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最终是由伪军和百姓拿下的。
确切的说,是在王学新施加的压力及吸引鬼子注意力的前提下拿下的。
八路军对奉天的进攻一直保持在外围作战,也就是进攻鬼子在奉天之外的防线,最多就是打到城墙脚下。
其实八路军是有能力炸开城墙进入奉天与鬼子直接作战的,但王学新没有这么做。
炸塌城墙进入奉天后又能怎样?
跟鬼子打巷战吗?
到时鬼子以百姓为掩护怎么办?
最终会造成多少百姓的伤亡?
这些都是王学新需要考虑的。
思虑再三,王学新才决定将战斗烈度保持一个度:
不要打得太狠,打狠了会让丧心病狂的鬼子将屠刀伸向百姓,另外还会炸毁两个兵工厂,这对八路军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没有压力,没有压力一样会让鬼子腾出手来对付百姓。
进攻烈度最好是控制在鬼子能守住与不能守住之间。
有时,让鬼子觉得八路军的攻势无法持续,他们能守住。
有时又要让鬼子紧张一阵,让他们觉得守不住。
只有这样,鬼子才会将兵力集中在城墙和外围防线上与八路军作战而不是彻底放弃与八路军作战甚至做好与八路军打巷战的准备。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李长富就抱怨道:“团长,你就告诉我打还是不打吧?这又打又不打的,都把我搞糊涂了!”
“这么说吧!”王学新回答:“你看着要打下来的时候就缓一缓,觉得鬼子轻松了就再打一打,当作跟鬼子捉迷藏就对了!”
这么说李长富就明白了,于是就在外围有一下没一下的打着。
李长富初时还不理解王学新这种打法,他还对政委说:“团长这种打法不是给鬼子时间做准备吗?这样还想夺回兵工厂?”
李长富的担心有些道理,按常人的想法,应该是在鬼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就攻进城去,并在鬼子反应过来前就攻占兵工厂,这样才有可能把兵工厂较完整的抢回来。
现在这样不紧不慢的打,鬼子就算是炸药包都埋上做好准备了吧?
然而,李长富这么想只是单纯的从八路军的角度去看问题。
王学新认为八路军已经围城围一个多月了,鬼子要是该做什么准备早就做完了不会等到现在。
所以,现在再搞什么突袭都已经滞后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既然已经滞后,那就干脆再等等让其内部自己乱。
更何况,鬼子还不一定有在兵工厂或仓库那做好自爆准备呢!
王学新猜的没错,此时的佐佐木静江其实正处于两难之中。
佐佐木静江也想在兵工厂和弹药库那做好自爆准备,因为一旦奉天城破这些东西就有可能落入八路军手中,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佐佐木静江敢这么做吗?
比如在弹药库里布设好炸药做好引爆准备!
这么做的确能使八路军最终无法得到弹药和军火。
然而,帝国军队同样需要这些弹药和军火挡住八路军……万一帝国军队有可能挡住八路军,而内部伪军和百姓却借帝国军队的布设在内部将弹药库引爆了怎么办?
那原本能守住的奉天是不是彻底完了?
还有兵工厂的设备,那些不只是奉天驻军的命根子,同样还是关东军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这要是炸了,不仅奉天要完关东军也将陷入弹药、装备不足的窘境。
如果奉天是能守住的而自己却把兵工厂炸了,最终是不是成了帝国的罪人?
因此,佐佐木静江连炸药都不敢装。
因为就像弹药库一样,他担心装上炸药后兵工厂会被内部“叛变”的伪军给点燃了。
佐佐木静江能做的,就是在两座兵工厂、三处弹药库,还有五个物资补给仓库外单独布设一批“终战小队”。
这些所谓的“终战小队”,就是准备好炸药、汽油等物,到最后关头时一接到佐佐木静江的电话,马上就进入兵工厂、弹药库还有物资仓库将其炸毁、烧毁。
客观的说这样的布置才是合理的,它既能保证兵工厂、弹药库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又能将它们尽数炸毁。
然而,这同时也给了伪军和起义的百姓安全的攻占这些单位的时间和空间。
王学新命令八路军在城外不紧不慢的打着,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奉天城内各角色的矛盾心理:
鬼子是矛盾的。
守得住还是守不住?
炸还是不炸?
他们一直在其中摇摆无法诀择。
伪军是矛盾的。
八路军胜还是鬼子胜?
反还是不反?
只要棋差一着就是全军覆没!
百姓也是矛盾的。
起兵还是不起兵?
时机成熟没有?
只要走错一步就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王学新指挥的对奉天城的进攻,打的其实不是奉天城,而是人心。
在一阵阵炮声和密集的枪声中,鬼子在城内往来奔走增兵防御,看似与之前没有区别八路军进展不大,其实伪军和百姓心理防线正被一步步攻破。
终于,在八路军的炮弹将城内一队鬼子炮兵炸上天后,奉天城内的伪军和百姓就借着火势起兵了。
他们第一时间就拿下了鬼子所谓的“终战部队”……这是在八路军情报人员的组织下动的手,否则自行起兵无法做到时间如此一致。
这是从内部发起的战斗,鬼子“终战部队”没有收到炸毁兵工厂和弹药库的命令,因此直到最后一刻他们也没有什么动作。
实际上这时佐佐木静江依旧处在不确定中,因为他不清楚城内的“叛乱”规模有多大,也不知道帝国军队能否将这场“叛乱”压下去。
因此,他依旧不敢轻易命令引爆那些重点单位。
这就是王学新的高明之处……
此时如果是八路军冲进奉天城并将兵锋直指鬼子兵工厂和弹药库,那鬼子就不会迟疑,肯定将其引爆。
但现在,因为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可能”,于是鬼子就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引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