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卷 第一千二十二章 一些时代局限

  这个年代的贵族子弟,既不喜欢打猎,也不喜欢游艺,最风行的休闲项目就是坐而论道。

  既不用浪费体力,更不需要有多么强健的体魄。

  还人均五石散,爱好是这种玩意就更不要奢望他们尚武了,那怎么可能呢,太费力了。

  于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中,王谧能够摆脱固有的印象,跨上战马,冲向战场就已经算是完成了一次飞跃。

  可以说,他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就让北府兵们振奋起来,并且获得好几次大胜,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了。

  还有文臣这方面,也还是有所欠缺。

  这个也同样有时代的限制。

  隋末社会崩乱,大隋朝廷崩溃之后,很多士子就失去了打工的场所,于是,这些被迫失业的士子,只能自己寻找新的差事,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

  于是,他们有的人投奔窦建德,有的呢,就来到了唐军的麾下。

  都说乱世出豪杰,这些主动投奔的人当中,自然是有不少的庸才,根本不顶用,但其中自然也有很多真正的能人。

  而能不能吧这些能人挖掘出来,用到实处,那就要看主帅的眼光了。

  就好像是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自夸的一样,他认为,作为君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驭人。

  当然了,李世民的言下之意,一定是驭能人,而不是驭庸人。

  于是,整个隋末就是一个能人辈出的年代,而那个时候,不只是纯粹的士人要四处投奔谋生,就连徐世绩那种一方的霸主土豪,也往往不走寻常路。

  他资助过瓦岗寨,又投奔了唐军。

  然而,作为一地颇有名望的豪族,其实,他只要能够在乱世保存自身就足矣,完全没有必要去趟这一滩浑水。

  但是,混乱的年代往往激发了人们的斗争好胜心理,于是,这些有些家底的豪族也纷纷在各大军中效力,这又是一股相当有实力的势力。

  于是乎,可以看出,隋末的时候,整个中土大地上的人才储备还是非常丰厚的。

  转眼间,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到晋朝末年。

  看看琅琊王手里有几张牌。

  没办法,真的没有几张。

  这个年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虽然极其丰富多彩,社会上面的规训教条也比较少,人人都追求自由,形成了一种风气。

  但是,作为历朝历代极少数的,特别推崇道家各种无为学说的时代,晋末的人还有一大特点严重的阻碍了琅琊王收集人才。

  那就是没有进取心,一心务虚。

  其实,在古代,很多王朝都不是特别的推崇道家学说的一个根源,就是因为道家的那一套学说,对于他们建立朝廷,并且驾驭一个时代的有识之士没有好处。

  只有人人都追求功名利禄,那些有才学,有能力的人才更容易进入朝廷的视野。

  尤其是在还没有科举制度的晋朝末年,所谓人才,很多也都是要先有良好的出身,才能进入大臣的后备队。

  那些从天而降的草莽英雄,亦或者是名山隐士,真的很不容易被朝廷发现。

  然而,晋末的这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往往还对积极进取成就事业,改变自身处境这样人类生存最基础的需求并不热衷。

  究其根本,当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必要。

  你看,要钱有钱,要身份有身份,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完全是会投胎。

  在晋末,只要你掌握了投胎密码,你就完全可以躺平享受好生活。

  在这样以身份论高低,很多财富利益都可以世袭的年代,作为大世族的子弟,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别人几辈子也无法企及的财富,那干什么还要努力?

  哪里有动力?

  根本就没有目标。

  在这样一群慵懒无所谓的人群当中去寻找合适的文臣人选,确实是有点困难。

  好在,还有刘穆之。

  这位乱世当中的奇才,虽然四体不勤,但确实是有能力的。

  而现在,投奔王谧显然比历史上他去投奔刘裕能够更快的获得现实的利益。

  于是,可以看出,他在北府的工作也是很卖力的。

  而王谧自然也会给他应有的回报。

  让事业从这个时代就开始,还是很划算的,毕竟历史上的刘穆之,虽然为刘裕鞍前马后照顾后勤,但是,却不幸倒在了刘裕称帝之前。

  于是,作为刘裕最为重要的幕后智囊,刘穆之基本上就没有享受到多少胜利果实。

  相反,他的去世还给刘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想当年,刘裕都已经带兵打下了长安,却迫于种种原因只能放弃,这多重原因当中,自然有刘裕也染病的因素。

  同样的,刘穆之的突然逝世也是一大原因。

  没有了刘穆之,刘裕的辎重补给就不能保证,这样一来,战线拉的越长就越让人担心。

  一方面,刘裕担心后防空虚无人主持大局,只得放弃了已经夺取的战果,返回建康稳定局势。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体力渐衰,担心再不称帝,用尽全力打拼的事业就要拱手让人。

  刘裕所处的年代是不同的,在他的眼前,是大业未成就身先死的桓温,还有谋反到了一半就病死的王敦。

  老实说,从在大晋的根基来说,这两个人的基础都要比刘裕好得多。

  他们都是正经的世家子弟出身,虽然手中握有强大的军队,但是,朝廷上的人天生就对他们有一种忌惮心理。

  毕竟,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和朝堂上那些文臣还是同属于一个阵营,就好像是现在的王谧一般。

  而刘裕呢,虽然自称是刘邦后人,但终究还是赤脚出身,朝廷上的那些贵公子们,没有几个人把他放在眼里。

  即便是他一时掌控的北府,这些人也并不服气,只是对于他们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维护自己家族在江左的利益。

  世家联盟达成的默契就是,我们谁都不要当皇帝,但是推举上来的皇帝要维护我们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刘裕愿意去做皇帝,他们也没有什么不支持的必要。

  而刘裕呢,作为一个草根出身的武将皇帝,做皇帝之前和做皇帝之后,立场肯定是有变化的。

  按照他的出身,他天然应该是反感世家群体的,但是,世家的根基深厚,牢不可破,他要想坐稳这个位子也就必须和世家合作。

  于是,为了当上皇帝,他可以摇身一变六位帝皇完,但是,在坐上皇位之后,刘裕却没有再大开杀戒,对那些以前看不起自己的大臣,也都委以重任,继续使用。

  这就是一种共同合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能够维系下去,也要得益于两百多年的南北分治的格局。

  正是因为无法完成南北统一,不管是北边的朝廷还是南边的朝廷都相对孱弱些,谁都不能把另一边打服。

  于是,这种割据的态势留只能继续维持下去,因为无法统一全境,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就无法得到很好的调动和整合。

  不管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相对来说,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都是极为有限的。

  更不要说那些南北割据对峙线附近的那些城池,更是打仗不停,不要想什么发展商贸了,那简直是越打越凋敝。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半壁江山,身为皇帝,自然要想着尽可能的少折腾,减少付出。

  那么和世家合作就是最简单的维持方式。

  但是吧,现在王谧要做的事情,也算是开创一个新的模式了。

  此前,他的老前辈王敦曾经也想要这样做,但是,因为能力有限,目标不够明确,以至于大业未成。

  而现在,王谧就要做突破了!

  身为世家为王的年代,一个顶级世家的子弟,居然要站出来主持大局了!

  他走上了权臣摄政王的道路!

  他可以成功吗?

  他可以突破传统吗?

  这一切,到目前为止,还远远未到尘埃落定之时。

  有来有往才算是合情合理,王谧从京口调来了刘穆之和檀凭之两员大将,也不能没有表示。

  于是,很快他就派人把何迈给叫来了。

  这种时候,当然要把手底下能够调动起来的人马全都调动起来了。

  何迈一到,立刻就笑了。

  “恭喜琅琊王了。”

  “好了,我们还是赶快谈正经事吧。”

  看不惯何迈那种油腻的笑容,王谧赶忙打断了他,何迈倒也识趣,本来还想揶揄几句,既然王谧没兴趣,那就算了。

  “琅琊王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何迈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王谧一声令下。

  现在终于等到了机会,自然是兴奋的不行,王谧看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也算是放了心。

  好啊!

  这个差事,交给他最合适。

  “现在的局势已经有了大变,你也不能留在建康了,现在就回京口去,接替穆之,管理好北府。”

  何迈很激动,反手指着自己:“你让我去接替刘穆之?”

  “是啊,我思来想去,你比无忌更合适。你为人精明,又圆滑,又细心,现在北府也不需要征战,你需要做的就是把穆之管理的那些北府日常的账目,还有兵器辎重的储备,全都管理清楚,还有兵士的日常操练,征召人马,这些都需要你和寄奴合作,尽快实行。”

  “如今,北府可不只是要对外征战,还要负责建康城的守备,人马必定出现短缺,务必从各地征召兵士,择其优者。”

  “我明白了。”

  “这些事交给我,你尽可以放心。”

  虽然刘穆之具体做的怎么样,何迈还没有亲眼见识过,但是,他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他也知道,刘穆之作为京口当地涌现出来的奇人,在后勤保障这一块,确实做的非常出色,况且头脑也足够精明,临危不乱。

  但是,何迈也不差。

  毕竟,在刘穆之投靠北府之前,攻打襄阳的时候,军中的许多账目日常管理,都是何迈来负责的,那个时候,他干的也很不错。

  而后来,王谧回到建康,何迈就开始和堂哥何无忌深度捆绑,何无忌在哪里,何迈就在哪里。

  老实说,何迈心里还很是有些不服气。

  他也是有能力的,完全可以充任实事,却又为什么被闲置了呢?当然了,就算是心里有点怨气,现在的形势,何迈也看得很清楚,明白现在完全不是发作的好时机。

  而现在,王谧能够把这个差事交给他,可谓是正中何迈的下怀。

  何迈是个聪明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便发现,相比去打仗,还是做个文官更适合。

  既然看穿了这一层,那就应该尽快发挥特长。

  “稚远,让我去京口,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我还有一事相求。”

  “何必这么客气,都好说。”

  这么机灵的一个人,突然严肃起来,感觉不妙。

  何迈扯了扯脸蛋,露出了个明媚的笑容:“我想把身在庐江的妻子接到京口。”

  妻子?

  等一下,何迈还有老婆的吗?

  看他的状态,着实是看不出。

  “这当然没问题,你相接就接,问我做什么。”

  “这是你的家事。”

  “不过,这么长时间了,你都没有把妻子带在身边,这个时候怎么想起来了?”

  这件事吧,确实是有点疑惑的。

  毕竟,当初几人在京口相识的时候,何迈就已经离家半年多了,那个时候,在京口,他也是孤身一人。

  后来跟随王谧征战,身边也从来没有家口,王谧虽然猜到,他大概是有妻子的,但是,也从没从他的嘴里听说过这么一个人。

  都干涸了那么长的时间,他都没有想起老婆,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想起来了。

  难道,真的是受了何无忌的刺激?

  何迈的想法却很简单,只见他从容笑道:“当然是因为时局的变化了。”

  “现在你做了琅琊王,我们这一班京口起家的年轻人,自然也要各司其职,原本我打算等到建康城的事务告一段落,就回一趟庐江老家把夫人接过来,却没想到,事态转变的这么快,既然派我到京口去接替穆之,那当然还是大事要紧。”

  “不过我想着,这样一来,我便没有什么时间再回庐江了,不如现在就把妻子接来。正好,无忌的妻子也还在庐江老家,这一次可以两人作伴一起到京口来。”

  “如此,甚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