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东问题。认为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关系到地区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只要中东问题存在,恐怖主义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中东问题应以谈判方式解决,以巴分别建国、和平相处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途径,“土地换和平”原则应予以坚持。支持美、俄、欧盟和联合国四方为解决中东问题所做的努力,认为应推动实现中东“路线图”计划。
关于反恐问题。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认为世界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反恐,联合国应在国际反恐斗争中承担领导责任。但同时认为,应防止以反恐为名侵犯民主权利。主张将反恐防恐与维护人权相结合,积极培养共同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
奥中关系
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把加强同奥地利在内的西欧国家的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扩大。1984年4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访奥,这是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外长首次访奥。1985年9月,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访华,其是首位访华的奥地利总统。
奥美关系
1914年以前,两国关系很正常,但由于1848-49年的动荡,两国关系出现严重紧张。StephenTuffnell教授说:
美国国内政治一如既往地催化着哈布斯堡家族频繁而又浮躁的失礼行为。因此,当1848年欧洲大陆爆发民族分裂主义革命时,美国境内的科苏特·拉约什和匈牙利48人的热情支持使华盛顿和维也纳陷入冲突。刘易斯•卡斯激发了参议院和民主党媒体的亲匈牙利热情;在泰勒和菲尔莫尔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国务院曾考虑承认匈牙利的独立;最后,1851年,美国海军“密西西比号”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拯救”科苏特·拉约什,导致两国关系破裂。只有和解的主要反对者丹尼尔•韦伯斯特之死,才避免了这场危机。
1917年,美国在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德意志帝国一起对奥匈帝国宣战。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奥地利州条约》,在二战后奥地利的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也纳经常被选为重要的超级大国首脑会议的地点,例如1961年6月与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和苏联总理尼基塔·赫鲁晓夫举行的维也纳首脑会议,或者1979年6月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和苏联zongshuji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签署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1984年2月,奥地利总统鲁道夫·基希施莱格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奥地利总统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5年9月,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奥地利总统托马斯·克莱斯蒂尔对华盛顿特区进行工作访问,该事件发生在10月19日。
2006年6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与奥地利外交大臣菲舍尔举行双边会谈,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奥地利外长普拉斯尼克也出席了会谈。
名人信息: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舒柏特
弗朗兹·舒柏特(FlanzSchubert,1797~1828):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生于1797年1月31日。181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18岁那年,一天午后,他拿起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来读,忽然心情激荡,一小时后,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魔王》诞生了。这首名曲,立即轰动了维也纳,使他从此走上音乐创作之路。舒柏特只活了33岁,但他一生却写了634首艺术歌曲。此外,他还写了8部交响曲、一些重奏、奏鸣曲,即兴曲和其他音乐作品,《小夜曲》以其深情、优美为世人所赞赏。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他4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
卡夫卡
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地洞》(1923年)、《变形记》(1912年)、《城堡》、《审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