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汉世祖

第1卷 汉之所兴 第516章 最后的旅途15

汉世祖 芈黍离 3922 2024-10-16 11:10

  在大汉持续对外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往来于海陆商道上的外番商人、使者自然是累年增长。几十年积累下来,也使国内定居的外番人群数量变得格外庞大,仅广州府辖境内便有几十万人,而况全国范围。

  有这么多外番客,出现番坊街这样专供外来诸邦各国番人居住、经营的场所也并非一件值得奇怪的事。莫说广州府了,就是两京这样的都畿地区都存在番坊。

  因此,老皇帝对番禺城内番坊的不满,并不在番坊存在本身,愤怒的原因在于相应管理制度,归根结底,还在广州乃至广南东道地方衙门。

  大汉帝国大开方便之门,积极对外交流,欢迎外洋外商前来经商,甚至允许他们长驻。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这种开放是底线的,有一个尤其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一切外番商人宾客,都必须遵从官府管理,接受大汉法律的约束,甚至必须得入乡随俗.

  朝廷为此,还专门出台过一套“外番商民管理条制”,其中严格而明确地规定了官府的管理职责以及外番的约束条件。

  这分条制,在两京自然是执行得到位的,然而在广州府,情况就不乐观了,不只是执行不力的问题,严重的是在番人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广州官府给境内的外番人等太多自由,到了超过老皇帝心里底线的程度。

  老皇帝在行动上支持开放、欢迎外番商贾往来,但从其心底,却始终是防备着的,宽容是其表,猜忌是其里。

  尤其是,这些外番商民可不只大汉“老少边穷”地区的蛮夷,还包括诸多连名义上都非大汉统治地区之来人,来源于另外一个文明——

  说的就是大食人,广州府偏偏就是帝国当前最大的大食人聚居区,这些人大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而来,时间早的更有上两百年历史,在广州落脚生根,在这中央帝国辐射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生存繁衍……

  事实上,即便是大食人,也没有那么可怕,老皇帝的胸襟与气度也没狭小到这个地步,真正让他忌惮的还得是那个名为ysl的教派。

  老皇帝对于宗教的态度,从来都是带有偏见的,至于那ysl教,更是深恶痛绝,鄙视厌弃的态度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对于ysl世界,从大汉西征灭黑汗国开始,双方之间便陷入了敌对状态。等刘旻在安西搞“灭教”,老皇帝也在国内施行取缔政策,大规模排挤、消灭msl,那双方之间矛盾便欲深了。

  在国内,或许还不算明显,区区番人,是翻不了天的,但在安西、高昌地区,那可就是仇深似海了。随着安西都督府开始对治下进行“留头不信教”的宗教改革,便有如烈火烹油,爆裂不已。

  安西的情势已然如此,于国中内地官民而言,感触却实难如设身处地那般深刻,但似广州府这边,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毫无警惕心里,甚至公然对朝廷阳奉阴违,那就不是老皇帝所能容忍的了。

  番禺城内之番坊街,仅仅那为数众多的礼拜寺,以及日常进行的礼拜活动,就足以让老皇帝震怒了。当年,朝廷下达诏令,要求取缔ysl教,就是从毁堕那些礼拜寺开始的,而广州府这边,要么是没有意识到朝廷对此事的重视,要么就是没有把朝廷的诏令当回事,不论哪一点,其罪难赎!

  而除宗教问题之外,更让老皇帝愤怒的,就是广州府在番人管理制度上的松懈,几乎是放任,那些番坊街都是由其自治,情况之严重,甚至到汉人难进、汉官难管的地步。

  广州府这个“国际大都会”,竟然有这么一个“国中之国”,可想而知,在见识过之后,老皇帝会产生何等感想

  番禺行宫,大成殿,这是老皇帝选取的下榻处。

  结束了一天的巡看,回到行宫,未入宫殿,老皇帝停下脚步,手一抬,身边紧紧跟着的不论内侍还是将军、卫士都下意识地躬腰候命。

  “去,把张洎、刘昌言给朕叫来!”老皇帝冲胡德吩咐道,沉吟少许,又加了句:“把侯延广也一并找来!”

  “是!”胡德果断地应道。

  老皇帝的表情很自然,语气也不算严厉,但熟知他的胡德心里很清楚,官家此时很愤怒,也很危险。

  冬季天黑得实在太快,几乎是一晃眼的功夫,整个天空已被夜色笼罩。当然了,番禺城热闹而丰富的夜生活也随之开始,城内是万家灯火,宫室之间也是流光溢彩。

  灯火通明的大成殿外,三道人影匆匆而至,最先抵达的乃是一名儒雅老者,五十岁上下,身着紫服,眉宇间透着小心,乃是广州知府刘昌言。

  刘昌言乃是泉州人,年轻时期曾在时任漳泉节度的陈洪进麾下任过职,然而没多久,尚无建树,王师已南来,横扫南国,也随陈洪进一道成为大汉的顺臣。

  刘昌言可以说是,长在旧社会,活在新时代。先在泉州为吏,后在陈洪进回乡省亲时,被推荐进京参考,高中进士。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臣,身上有种清晰的“漳泉”标记。不过,他本身的才干是一方面,早年得到陈洪进助力也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后来得到了宰相赵普的提拔。

  他能当上广州知府,也是赵普在二度拜相后,举荐担任的。因此,在广南东道的道司级官僚中,刘昌言也算背景深厚了。

  冬夜的风吹在身上,还是比较寒冷的,立于殿外,刘昌言也不禁缩着脖子,搓着手。望着那洞开的殿门,也不禁却步,他一个人,还真有点不敢去觐见老皇帝。

  所幸,没等他犹豫一会儿,灯火廊下一道身影快步走来,近前一看,乃是一名体态健硕、形容严峻、着将军服饰的中年,广南东道都指挥使侯延广。

  侯延广可谓家世不凡,祖父是曾为凤翔节度使的侯益,汉初也算一个风云人物,关乎大汉西陲安定,有与孟蜀勾结的嫌疑,最终还能保一家富贵,还被封为鲁国公(后被废)。

  其父乃是北伐大将侯仁矩,开宝北伐时,率领骑兵驰骋辽西走廊,立下赫赫战功,后又长期在东北领军。在侯仁矩染病英年早逝时,老皇帝还专门下诏追悼过,称大汉失一军中栋梁。

  几十年下来,侯家在大汉也是一个大家族了,军政之间都颇有影响,成材率也不低,侯延广便是其第三代子孙中的佼佼者。但能在不到五十岁的年纪,成为一道都指挥使,掌管整个广南东道的军事,除家世因素外,本身还有些本事的。

  见到侯延广,刘昌言立刻迎了上去,拱手行礼:“下官见过侯都将!”

  打量了刘昌言一眼,侯延广面上微露讶异:“刘知府也在?”

  刘昌言姿态放得很低,轻声道:“陛下召见,未知何事?”

  “待觐见过陛下,便知晓了!”听出此人试探之意,侯延广面上不见动容,很是淡定道。

  二人试探寒暄间,重头人物姗姗来迟,时任广南东道布政使,张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