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格林纳达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植被面积广阔,几乎覆盖全岛,以天然热带林木和灌木为主,山区有大片雨林。主要林木有肉豆蔻树、香蕉树、可可树。75%的热带雨林归国家所有。国花为三角梅(bougainvillea)。肉豆蔻、香蕉、可可是格林纳达主要的出口农作物。格林纳达曾经是世界上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肉豆蔻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30%,有“香料之国”之称。与肉豆蔻和可可相关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近两万人的就业机会。
格林纳达无大型野生动物,以小型野生动物为主,如犰狳、蜥蜴、刺猬鼠、鸟类等。鸟的种类多达150种,国鸟为格林纳达鸽(Grenadadove)。格林纳达政府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著名的大伊塘湖自然保护区占地15.4平方公里。
据格林纳达政府公布的信息,格林纳达有一定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处于勘探开发阶段。
行政区划
区划
格林纳达全国划分为6个区和2个岛:圣乔治区、圣戴维区、圣安德鲁区、圣帕特里克区、圣马克区、圣约翰区、卡里亚库岛和小马提尼克岛。各区间依河流、小溪和山梁等自然地理条件为界。
首都
首都圣乔治(St.George's),人口约1万,位于主岛西南端圣乔治区,既是格林纳达的行政中心,也是其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格林纳达商贸、金融和主要宾馆沿西海岸分布,区中部的大安斯海滩是格林纳达的旅游重心。区内有能够停靠巨型客货轮的码头和起降大型飞机的机场,区公路向东、东北和北延伸,直通格林纳达其他主要城市。格林纳达国家体育场和总医院也位于该区。
格林纳达第二大城市格伦维尔位于岛东部的圣安德鲁区。该区是格林纳达最大的区,是格林纳达出口农产品的最大产地,以生产加工肉豆蔻、可可和香蕉为主,有格林纳达最大的肉豆蔻种植园。该区历史悠久,在首府格伦维尔北郊发现大量古代印地安人使用的工具和武器,现已被认定为世界重要考古遗址之一。
国家象征
国旗
格林纳达国旗启用于1974年2月7日。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四周为宽度相等的红色宽边,上下宽边中各有三颗黄色五角星;中间由上下两个黄色三角形,左右两个绿色三角形组成一个长方形,中央为红色小圆地,内有一颗黄色五角星;左边的绿色三角形中有一颗肉豆蔻图案。红色象征全国人民的友爱精神,绿色象征该岛国的农业和丰富的植物资源,黄色象征该国有充足的阳光。七颗五角星代表全国的七个教区,该国居民大多数信奉天主教;肉豆蔻图案表示该国的特产。
国徽
格林纳达国徽启用于1974年,国徽正中一个黄色的十字,表达了格林纳达人民对天主教的信仰。十字交叉处一艘帆船,为纪念1498年8月哥伦布发现该岛。国徽上有代表该国主要农作物的白色肉豆蔻和黄色香蕉,以及表明格林纳达与英国传统关系的金色雄狮。国徽上方是一个象征主权的头盔和花环。基部是格林纳达的锦绣河山,山峦起伏,环抱着碧绿的火山湖。白色饰带上写着“团结如一人,建设国家,不断前进。上帝与我们同在“。国徽左侧的灰色狄犹和可可树,以及右侧的红晴蓝鸽和椰树,都代表格林纳达特有的动植物资源。
国花
叶子花(学名:BougainvilleaspectabilisWilld.),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木质藤本状灌木,茎有弯刺,并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卵形全缘,被厚绒毛,顶端圆钝。花很细小,黄绿色,三朵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外围的红苞片大而美丽,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被误认为是花瓣,因其形状似叶,故称其为叶子花。花期可从11月起至第二年6月。冬春之际,姹紫嫣红的苞片展现,给人以奔放、热烈的感受,因此又得名贺春红。
叶子花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才传到欧洲栽培,叶子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中国除南方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其它地区都需盆栽和温室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叶子花观赏价值很高,在中国南方用作围墙的攀援花卉栽培。每逢新春佳节,绿叶衬托着鲜红色片,仿佛孔雀开屏,格外璀璨夺目。北方盆栽,置于门廊、庭院和厅堂入口处,十分醒目。叶子花在故乡巴西,妇女常用来插在头上作装饰,别具一格。欧美用三角花作切花。叶子花还是一味中药,有散痢消肿的效果。
国鸟
格林纳达鸽是格林纳达的国鸟,它因为只生活在这座加勒比海小岛上而著称,据估计,这种腹部呈粉色的小鸟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到150只,失去栖息地和引进猫鼬、猫和老鼠等食肉动物,对格林纳达鸽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该国已经开始执行一项为期10年的恢复计划,其目的是增加格林纳达鸽的数量。非常幸运的是,这个愿望有望在以后变成现实。
国歌
《格林纳达国歌》
歌词大意:欢呼祖国格林纳达,我们为你献身,用全身心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永远信赖上帝,要把传统发扬光大,充满勇气和信心,同建设,共前进,有如一族一家,上帝保佑格林纳达!
格言
永远遵从主的旨意,建设国家,团结如同一人,不断前进(英语,EverconsciousofGodweaspire,buildandadvanceasonepeople)。
人口民族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