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抗战 987章,这些木桩子不错
小鬼子草鸡了,不敢出来了,让渴望战斗的人,心情都不好过。可是对于那些渴望安定,渴望平稳的百姓们来说,那就是最好不过的情况了。
所以,百姓们用最大的力气,最快的速度,填平了一道道的壕沟,拆下来一个个的木头桩子,顺便帮着八路军把木头桩子上面绑缚的铁丝网拆下来带走。一个篱笆三个桩,小鬼子干活舍得下工本材料,木头桩子刨出来都是三米多高,海碗口那么粗的硬质木料。这东西,做檩条都绰绰有余。
“乡亲们,都看好了,这些木头桩子里,那些核桃木,核桃楸,榆木都给挑出来,咱们队伍上用得着。”有宣传科工作人员在百姓们中间喊着话。
“王干事,这里,这里是核桃楸哦,放在哪里?”百姓们很配合,一些木匠出身的更是帮着挑拣木料。
“放在那边,等下一起带走!还有这些木料,我们队伍上用不到,乡亲们谁家里需要,就带走吧,别给鬼子留下!”王干事说道。
“王干事放心,也让队伍上放心,我们啥都不给鬼子留下!别说木头、砖头瓦块,就是能给牲口吃的草咱们都带走了!”百姓们热切的说道。
“对,让队伍上放心,我们不会给鬼子留下东西的!就是,咱们队伍能不能长期驻扎在这里啊,小鬼子动不动的就来扫荡一番,受不住啊!”
“是啊是啊,俺们也知道咱们队伍不容易,那咱们能不能再给安排个岗哨啥的?鬼子来了我们提前知道,然后赶紧跑了啊!”
面对着百姓们的疑问,王干事开口说道:“你们问的这些事情,组织上都考虑到了,会给安排的!等大家完成这次破袭战,各村的村长、民兵队长就给安排上。到时候,大家一定要积极配合工作,让我们能提前知道鬼子的动向,减少咱们的伤亡。”
“乡亲们,抗日是咱们全民族的事情,是你们,是我们,是咱们所有的不愿意给鬼子当顺民,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人的事情!只要咱们大家伙儿一起行动,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起来所有的力量,就一定能把鬼子赶出中国去!”王干事口才不错,情绪带动也很好,百姓们顿时热情高涨起来。当然,他也没有说瞎话,而是把最正确的办法,告诉了百姓们而已。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不知道是谁,突然开口唱了起来,然后大家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
这年头,干活都有劳动号子的,百姓们也是喜欢唱山歌的,所以这些歌曲在百姓们当中流传很广,都能唱一两首。
只是,百姓们如此的热情,程瞎子团长如此的热切,辛小毛他们如此的望眼欲穿……就是没等来鬼子的部队,着实令人遗憾。
直到最后,772团干脆就在东关据点东边1公里处的一个村子,驻扎了一个营的兵力,明不张胆的跟鬼子叫板起来。用丁伟那句话说就是:鬼子出操我们也出操,鬼子吃饭我们也吃饭,双方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程瞎子团长这里可不是打算老死不相往来的,他真的很想鬼子能出来打一场的。
不但他想,李云龙丁伟他们都想着跟鬼子干一仗练练手的,可是总部不给参战的命令,他们也是没辙。小打小闹的打打鬼子的运输线还行,大规模的战斗暂时就算了,现在是平稳发展的时候。
八路在发展,其实也是在消化吸收百团大战的缴获跟经验。在总结不足之处的同时,也针对鬼子的一些弱点进行专项的训练等等。
就比如现在练兵,跟之前的练兵相比,很多的训练科目都进行了增减。
就拿着拼刺刀训练来说:以前拼刺刀训练,那就是各连各排的组织好,排成队,按照拼刺刀的动作要领,专门练几个拼刺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最后,就是组织对抗训练,双方用跟跟步枪长度相当的木棍,在头上绑上沙包防震,作为对抗训练的道具。
现在呢?同样是拼刺训练,在这些的基础上,增加了团队配合训练的好几个科目。嗯,总部要求的是,要有班组配合霰弹枪、民兵手榴弹作战时候的拼刺专项训练。啥意思?就是一个班或者一个突击组,带着一支霰弹枪,开枪后,上刺刀再战。这里头好几个套路呢,都得练习。
而到了新一团、独立团、17、18团这些主力团的时候呢?又增加了一些比较低级的招数:班组配合,丢生石灰粉包的围剿白刃战;班组配合,先打辣椒弹(石灰粉训练弹)的白刃战(突击战)战术配合;当然,霰弹枪也要有,近防的霰弹炮配合红缨枪等冷兵器的训练也有。
总之,别看年前到现在基本没啥战斗,可是各个部队的训练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为啥不敢想?因为八路到了冬天,基本上口粮就不够了,一天能有块红薯充饥就不错了,怎么训练?一动都不动的都饿的前心贴后背,还训练?
可是今年的情况就好了很多,尤其是挨着九寨近的这些地方,更是好了很多。至少过去的一年,这边的收成保住了,八路也能收到不少的军粮,能维持最基本的消耗。还有战斗的缴获,还有用缴获的财物,从百姓手中购买一些,也能作为补充。
其实最大的粮食来源,还是收公粮,八路军为啥喜欢叫八路军?就因为“路军”这个叫法,可以自行筹备粮饷,征兵等等的。集团军就算了,掣肘太多,太受制于人了。想想光头蒋的作派,真要是听命于人的话,八路早晚给玩完了。
所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硬道理!
哦对了,八路还有其余的粮食来源的,比如用九寨小作坊造的香水从鬼子、中央军那边换一些,用肥皂香烟啥的从晋商那边换一些,都是来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