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三棱钉阵
刘裕缓缓的向受伤士兵靠拢,而那些不幸被暗器戳中的士兵,也在积极自救之中。
被暗器戳中不算深的士兵,已经从暗器的控制中解脱出来,直起了身子,士兵们相互帮忙,正在用布条包扎止血。
那些没有被戳中要害部位的士兵是最幸运的,他们或者是戳中了手臂,或者是被戳中了肩胛,有的甚至不需要旁人帮忙,自己就可以把血止住。
“刘将军,你看,幸亏有皮甲保护,要不然我们可就惨了!”
一个士兵将洒在身边的暗器拔出一个,举到了刘裕的眼前,刘裕定睛一看,便倒抽了一口凉气。
“居然是三棱钉!”
“这帮蛮夷,当真是心狠手辣!”
所谓三棱钉,古代和现代也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种铁爪,向三个方向延伸的。
这种三棱钉,在古代也是用来设置路障的,刘裕是万万没想到,大战还没有开启,氐秦的人就在城外设置了这样的东西。
他们也不怕伤到平民。
刘裕手中的这一枚三棱钉,还是略微带了血迹的,晋军为了偷袭,全都是匍匐前进,视线较低,视野也并不宽广,几乎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一小片区域。
以至于好几个人都已经中招了,其他人还浑然不觉埋伏都已经迫近到眼前了。
放眼望去,若是视线能专注到一处,认真的看,立刻就能发现,就在他们趴伏的位置前方不足一尺的地方,方圆大概一里地的范围,原本平坦的土地上,到处都布满了形状大小一致的三棱钉!
可以说,若是刘裕没有喊那一声,若是他们再往前爬三步,晋军受伤的会更多。
今天的任务也就彻底泡汤了!
“寄奴,我们怎么办?”安抚了后续的士兵,檀凭之终于能够抽身回来与刘裕共同应对复杂的局面。
“当然还要前进,氐秦越是在城外设了陷阱,他们在回口附近的防备就会越松懈。”
“他们肯定指望着这些三棱钉,能够把企图突袭的人全都挡在襄阳城外!”
这是肯定的,很快几位主将就取得了共识,后墙这边防卫如此松懈的原因也找到了。
安置了如此密集的暗器阵,怪不得都不再防卫上下功夫了。
“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前进?”
“据我看来,这些三棱钉安放的都相当的紧凑,你看,有的距离近的,甚至相距都不足一寸。”
“放一只脚都困难,更何况我们要俯下身子爬过去呢!”
“肯定会被三棱钉刺伤!”檀凭之不无忧虑的说道。
刘裕凝视着前方,眼神坚定。
自从京口投军之后,襄阳城还是他参与作战的第一个重要的城池,如今,稚远对他如此信任,将打头阵这样重要的差事交到了他的肩上,他绝对不能让他失望。
“凭之,事在人为!”刘裕坚定的说道。
“这些暗器终归也是氐秦的人放置的,只要他们能放,我们就一定能闯出去。”
檀凭之眼前一亮,稍有些受挫的心情,顿时支棱了起来。
寄奴说得对啊!
只要能安装,就一定有能够成功走出去的可能!
毕竟三棱钉不像别的暗器,它虽然铺设面甚广,但是看看眼前的情况就可以知道,这些密集的,数量极多的三棱钉,绝对不是随随便便一扔就可以放置完毕的。
看这个密集程度,外加三棱钉的个数,就可以知道,氐秦的士兵至少反反复复的放置了几次,才取得了现在的成果。
氐秦的士兵们能怎样放置三棱钉?
刘裕抬头望向城楼的方向,他曾经想象,有可能是从高空直接抛洒下来的。
但经过粗略的衡量,很快就知道这种想法根本不实际。
城楼距离刘裕他们匍匐的地方,大概还有半里地左右的距离,两厢遥望,也只能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形状。
就是再力大无穷的大力士,也绝对做不到把三棱钉这样小个又轻飘的东西扔这么远。
如此推断,氐秦士兵还能怎么做?
他们又不会隐身,更没有金钟罩,当然还是边走边放,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看似密集的三棱钉阵型中,必定有能够供人穿行的小路,只是,晋军远道而来,还没有摸到门路而已。
想清楚了这一点,刘裕便与檀凭之拉着老沈,重新爬到了队列的第一排。
“刘将军,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去办吧!”如今,老沈和刘裕的关系亲近了许多,他也开始诚心诚意的佩服这位年轻的将军,确实是陈毅果敢,非常人可比拟。
老沈人虽然刻薄,但人品并不坏,对于刘裕的优点,他也能欣然承认。
“我去让士兵们变换一个队形!”
“确实该变。”
“让他们把队形缩小,两人一队,一定要注意观察,从三棱钉较少的地方通过!”
“将军放心,我能办好。”
拖累了人家一场,老沈也觉得过意不去,便给自己找了个力所能及的差事。
好在现在是爬着,也不算是太耗费体力,沈警完全可以承担。
他双手摆好了位置,一点一点挪动,终于把身体调转了一个先后,就在他身后,数以百计的士兵们正匍匐在地,他们喘着粗气,目视前方,只等着将军的号令。
因为惧怕那些密密麻麻的,三端尖锐的三棱钉,很多人都已经保持同一个姿势,超过了一盏茶的功夫。
他们匍匐在那里,根本一动都不敢动。
沈警转过了身,略微抬高了一点身子,把气势拉高了一些。
“众位将士,还请将队形缩窄一些,变成两人一队!”
“前方三棱钉就密集了,两人一队可以缩小阵型,前面的人也可以给后面的人探路。”
“兄弟们两人一队,要全力配合,互相盯着周围有没有出现三棱钉,要尽力提醒,避免出现新的伤者!”
老沈刻意压低声音,他很清楚,现在这片地方,就在氐秦哨兵的眼皮子底下,若是弄出来的动静稍微大那么一点,便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到时候,倒霉的只能是晋军。
“你们,向后退!”为首的小队主发出了号令,很显然,要变换队形,还是向后退最保险。
现在他们所处的情形,前方称得上是荆棘密布,而后方,也就是他们过来的那条路,倒还算是安全的。
“两人一队!”
沈警的建议,得到了北府众人的一致认同,相比一人一队,缓慢通行,两人一队确实是更加实际的做法。
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士兵们通过埋伏的速度,另一方面,两人一队,相互之间,总有个帮衬。
北府的士兵训练有素,一旦有明确的号令,他们便迅速行动,向着一个方向,按照同样的一种模式后退,缩减阵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