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卷 第八十章 上任后的两把火
从崔羽那里知道了各县向安平县城的缴纳情况之后,曾禹和王擎约定了半个月之后在黄龙寨前相汇。届时明处是安平县新任县尉和赵家家主赵敢带人过去缴纳上半年的粮食和金钱,暗处则时无衣军三大营伺机突袭,确保迅速拿下前沿的一座山峰。
接下来的几天,在柳能等人的处理下,安平县城的各项事情都慢慢的走向了正轨。特别是在曾禹对王家和孙家的公开审讯,全是从严处罚。而前任县令崔羽,他并没有进行审讯,只是让崔羽带着基本的盘缠,租了两辆马车,带着家人离开了安平县城,留给曾禹是五万多亩良田和四千多万钱,以及堆满了崔家仓库的粮食。曾禹审讯完毕后,向他们的佃农宣布,他们现在是受雇耕种公田,三年后每家可以分得五十亩田地,耕种的这三年只取六成的收成。而县城其他没有田地的百姓,可以申请报名参与开荒和屯田,由官府提供伙食,同样,满三年后一家分田五十亩,另外如果没有房子,官府可以帮忙修建,但是要在多缴纳一成的收成。百姓关注的主要是自己能不能活下去,以及是否会生活的更好,曾禹授田的告示一出,安平县的所有都开始忠心拥护曾禹这位新来的县令。
所以接下来的征兵过程中,可以说是极其的顺利,既有本县的良家子弟想建功立业而报名入伍,也有外地流民被曾禹的政策吸引,愿意加入县兵队伍为自己和家人谋得一条生路。当然,还有一部分就是那些佃农,他们现在看到了摆脱身份的希望,其中有些青壮也申请报名入伍。
曾禹让古德从中选拔保证县兵的人数达到三千,其中有一点需要说的是,凌云村里也有一些青壮来报名,曾禹对于他们更是十分厚待,让他们在这些县兵中作为基层的伍长或者什长。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整个县兵的忠诚,同时通过凌云村的这些人,可以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对待基层百姓的态度,一传十十传百,自己在安平县的治理也会更加顺利。
当然,曾禹知道,如果仅仅靠这些,是不能让所有人都始终保持百姓对自己的拥护。他读过《韩非子》,书中韩非讲过一个故事“夫卖佣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钱易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功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这是说,雇农用力耕种,不是由于对主人有什么恩爱,而是由于能多得报酬;主人对雇农的待遇较好,也不是由于他们爱护雇农,而是希望雇农把田耕种得好些。
虽然这样说可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所说的又是最真实的,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这都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本质的东西。
所以,他需要将安平县城治理的远远好于崔羽时期,他跟柳能等人商量后,制定了两大政策。
其一是屯田,之前王孙两家作乱的私兵现在已经全部归案了,因为曾禹颁布了告示,宣布这些人如果主动出来自首,在参与三年的屯田后,他会放他们自由。这样一来,很多人在家人的劝说或者自己的考虑下,纷纷来到县衙认罪,曾禹在给他们登记后,就让何燕带领他们去了县城外安排的屯田点。对于那些没有来自首的人,曾禹让主动过来县衙的人进行举报,并且承诺每个举报的人如果对方确实是当日参与反叛的,奖励举报者一千钱,于是所有人纷纷向何燕举报,结果那些躲在县城试图蒙混过关的人都一一被抓。而曾禹也没有食言,当场将承诺的奖励发放给了举报的人。
安平县城的人在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更加的认可了官府的信誉。不要小看信这一字,当年,子贡问孔子,应当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又问,若不得不去掉两项,只留其一呢?”
”孔子答,去兵,去食,因为若民不信其官吏君主,则国不存焉!是故,民无信不立!”
而商鞅当年变法,也是先徒木立信,然后才开始实施变法的具体措施。如果曾禹虽然不是治理一国,但道理都是一样的,而且他现在有了崔家以及王孙两家的资产,可以说是财大气粗,足食,足兵,民信这三者都已经满足,他现在对于安平县的治理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也是时候实施自己的一些想法了。
这就是他要实施的第二个政策,它的主要实施者是阴卓,而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只有张家。首先是在安平县取消了进城税,但是阴卓在本县划出了一片区域作为独立的商业区,所有欲在安平县城进行的交易,首先交易者必须先在县衙登记,获得一个交易许可的凭证,而所有的交易必须在商业区内进行,然后根据交易额抽取相应百分比的税费,而在商业区内的交易也收到官府的保护,任何人不得破坏正常的交易。如果有打算长期在此经营的,还可以通过租或者买盘下一处或者一栋屋舍作为店面,当然,这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但是相对于大汉其他的县城或者郡城来说,这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因为曾禹对所有的商人都是平等对待,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把他们当做低人一等,而且曾禹所收取的一个交易税也比其他地方低。商人重利,他们在看到官府发布的告示的时候,很多人还担心这是假的,官府只是说说而已,这时候立信的好处出现了,这些商人向县里的百姓打听后知道官府说到做到,于是纷纷来到县衙登记。
几天下来,所有长期以安平县作为交易点的大小商家都在县衙登记了,不过因为阴卓定的交易税不高,所以收的钱反而比以前要少一些。这点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诟病,向曾禹说这是变相的损害公家财产,但是曾禹相信阴卓,也相信之前阴卓和自己说的,他要通过这些,将安平县建设成大汉南北商业流通的中心。
曾禹对此也有一点担心,不过他担心的并不是安平能否成为南北的商业中心,而是担心他自己能不能守住。如果以后安平县发展起来了,可能会有其他人来摘自己的果实,那他就欲哭无泪了。
想到这里,他让人叫来了谢靖,向他说道:“致远,我有件事需要你去办。”
“请主公吩咐。”
“你带领五十名亲兵,化作商队,去一趟洛阳。我会让张家派一个人跟你一起,此去洛阳,你从上次王孙两家的珠宝中,挑选八箱,送到张让的府上。我还会给你一封书信,你一起带过去,把珠宝和书信亲手交给张让的侄子张就。如果对方问起我们的情况,你记得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说不知道。”曾禹郑重的说道,他知道要想保住安平县这个蛋糕,不让其他人插手,这时候只能指望张让为首的宦官势力。
虽然八箱珠宝送出去他也心疼,但是跟安平县比起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如果朝中没有靠山,他再低下做的再好,功劳都会是别人的。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等他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到时候也就不需要这些,而且他自己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杜绝这样的情况。
但是,谢靖听到曾禹是让他给张让送礼后,心里已经不是很愿意了。作为曾禹实际意义上的弟子,他有话也藏不住,直接说道:“主公,我不想去,你让别人去吧。”
“致远你是看不起张让的身份?”曾禹笑了笑,问道。
“嗯。”谢靖板着脸哼了一声算是默认。
“呵呵,你呀。你以为我就想去巴结张让吗,如今的天下谁不知道那十常侍祸乱朝纲,把整个大汉天下弄得乌烟瘴气。但是我们现在还必须指望他们,毕竟他们犹如无根浮萍,最多也就向我们索取点钱财。但是如果是去结交与他们相对的京中豪门世家,这些才是真正吃人不吐骨头的主,我们必定会被他们吃的骨头都不剩,所以如今这样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如果选其他人去,我并不放心,只有你能理解这些,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把这件事办好,为我也为大家争取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曾禹看着谢靖的眼睛,语重心长的说道。
事实上,从小跟随曾禹一起学习的谢靖,也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但是心中的那股古之士子之气,让他拉不下脸去做这些。现在听到曾禹这么一说,而且说只有他能理解,他心中一叹,向曾禹抱拳说道:“主公,我去洛阳,也必定会达成主公的要求,不让外人插手到安平县来。”
“难为你了,亲兵我让诚勇去挑选,至于张家的人,我会和张福光说,让他安排。你去准备一下,明天就出发。”曾禹拍着谢靖的肩膀,向他说道。
“是,主公!”谢靖抱拳行了一礼后,就走开了,留下曾禹一个人在那,默默的想着要什么时候才能在朝廷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而不用提心被其他人抢攻。
“快了,应该快了,只要三年就够!”曾禹看着前面谢靖一步步走远的背影,心里默默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