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我是刘病已

第一百二十六章 :教育兴国

我是刘病已 微笑卡夫卡 14356 2024-10-16 17:03

  经过层层选拔,又纳进宫中二十人,这场选秀就告一段落。

  当天晚上,刘询在上林苑赐宴群臣与军民。。。

  宴席连摆数千席。

  几乎每一个都被赐下了一顿丰盛的酒肉齐全的晚餐。

  至于随行大臣,勋贵彻侯与百家名士,则是在宴会上刘询同饮。

  刘询坐在主位上,临襟正坐,环顾着周围的大臣与诸子百家的名流。

  老实说,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

  特别是百家的巨头们,他是一个也没见过。

  刘询喝的有些微醉了,他放下酒樽道“朕,今日见百家繁盛,喜不胜收,诸位胜饮!”

  基本上,如今想要被人承认,你是某派或者研究某个典籍的巨头,你首先得被汉室刘询,征辟为博士,只有做过博士之后,才能被人承认和认可。

  连博士都没做过,就只能说明,你还是嫩了些……

  只是,这些百家巨头,通常都是在博士位子上蹲了几个月就用各种理由和借口辞官了。

  汉室设置的博士官,对百家巨子来说,也就是个镀金之职。

  所以,这些百家巨头,基本都是前博士。

  于是,刘询举起酒樽,在两个宦官的带领下,来到百家名流们所坐的一角。

  见到刘询走过来,十几个原本分成几个小派系各自在一起议论与说话的诸子百家巨头,纷纷起身。

  “陛下。请容奴婢为您一一介绍……”领着刘询过来的黄歇,轻声的慢慢的对刘询说着。

  黄歇领着刘询来到名家们面前。

  “这位是故刑名博士张岳!”黄歇不带一点感彩的将一位老者介绍给刘询。

  张恢的嫡孙,张岳是个七十余岁的老人,身体已经干瘦的就像一个骨架了,但精神状态很不错,他连忙弯腰还礼“老臣恭请陛下圣安!”

  “这一位是故代国太傅李桃!”这宦官毫不停留的继续道。

  与张恢比李桃的身体就强健许多了。

  至少,李桃的面容饱满。满面红光,他不需要人扶,就站起来弯腰揖首,道“老臣拜见陛下!”

  “李老请起!”刘询笑着道。

  对于李公,他还是很尊敬的,因为,他是孝武皇帝钦定的博士,也是先帝的老师。

  那宦官又一连为刘询引荐了儒法黄老派的几位巨头。

  然后,就来到了一个年纪四十多岁差不多五十岁,在一众巨头中显得格外年轻的男子生前。

  刘询抬头看着他,挥挥手,制止了宦官的介绍,上前一步,揖首拜道“敢问可是子都先生之后,胡岚先生当面,学生刘询谨拜之!”

  若论当今天下,那个文人,刘询最尊敬。

  毫无疑问,除了胡岚,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况且刘询也是出自这一学派。

  胡毋生字子都,一代布衣丞相公孙弘的老师,刘询称为子都先生,并无不妥。

  这男子微微愣了愣,不得已,与刘询对拜苦笑道“臣不敢当陛下如此重礼!”

  “当得起!”刘询再拜道“先生继续筑馆麓台,授业传经,有教无类,小子素来敬重!”

  孝武皇帝时,只有胡岚这么一个巨头,公开的在麓台授课,来者不拒,甚至某些贫寒子弟,还能受到胡岚的接济。

  在民间时,刘询曾听人说,胡毋子都的麓台学苑,前后二十年,教育出了千石官员不计其数,两千大员数位,丞相一位,其余乡间官吏,数不胜数。

  没有胡岚二三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播种培养出来的数以千计的知识分子与官员,董仲舒、孝武皇帝刘彻想玩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想都别想!

  对于这样的人,再怎么敬重都不为过!

  刘询说道“朕,闻先生继续完成子都先生遗志,在麓台著述,教授子弟,异常辛苦,请立麓台为国苑,一应支出与开销,俱由少府报销,使先生能广招师长,大开山门,收录天下有志之人,无论贫贱富贵,有教无类!”

  胡岚闻言,瞳孔陡然放大。

  这是日思夜想,做梦都想要获得的东西啊。

  当年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孔子能教育这么多弟子,除了学生们奉献的学费外,要是没有他的先师子夏、子贡,颜回等弟子在一边帮忙,根本不可能做到。

  他也曾想过,留几位学业完成的弟子在门下帮他教授学生。

  但没钱啊!

  他门下又没有一个子贡那样的有钱弟子,学不了孔子当年的手段……

  他连弟子们练字和读书所必须的笔墨有时候都负担不起!

  就更别说给那些有成的弟子开工资了。

  为此,他不知道发愁过多少次了!

  如今刘询一见面,就抛出这么大的一个好消息,怎能让他不激动不高兴。

  于是,胡岚也顾不得什么保持形象了,立刻就跪下来拜谢道“老臣为天下士子与贫寒子弟拜谢陛下厚恩!”

  “先生不必多谢,这是应该的!”刘询笑着道。

  支持胡岚,对刘询来说,可谓一箭三雕。

  首先,胡岚能安心做教育事业,在这个时代,每多一个读书人,汉室的国力就增强了一分,而这是刘询所喜闻乐见的事情。

  读书人多了,特别是贫寒子弟多了,刘询的考举规模才能不断扩大,否则天下总共就几万十几万读书人,还玩个屁的考举啊,改成科举算了!

  其次,胡岚的麓台学苑获得国家扶持,财政支持,也会补充到观律大学中。

  再者,就是刺激诸子百家了。

  黄老学与法家,什么都好,就是他们只教育贵族和大地主子弟,这一点很不好!

  必须引入竞争,让这些家伙乖乖的去从事教育事业。

  左右众人,看到刘询与胡岚两人三次对拜。

  许多人顿时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特别是如今谁不知道,白纸是掌握在刘询手上,被严格保密的一个产业?

  刘询现在公开支持胡岚办学,那么可以想见,胡岚岂非是能拿到大量的廉价甚至免费白纸?

  要是那样的话,其他诸子百家还玩什么?

  胡岚有了刘询的支持,必然以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来传播和宣扬他的学问与理论。

  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也就罢了。

  万一,刘询要是在将来的考举,偏向胡岚的学派,譬如说玩个一次录取一百人,结果七十个出身麓台……

  这些巨头,此刻是真慌了。

  他们可以不在乎功名利禄,也可以不在乎个人的荣辱沉浮,但他们各自学派的命运与未来,却不能不在乎。

  “陛下,老臣若是也开山门,广收门徒弟子,不拘地位

  贵贱,是否也可请陛下上奏陛下,与老臣的《诗》同样待遇?”申公是第一个反应过来,放下面子,恳求的。

  这对李桃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当年,他也不过是个寒门士子,有幸得到他的老师申公教导,学习文化,后来又参与楚元王刘交、楚夷王刘郢合力,整理《诗经》,刊行天下,成为鲁诗派的仅剩的创始人。

  自从他辞官之后,这些年就一直在广收弟子,只是不如胡岚那样大张旗鼓,来者不拒而已。

  更何况他的师祖浮丘伯是荀子的亲传弟子,荀子这一派的人,本就是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要忘了,李斯就是荀子教出来的!

  “自然可以!”刘询笑着回应,他站起身来,对着诸子百家的巨头们道“诸位大贤长者,只要愿意开山门,收弟子,朕,都愿效胡岚先生之例……只是,有些条件……”

  “陛下请说……”张岳站出来拜道,作为法家巨头,张岳当然清楚,皇室做事,绝对不会有心血来潮,或纯粹的敬重等个人问题。

  特别是刘氏立国百余多年来,就算孝惠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是有深意的!

  而刘询,继位以来,权威日渐隆盛。

  这样的人岂会受到感情啊个人喜好的影响,而妄自行事?

  必有深意!

  不是宣扬其政治主张,就是为其地位造势!

  不过……

  这样的储君、皇帝,正是法家的最爱!

  满脑子仁义道德,循规蹈矩的皇帝,显然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不会重用法家。

  只有野心勃勃,胸有大志的统治者,才会对法家重视、厚遇。

  刘询想了想,对众人道“诸位长者,打开山门,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教化万民,小子与父皇必然是欣喜的!”

  “然……”刘询低头看着地面道“小子的条件之一是所有入读士子,必须经由县令登记名字、籍贯,清查无有罪案、劣迹在身!凡不在官府登记的,一律不可入学,一经查获,以律法问罪!”

  这是必然的!

  否则,万一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儿子犯了法,改个名字藏进书院中,谁能找到?

  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之地,在中国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别说官府了,就是皇帝,也轻易不敢进去抓人!

  没有这个预案,这些学校,迟早都会变成藏匿豪强贵族犯法子弟的地方。

  众人听了,却是对视一眼,这个条件完全能接受,于是纷纷点头。

  刘询继续道“其二所有山门学生,必须通过由官府与诸位长者共同主持的考试,才可准予毕业,发放由学苑与所在地郡守衙门共同签发的文书印信!余者皆不可发放任何证明文书!凡是非通过正式考试,即自行休学者,诸位必须将之除名,不可再视为弟子!读书之时,犯法者,亦如此!”

  这就是刘询留下的暗门了。

  要是放任这些人的学校,官府却没有相应的制衡力与威慑力。

  时间一久,用屁股都能猜到会发生什么?

  看看东汉的太学生,再想想明朝的秀才公们,还有北洋有事没事就上街散步的大学生们。

  刘询可一点都不希望,二三十年后,他想推行某个政策,结果跑出一帮举着‘汉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的牌匾的大爷们。

  学生好好读书就行了!

  只要还没到亡国灭种的绝地,就不需要他们跑出来唧唧歪歪。

  而且大多数的学生运动都证明了,学生们的一腔热血,常常被一帮冷血自私无耻的学棍和政客利用了。

  所以刘询得给学生们上个紧箍咒。

  再没有比毕业证书,更能让学生们安分守己的玩意了。

  但刘询这个条件一提出来,许多人都开始犹豫了。

  只是考虑到,官府确实有这个权利,而且,刘询所说也还合情合理,更还保留他们的一些权利,勉勉强强,他们想着国家承认与支持还有财政补贴的好处,才不情不愿的答应

  “其三所有入学士子,朕会下旨,每岁每人补贴一千钱,发放米十石,油盐一升,,诸位长者,必须保证,所有补贴物资,皆由学生自己手持官府发放的学籍文书去官府衙门领取,而不可以任何借口,代替学生领取!”刘询严肃的道。

  很显然,刘询在这里又留了一个暗门。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贪污同时也是一个制衡手段。

  每年每个学生补贴一千钱,十石米,一升油盐。

  这是必不可少的要给读书人的福利。

  否则,这些学苑里的学生恐怕就没有来自底层的学生了。

  这对刘询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而且这个政策一出,显然就能收买人心,特别是读书人的人心。

  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来没有那个朝代那个政府补贴过读书人

  但是,刘询的话,就不那么让在场的巨头们舒服了。

  不管哪个学派,总归认为自己是君子的。

  君子怎么能被怀疑?

  君子怎么能被监督?

  对刘询话语明显带着的提防与不信任,很多人心里非常不舒服!

  只有李桃与张岳等少数几人是坦然面对的。

  张岳好解释,法家喜欢秩序,为了秩序牺牲点个人利益他们能接受。

  李桃则是他受的教育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提倡人性本恶,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但其他人就未必了。

  “陛下……”一位巨头出列道“夏校殷序周痒,三代共之,教书育人之地……”他垂首道“请陛下三思!”

  其他人纷纷道“请陛下三思!”

  刘询听了微微一笑。

  这还真是个好借口呢!

  当然,刘询相信这些巨头完全不可能贪墨给学生那点钱。

  这一点,刘询能用脑袋担保!

  看看这些人,每一位都是各自学派的巨头。

  人品道德修养方面,天下公认!

  但是,他们清廉,他们不贪,不代表后来者不会,更不代表将来他们的家属不会!

  最重要的是,补贴由政府发放与老师发放,是两回事!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论的余地。

  不接受刘询的条件,大可以自己去单干嘛……

  学术自由,刘询管不了,也懒得去管,但想拿财政补贴,国家官方支持与认可,就得服从他立下的规矩!

  当然了,话不能说的这么直白,得婉转些,给这些巨头一个台阶下。

  刘询笑着看向众人,抬手道“诸位长者所说,小子安能没有考虑,学校,教化之重地,

  人伦之场所也!”

  刘询热情的道“朕会下旨丞相府,请立法,学苑之中,文官下车,武将下马,每所学苑,再赐以学田若干,用以奉养师长,抚恤孤独,其以彻侯例!”

  这是后世官学常用的一个手段,某地官学,必然有学田若干,来给官学的老师与贫困学子补贴。

  但刘询在后世的学田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就是这些田赐给某个学校了,但管理权与使用权不归这个学校具体的某个人所有,而是作为彻侯的食邑一样,每年到了收获季节,将这些田的收益拨付给学苑。

  所以,这些田可以离这些学校十万八千里。

  这就能杜绝学田开着开着变成了私人所有,更能在学校不听话的时候,朝廷想收回就收回。

  少了许多麻烦,而且便利不少。

  再加上学校里文官下车,武将下马的规定,给足了诸子学派面子。

  巨头们一听,马上就知道,刘询是铁了心一定要学生们自己去领补贴,否则,他就不会发!

  文人们通常都是碰到了硬钉子后,就会自动自觉的绕行。

  而且,仔细想想,貌似陛下所说也很合理啊……

  由朝廷发放补贴,显然是在告诉学生们,谁在养他们,是明述君臣之道嘛……

  身为臣子,他们怎么可以跟刘询抢人望呢?

  这么一想,许多人心里就舒服多了。

  于是,大家都避而不谈学生们必须自己领补贴的事情了,选择性的无视了这一条。

  立刻就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了,到底多少学田供养一个学苑,有没有一个硬性标准。

  不然,要是大家都一样,那么,那些弟子比较多的人,岂非是吃亏了?

  要知道,这可是学田啊!

  一旦定下来,只要朝廷不回收,就能世世代代的为学苑输血,只要利用得当,就能保证自身学派千年繁荣!

  张岳对此是深有感触的。

  当年,孝武皇帝时,杂家与名家并入法家,不就是这两个学派传承几乎断绝,为了延续下去,只能选择与法家融合吗?

  而彼时,杂家与名家,若有这么个制度,能保证他们的传承,他们是否还愿意与法家合并?

  “以小子目前的浅见,我认为,诸子学苑,每人一亩学田,应该是恰当的……”刘询解释着“每三年,朝廷与地方官府进行一次审定,以决定学田数量!”

  每人一亩?那就是说,那一派的学生弟子多,那一派就占尽上风喽?

  于是,儒家各派系顿时大喜。

  特别是胡岚与董安两人,更是喜上眉梢。

  如今,儒家派系里,最大的两个山头就是他们两个!

  但其他人也没什么不满。

  特别是一直以来被公羊派踩在脚下的左传派的巨头张放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有了这个政策与利好,谷梁春秋,应该能喘一口气,延续下去了!

  刘询却是在心里笑了起来。

  每个学生一亩学田,看起来好像很多。

  但其实,毛毛雨啦!

  又不是真把田给学苑不过是假给学苑。

  刘询自己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此时田税是三十税一,也就是说,一亩土地,出产四石粟米,一亩地的田税不到十五斤粟米……

  然后,刍藁税,一百亩是五十五钱,平均一亩一钱都不到!

  就算天下有一百万读书人,汉室政府的支出,在学田一项上,一年最多几百万钱,毛毛雨啦!就算加上给学生们的补贴,一百万人一年也不过是一万万钱加一千万石米,小意思啦!

  还不够,孝武皇帝刘彻漠北决战开销的零头。

  你要知道,去年,汉室中央政府的赋税收入,入库就是钱将近四十万万。

  培养一百万读书人,一年开销不过只占用中央财税收入的四十分之一,怎么算都是赚死了!

  而如今天下人口,最多五千万。

  怎么算刘询都觉得,不可能一下子就冒出一百万读书人!

  五十个人里面出现一个识字的知识分子?

  民国时期都办不到!

  工业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也办不到!

  要是真能有每年一百万读书人入学,那么,刘询就可以考虑进行工业,殖民全球,剥削全世界了。

  一年诞生一百万知识分子?

  十年就是一千万!

  还弄不出蒸汽机,搞不定风帆战列舰?

  实际情况的话,据刘询了解,可能连十万新生都不倒,一年两三万新生就可以烧香拜佛,酬谢神明了。

  刘询很清楚的记得一组数据。

  胡岚在麓台教书,前后将近二十年,总共有七八千人在他门下听讲……

  李桃在鲁地开门教学,虽然是只收精英,但前后将近十几年,也不过百余名正式弟子,记名弟子三四百……

  如今的天下,自耕农什么的,显然是不大可能有机会读书,他们照料自己的土地都忙不过来……

  你要知道,现在一般的家庭,都是标准的一夫五口百田……

  只有那些家里多少有些积蓄,至少有耕牛与铁器帮忙耕作的中小地主以上的家庭,才有余钱和闲情逸致来供养后代读书识字。

  而有这个条件的,目前天下,每一百户中,能有三四户,就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要是代国和右北平、上郡这种穷的连皇帝都不好意思收刍稿税的地方,一百户里能有一户,都可能是个奇迹!

  “所以,任重道远啊……”刘询在心中感慨着。

  怂恿诸子百家巨头们开山门教学,只是第一步,打基础的第一步。

  等他们教育出了足够的读书人,扩大了考举的基础后刘询就可以考虑建立一所或者数所国立大学,专门培养各行各业的精英。

  这样,差不多用五十年时间,应该能做到每年都给一百万民众扫盲。

  然后,汉室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了……

  刘询也不是没想过,现在就搞什么大学。

  但没人啊!

  建立一所大学容易,找老师就难了!

  现在观律大学的老师,还是十分的紧缺,只有,黄老和法家救急的支援的人员。

  像现在成名的百家巨头,肯定不愿意屈尊到一个政府教育机构里上班,就算愿意的,也未必能接受与其他学派在一个学校里呆着。

  至少,现在的墨家和儒家要是放到一个屋子里,肯定是先分出个生死,再谈其他。

  {大家,元旦快乐,卡夫卡在这里祝福大家完事如意,心想事成,大家有推荐票的记得投一投,在这里,卡夫卡谢谢大家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