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洛阳邀战
时间稍微往回拨个一个半月。
就在周瑜和张溪在江陵互相用床弩打“砲战”的时候,洛阳城的战事,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司马懿在诸葛亮主动收缩防线后,终于是完成了围堵洛阳的计划,带兵来到了洛阳城下。
而此时,司马懿麾下有六万兵马,他立刻分兵两万给贾逵,让贾逵率兵前往洛阳南门,切断从南阳到洛阳之间的联系,自己则带领四万兵马,围攻洛阳东门。
与此同时,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也率领着两万河内郡兵完成了渡河,占领了孟津渡,往洛阳北门的方向前进。
曹真如今依然在弘农郡跟王昶缠斗,不过也有所进展,在王昶主动弃守渑池,退守新安后,曹真带领两万五千士卒占领了渑池。
看起来,整个洛阳城,即将陷入到了魏军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下。
但诸葛亮一点都不慌。
首先,自己手里还有四万兵马,据守洛阳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其次,根据从关中传来的消息,吴懿和柳隐已经完成了所有出兵来援准备,可以立刻出兵了。
尤其是柳隐所部的关中郡兵,他们离的最近,过来洛阳支援,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天。
诸葛亮立刻下令,让柳隐所部走左冯翊,经过潼关,快速支援在弘农郡的王昶。
现在曹真带领的并州军虽然打到了新安,但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陕县离的潼关,太近了。
曹真军的后勤补给,是通过河东郡—陕县—新安这样一条路线运输的,而为了能尽快的突破河东郡,从西侧包围洛阳,曹真必须集中兵力击败王昶,因此,曹真在陕县留下的防守兵力,只有不到两千人。
一旦关中郡兵从潼关进入弘农郡,进攻陕县的话,曹真的后勤补给就有被切断的可能。
到了那个时候,曹真进退两难,不仅有可能会陷入到断粮的境地,甚至还有可能遭遇关中军和弘农守军的前后夹击。
这一路兵马的威胁,就彻底消除掉了。
至于围城的八万魏军,诸葛亮手里有四万士卒,如果坚守不出的话,以洛阳城的坚固,坚守个三四个月都不是问题。
当初司马懿手里就只有两万人,在汉军六万人围攻下,都坚守了洛阳将近三个月,没道理诸葛亮守不住的。
因此,现在急于进攻的人,变成了司马懿,想要引诱敌人分兵出战的人,也成了司马懿.跟历史上完全相反,现在是诸葛亮有底气,可以在洛阳城闭门不出,坚守下去了。
有一说一,逼得司马懿都有心给诸葛亮送女装了。
一来,司马懿想不到可行的办法,引诱诸葛亮分兵出战,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用野战消耗汉军的兵力。
八万人围攻四万人坚守的洛阳城,要打到什么时候去?!
二来上次大战,司马懿在鲁阳城接受了诸葛亮的约战,却不战而退,名声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次怎么着,都得想办法把这个名声给扳回来。
而要扳回这个名声,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带兵攻克洛阳,正面击败诸葛亮.那以后就不会有人说自己是怕了诸葛亮,才会应战后又不战而退了。
另一个,就是把诸葛亮的名声同样搞臭,让诸葛亮也变成不敢应战的懦夫这样大家谁也别说谁。
很显然,第一个途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第二个其实有搞头。
司马懿现在也急需诸葛亮主动出兵,所以用激将法,或者是约战的方式刺激诸葛亮,是可行的。
诸葛亮不答应,司马懿也没什么损失,但答应了,正中司马懿的下怀,双方野战,司马懿有兵力优势,自恃不会输给诸葛亮当然,最好是答应了又反悔,这样大家的名声一起臭了得了。
为此,司马懿给诸葛亮写去了一封邀战信,邀请诸葛亮主动出城一战,不要跟乌龟一样缩在洛阳城里不动弹。
诸葛亮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吧,其实觉得挺好笑的.老乌龟说别人是乌龟,世上还有这样搞笑的事情?!
当初你司马懿占据洛阳的时候是怎么做的,需要我帮你回忆回忆么?!
诸葛亮很想直接拒绝掉司马懿的邀战,但.有几个因素,让诸葛亮权衡利弊中。
说实话,从军事角度考虑的话,诸葛亮应该直接拒绝掉司马懿的邀战的,毕竟这对守城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呢,从政治角度去考虑的话,诸葛亮又不得不犹豫一下。
自从大汉重新占据洛阳后,诸葛亮在这里的治理,始终进行的不太顺利。
司隶地区,一共有五个郡,大汉实际只掌握了两个郡:河南郡和弘农郡。
剩下的三个郡,河东郡,河内郡和颍川郡,依然还是控制在曹魏的手里。
其实这样的统治,并不算太稳固,尤其是河南郡连接荆州南阳郡的通道太过于狭窄,一旦颍川郡的陈泰反攻襄城的话,这条通道随时可能被切断。
这是军事上不占据直接优势,从而导致了司隶地区的世家大族们,对曹魏依然抱有不小的信心,认为曹魏是有可能杀回洛阳来。
这就让诸葛亮在河洛地区的渗透,政治劝诱工作,进行的非常艰难。
当然,这里面也有河洛世家对大汉的世家政策有所抵触的原因.但这只是次要原因,不是主因。
毕竟,大汉的世家政策虽然比曹魏要严格一些,会影响到一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但大汉终究还是对世家大族看重和优待的,诸葛亮也知道,这个时代,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是无法稳定住政权,控制住地方的。
大汉限制世家大族,不过是会影响到世家的一些话语权和利益,但并不是要彻底毁灭世家。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世家大族对大汉能守住洛阳没有信心别回头我刚刚押宝在季汉身上,转头你们季汉就丢了洛阳,让曹魏杀回来了。
因此,诸葛亮现在非常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曹魏在丢失洛阳后,不可能再回来了。
只有这样,才能让河洛地区的世家大族们逐渐放弃支持曹魏,转而投向大汉。
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守住洛阳,击退这次曹魏集团的反攻。
但如今兵力不足,不得不全程退缩防守.如果这场战役里,汉军被魏军堵在洛阳城狂揍,那就算艰难的守住了洛阳,也不会让世家大族们信服的。
最好,还是能在正面一对一的对决里,战胜魏军.这才是最好的证明。
为此,诸葛亮是真的很犹豫,要不要答应司马懿的这次邀战。
虽然有着明确的政治需要,但主动出击这种事,太过于冒险了,而且是敌人所愿意看到的.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当然会相当的纠结。
所以呢,诸葛亮不得不跟徐庶,魏延,张飞等人,一起商议这些事情.他真的一个人下不了这样的决心。
随着大汉兴复在望,诸葛亮却感觉自己肩头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那种羽扇纶巾,谈笑退敌的轻松感,已经越来越少在自己身上出现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
早年刘备集团虽然遭遇的困难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闪转腾挪,尤其是当刘备等一众老将军们都在的时候,诸葛亮虽然也很累,但至少压力没有这么大。
可现在,季汉的势头起来了,甚至重新杀回了洛阳,但闪转腾挪的空间,却反而更加小了。
早先的刘备集团一直在失败,多经历一次失败也没什么,甚至赤壁那会儿,诸葛亮还打过万一东吴扛不住曹操的进攻,那刘备集团就趁乱在东吴占据一块地盘,慢慢发展的主意。
可现在,季汉占据了洛阳,如果再丢失洛阳,所造成的影响力却是致命的,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大汉能不能三次中兴。
先帝已经驾崩了,天子虽已成年,但理政经验不足,威望不就。
关将军已经故去了,子龙和三将军都已年老.就是他诸葛亮,法正,庞统,张溪这些人,都已经年过四旬,甚至徐庶,黄权,魏延等人,都已经年过五旬了。
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节点完成大汉三兴的话.交给下一代,诸葛亮真的没有信心。
不由得诸葛亮压力不大。
而对于诸葛亮提出的,要不要答应司马懿的邀约,主动出战这事儿.大家的反应倒是出奇的一致。
既然有这样的需要,那就打吧。
“我等征战沙场三十余年,难道还能怕了这帮魏贼不成?!”
这是魏延的原话,同时也是嗓门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但可惜,这是个好战匹夫之言诸葛亮还是更看重黄权和徐庶的意见。
而这两人的意见,其实也倾向于主动出击的。
手握四万大军,面对对方八万大军,如果选择龟缩防守的话,多少有些显得胆小怕事,长久守下去的话,对军心不利。
与其等到伤亡增加了,士气下降了,再寻找主动出击的机会,倒不如趁着现在,还有足够的战力时,主动出击比较好。
而且,从政治角度上看,这场仗,其实也有打的必要。
当然,用四万人去硬拼八万人,自然是下下之策,但如果用四万人去对阵西门外司马懿本部的四万人,也不是没有一战的把握。
如果真的能在这一战里,击退司马懿.甚至都不用击溃,只要击退司马懿,那么这个洛阳防守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所以,打,也不失为一种防守的方式。
有了这两个人的背书,诸葛亮这才稍微拿定了主意。
至于张飞不是诸葛亮不想听张飞的意见,而是张飞现在的状态,很微妙。
“军师之言,俺听着就是了.”
这就是张飞在一阵憨笑之后,给出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