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身世篇 第二十八章 登飞凤阁
南棉国的食物看起来明显地与大明不一样,见那放到桌上的盘子碟子,有的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叶子,有的装着泡罗卜丝,有的装着刨成了丝的通心菜,有的则装着一些北绝色完全喊不出名字来的杂菜。上了五、六碟没有丝毫热气的冷菜后,终于见得一盘热乎乎炒牛肉和一碟象是煎肉饼的东西上桌;再等,又见得有一盘炸虾球上桌,那炸虾球是把虾肉打成肉浆在捏成一个个圆团,再插上一根手指般粗细长短的甘蔗一起炸成的,看上去造型颇为奇特。那炸虾球上桌后,接着而来的是几大盘煮过后过冷水捞起的米粉丝。那米粉丝上桌后,就没有其他的菜了。
南棉王笑着让大家起筷,但北绝色和东无敌两人却有点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下筷子。虽然他们来南棉已经有好些天,但这些天来,在陈语的带领下,一路上他们吃到的都是陈语特别吩咐店家做的近似中土的菜式,所吃过的最有南棉特色的食物,除了各种热乎乎南棉小食外,就是南棉特产的水果了。真正的南棉餐,他们还真的没有吃过。
明妃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于是很有耐性地逐一讲解。原来,吃南棉餐最先要的条件,就是先要学会欣赏鱼露。东无敌和北绝色两人看着明妃的示范,学着她那样夹起了一只炸虾球,沾了点鱼露然后吃。但是,两人刚咬了一口就马上把虾球吐了出来。那种怪怪的味道,他们两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还真是无法一下子适应过来。
看着他们两人的表现,明妃说:“第一次吃鱼露是不习惯,多试几次你们就会发现它的美味之处。”
听她这样说,北绝色和东无敌的脸上同时露出“不是吧?还要试”的悲壮表情。明妃笑了一笑,说:“不习惯就不要勉强,你们还是用酱油吧。”说完,她向立在一边的宫人说了几句,那宫人马上去倒酱油。
酱油很快倒来了。在给东无敌上酱油的时候,那宫人的衣袖不小心带到了桌上那碟鱼露,一下洒到了东无敌的身上。
那宫人紧张地拿来一条湿巾要为东无敌擦去衣服上的鱼露。东无敌对那宫人做了个手势,示意让他自己来擦就行。
南棉王挥挥手让不知所措的宫人退下,然后抱歉地说:“东公子,真是对不起。”
东无敌无所谓地笑着说:“只是一碟小小的酱料,无须介意。”
明妃却说:“那鱼露沾到衣服上就会有一股难闻的怪味的,东公子你还是去用水清理一下身上的鱼露比较好。”
东无敌一边擦着身上的污迹一边说:“没所谓,待会回去换衣服就行了。”话说这样说,但擦过那片污迹后,他还是忍不住地拉起那片弄脏了的衣服闻了一闻。这样一闻,他的眉不由地轻皱了一下。
南棉王留意到他表情,以为他是在介意身上的那股味道,于是试探着问:“东公子,要不,你现在回去换过一身衣服?”
东无敌若无其事地笑起来,说:“不用,这味道闻起来还不错。”
听他这样说,南棉王没有再说什么,转而热情地让北绝色吃这样试那样的。
饭桌上的气氛越来越融洽,东无敌也露着笑容配合着饭桌上轻松和谐的气氛。没有人知道,他那轻松笑容的背后,藏着并不轻松的心思。
刚才,在他闻衣服上的鱼露味的时候,那股怪怪的味道让他想起了那个在宫中与他交过手的神秘面具人,那个面具人的身上,也有一股这样的味道,虽然那味很淡,但东无敌肯定是这种味道,绝对没错!这样说来,那个面具人应该是个南棉人!
吃过一顿很有特色的南棉宫廷餐后,南棉王又兴致高昂地要领北绝色和东无敌参观南棉王宫。本来明妃和小公主南铃一起跟着的,但走不到半个时辰,习惯了天天要午睡的南铃便开始昏昏欲睡的,最后走着走着都几乎倒到地上睡过去,明妃只好先带她离开。
在南棉王宫里转了好一会,北绝色忽然想起了飞凤阁那个地方,于是他问:“父王,听说南棉宫中能看到最美风景的地方叫飞凤阁,是吗?”
南棉王大感意外地回过头来看着北绝色,问:“王儿,你也知道飞凤阁?”
北绝色笑了笑说:“以前听云太妃说过。”
南棉王脸上的神色黯然了一下,但很快又回复正常。他回过头去抬眼望向不远处的一座高阁,说:“的确,从飞凤阁上能看到最漂亮的南棉城。王儿,父王这就带你去游飞凤阁。”
很快,南棉王就带着东无敌和北绝色来到飞凤阁前。飞凤阁其实就是一座九层高的八角高塔,红砖筑成的塔身,琉璃瓦的塔盖,塔顶上的八个角各挂了一个泛着铜锈的钟。
飞凤阁里的每一层各供奉着不同的雕像,那些雕像都是用红木雕刻成像,最后涂上金漆。据南棉王说,那些雕像有些是南棉国所信奉的神,有些是南棉历史上有名的英雄,而第八层所供奉有些特别,那是一幅画像,是南棉开国国王的策马奔驰开疆图。
最后终于登至第九层。飞凤阁的第九层比其他的楼层要低矮一点,这一层没有供奉着画像,八面的墙壁皆用镂空雕花红木筑成,每一面的墙壁皆开了一扇拱形的门通向塔外。
走到塔外,整个南棉王宫的全貌尽展眼底,不但南棉王宫,顺在塔外转一个圈,绝大部分的南棉城风光也尽扫眼底。站在这塔中,吹着从四面八方吹过来的风,以居高临下的角度来观赏南棉城,只见得整个南棉城被深浅不一的绿重重地包围着,一眼看下去,还真象谁人不小心把满满一把的温润玉珠撒落了一地。
南棉王说:“无论什么时候,在这里总能看到南棉最美丽的风景。”
北绝色应声说:“真的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