百余年,全国上下拧成一条绳,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终于扫平六国,宇内称霸。
刘询不奢求他治下的汉室能有秦代那样的凝聚力。
只要能做到秦王朝一半的动员力与组织力,那扫平匈奴,鲸吞东亚,雄霸亚洲也就不是梦了!
而怎样才能动员和引导民众?
当然是做民众希望的事情。
给予民众利益,让他们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秦代是靠着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做到的这一点。
汉室现在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那么玩,自然,就只能在民生上下力气了。
修葺水利设施、兴建水车,推广新型耕作方式,刘询相信,这些组合拳下去,绝大多数老百姓估计没空再去喝得烂醉如泥了,再喝得烂醉如泥的,也肯定不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