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史册

土耳其等西亚中东非洲及巴尔干半岛列国 第61章:厄立特里亚国

史册 时代战士 13087 2024-10-16 11:07

  文化

  语言

  厄立特里亚没有法定的官方语言。厄立特里亚宪法强调各民族语言的平等性,各民族语言可平等地应用在教育、媒体和日常活动中。国内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全国有9种民族语言,但主要是提格雷尼亚语,通用英语、阿拉伯语。有四分之三的人口使用提格雷尼亚语和提格里语。高原地区的居民大多使用提格雷尼亚语,大部分musilin则使用提格里语。由于厄立特里亚历史上长期受到阿拉伯世界、意大利和英国的影响,作为外来语的阿拉伯语、英语同提格雷尼亚语一样通用。英语在外交和经济活动中被广泛使用,阿拉伯语在小学课程中普及,从中学课程起全部用英语讲授。此外,由于意大利的传统殖民和影响,意大利语在首都也比较流行。厄立特里亚政府期望通过保护和强化母语教育加强民族团结、保存文化遗产。

  宗教

  厄立特里亚国民信仰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人数各占约50%,另有少数人信奉天主教或传统拜物教。从地理分布上看,高原地区的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西部低地、北部高原和东部沿海平原一带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习俗

  厄立特里亚历史上是一个地区贸易中心,一直是周边国家和不同民族进行频繁交流的地区,融合了多种民族、宗教和传统习俗。由于受西方国家影响较早,厄立特里亚的城市生活趋向西方化。厄立特里亚尽管经济落后,但社会秩序较好,犯罪率很低。厄立特里亚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开朗大方,对人恭敬而不失自尊,外籍人士尽可入乡随俗。

  【问候习俗】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其他还有拥抱、吻颊等。

  【会见习惯】会见开始时,一般厄立特里亚方会请客人喝红茶或咖啡,客人可接受或礼貌谢绝,喝红茶或咖啡时可要求不加糖或自己加糖,并最好在会谈结束前喝完。

  【饮食习惯】主要有意大利餐和当地餐。当地餐饮以牛羊肉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ZIGNI”(一种以小牛肉块、西红柿浆、辣椒粉等熬成的辣浆汤)伴以“INJERA”(一种当地谷物的酸饼),用手蘸着或卷着食用。

  【着装风俗】尽管西式服装在厄立特里亚已经非常普遍,但有不少人仍然穿着传统民族服装。在正式场合,人们身着西装,打领带甚至领结,而在非正式场合下就比较随便,得体即可。当地人比较保守,应避免穿过于暴露的服饰。

  【时间观念】厄立特里亚国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尤其是商人,随意性较大,但政府机构官员一般比较守时。

  【主要禁忌】厄立特里亚民风纯朴,社会风气很好。外籍人士不可过于随便,更不要不拘小节,应以礼待人,讲求文明。厄立特里亚政府官员较为清廉,同政府部门交往忌送贵重礼品。

  节日

  厄立特里亚节日主要有:1月1日,公历新年;1月7日,厄立特里亚圣诞节(GeezChristmas);1月19日,东正教显圣节(Epiphany);宰牲节(EidAlAdha,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公历1月或2月);3月8日,国际妇女节;耶稣受难日(GoodFriday,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Easter,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5月1日,国际劳动节;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日(MoulidAlNaby,伊斯兰历3月12日);5月24日,独立日;6月20日,烈士节(Martyrs'Day);9月1日,厄立特里亚独立斗争开战纪念日;9月11日,东正教新年(GeezNewYear);9月27日,钉死耶稣的十字架发现日(Meskel);开斋节(EidAlFitr,伊斯兰历10月1日);12月25日,圣诞节。每周5天工作制。

  政府机关和信仰基督教、东正教的商业机构,每周六、日为公休日;信仰伊斯兰教的机构每周五、六休息。

  军事

  国防

  厄立特里亚人民军原为厄立特里亚人阵领导下的武装部队,1976年正式建立并命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军”,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并开始设立军衔,1997年5月,军队整编工作结束。部队建制为军、师、团、营、连、排、班。截止2014年共有4个军。分驻全国4个军区。

  军力

  1993年实有兵力9.5万人,独立后分阶段裁减50%~60%。1994年开始实行国民服务计划,18~40岁的公民均须参加18个月以上军训或后备役服务。1997年整编保留4万正规军。1998年~2000年厄埃边界战争期间,政府大量扩军,曾达30万人。停火后,政府宣布复员20万军人。

  陆军装甲部队有约150辆T-55坦克、10余辆BTR-60装甲车和数目不清的BMP-1战车,陆军炮兵部队有大约八十辆各式火箭炮、自行火炮,防空部队装备了二十余辆自行防空炮和大约五十余套“9K38Igla”防空系统。厄陆军士兵主要装备的是以AKM为主的苏式步枪。空军有16架苏27战机、18架米格29战机、6架米格21战机、10余架运输机、12架MB339攻击教练机和30余架直升机,海军有5艘护卫舰及近20艘巡逻艇。

  厄立特里亚年度国防开支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20%。厄军士兵占全国劳动力11%强,广泛参与农业生产、修路筑桥等经济建设活动。

  交通

  公路

  截止2014年境内公路总长4000公里左右,主要有马萨瓦至特瑟内、阿斯马拉至默克莱(埃塞提格雷首府)、阿斯马拉至阿克苏姆三条柏油公路。从独立到1997年的6年时间内,厄立特里亚已投入4.4亿埃元用于公路建设,路况有大幅度改善。1996年有客车1391辆,出租车1197辆,卡车及油罐车6386辆,小轿车14054辆。货运业是私营企业。1994年的货运物资量由上年的283982吨增至489321吨;汽油等燃料的运输量由上年的65429立方米增至117287立方米,增长79%。1991年~2008年,厄政府共投资8亿美元新建各类公路逾1.5万公里。

  铁路

  厄立特里亚全国铁路原来只有306公里的窄轨铁路,由阿斯马拉起,东通马萨瓦,西至阿戈达特,在战争中遭到破坏,而被废弃停用。1994年在马萨瓦修复5公里铁路,开始运行。1995年开始修复,2003年马萨瓦至阿斯马拉段通车,仅限旅游观光。在马萨瓦地区铁路共有2400米长,另610米长的在阿基恩和梅-阿塔间的铁路被更换了铁轨,修复了1000米长的排水设施和250米长的挡土墙。

  空运

  1994年厄特称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2003年4月厄特成立了自己国家的航空公司,并开始运营。

  阿斯马拉机场是厄唯一的国际机场,能起降波音757、767及空中客车等大型客机,于1991年8月恢复使用。亚的斯亚贝巴至阿斯马拉每天有两个航班往返。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从亚的斯亚贝巴至伦敦、法兰克福、罗马和吉达往返班机均在阿斯马拉停靠。此外,也门、苏丹、德国航空公司均有定期航班飞阿斯马拉。1994年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当时完全依赖外航公司。阿萨布机场只能起降螺旋桨飞机。另有达赫拉克、马萨瓦和纳克法三个小型机场。德国汉莎和沙特、埃及、也门等国航空公司以及私营纳赛尔航空公司(Nasair)有定期航班抵离阿斯马拉。2001年,厄政府成立厄立特里亚航空公司,2003年首航,开通飞往西欧、东非和中东航班。2008年,厄与沙特阿拉伯两国民航部门就加强航空服务合作签署议定书。

  水运

  厄立特里亚有马萨瓦与阿萨布两个重要港口。马萨瓦港为红海天然良港,拥有6个泊位,可停靠万吨级远洋货轮,并有修船厂;1996年货物吞吐量达300万吨,集装箱3.3万个,比1995年增加22%。阿萨布港为人工港,战争时期一度关闭,1991年7月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加以启用,阿萨布港有9个泊位,可停靠3.6万吨级货轮。1994年进港船只411艘,比上年增加29.2%。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爆发边界冲突以后,厄立特里亚港口货物吞吐量及收入减少。厄埃边界战争后,阿萨布沦为“死港”,每年损失4000万美元收入。马萨瓦货运量见增。厄政府投资6.6亿纳克法扩建马萨瓦港口,2002年竣工。厄航运公司拥有4条货轮,航行苏丹、埃及、吉达、也门、卡塔尔、坦桑尼亚等港口。2007年运输2.2万吨固态和1.3万吨液态商品,1.1万台设备和265台车辆,年收入6000万纳克法(400万美元)。马萨瓦港日吞吐能力达850~1500吨,可同时存储1000个集装箱。

  社会

  教育

  学制为学前教育2年,基础教育8年(小学5年,初中3年)和高中4年。大学本科为4年,另外还开设专科、进修班等。厄立特里亚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阿斯马拉大学曾是唯一的高等学府,2006年厄立特里亚政府进行高教改革,将阿斯马拉大学拆分为7所学院,目前阿斯马拉大学仅保留研究生院,并与南非、美国一些大学合作办班。7所学院分别为厄立特里亚技术学院、商业和经济学院、卫生学院、人文学院、海洋科技学院、奥罗特医学院及哈默马罗农学院,分布于厄立特里亚6个省。

  全国有475家学前教育机构、932所小学、347所初中、102所高中、8所职业学校,7所高等院校。厄立特里亚政府正在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设立包含5个职业学校、19个专业的国家职业技术中心,为学生提供为期1年的培训。

  为做好扫盲工作,厄立特里亚在1000多所识字中心用各种民族语言开展识字教育,年均招收5000名学生。同时在农村地区建立了70所图书馆。2016/2017年度,厄入学人数为70万人。厄小学教育毛入学率为93%,中学约为70%,高中约为31%,全国识字率80%。

  医疗

  厄立特里亚卫生机构分为三级,卫生中心和卫生站为初级水平,省级医院和社区医院为二级水平,位于首都的国家级医院为三级水平。截至2013年,全国有28家医院,56个卫生中心,252个卫生站。厄立特里亚卫生部工作人员有60%毕业于医学专业,不久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70%的标准。厄立特里亚政府计划新建85个卫生中心。卫生站设计接诊人数为5千人至1万人,卫生中心设计接诊人数为5万人至10万人。医护人员在各卫生机构的分布极不平衡,

  厄立特里亚医院拥有全国72%的医生,55%的护士,仅7大国家级医院就吸纳了41%的医生和32%的护士。厄立特里亚在控制疟疾、性病等传染病方面卓有成效,儿童接种疫苗普及程度达99%,少见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例。在厄立特里亚,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依次为贫血或营养不良、肺炎、腹泻等。低海拔和高湿度地区疟疾、登革热、伤寒等传染病较易病发。厄立特里亚在控制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方面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少数国家之一。

  据厄立特里亚政府新闻部网站报道,厄立特里亚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生产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es)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7年厄立特里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36美元;2017年厄立特里亚人均寿命为65岁。

  中国政府于1997年9月向厄立特里亚派出首批医疗队,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已向厄立特里亚派出十四批医疗队,共计247人次。

  媒体

  1996年6月,厄立特里亚颁布新闻法,规定言论自由,但须合法且合乎国家发展目标与现实;出版自由,但投资须来自国内;媒体由政府控制。

  厄立特里亚通讯社系官方通讯社,隶属新闻部,成立于1991年9月,设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出稿三个编辑部,在全国各省设记者站。

  厄立特里亚现有两份官方报纸,均为政府新闻部主办。《新厄立特里亚报》为官方日报,有阿拉伯语、提格雷尼亚语和提格里语三种版本;《形象报》是英语报纸,每周三、六出版。

  新闻部主办的“群众之声”电台系全国性广播电台,1979年1月开始播音。1999年起每天使用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等语言播音。厄立特里亚电视台(ERI-TV)主要播出提格雷尼亚语新闻和专题节目,每天阿拉伯语、英语新闻各20分钟,深夜播放一些英文文娱节目。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厄立特里亚与中国合作开展相关合作,陆续引进并在其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剧节目。

  通信

  2017年,厄立特里亚有固定电话(含CDMA)用户6万户,拥有率不到2%。手机用户数为43万,拥有率仅为7%,资费较高以及申请SIM卡困难是其主要原因,同时网络覆盖也弱。厄立特里亚电信(EriTel)是厄立特里亚唯一的电信运营商(国有),经营固定电话、移动、互联网服务。

  厄立特里亚共有4家互联网供应商,全国目只有362家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拥有率仅为1%。尚未开通手机互联网业务。厄立特里亚是非洲最后一个有互联网接入的国家(2000年),带宽严重不足(国家带宽约为36兆,从英国和以色列公司购买),首都网吧较多。

  电力

  2015年,厄立特里亚全国发电量为3.83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从1991年的30.1兆瓦增加到141.70兆瓦,增长了371%。位于马萨瓦的赫吉格(Hirgigo)电厂是厄立特里亚最主要的电厂,发电以火电为主。2000年,该电厂曾被埃塞俄比亚炸毁;2001年,厄立特里亚从沙特和阿联酋获得贷款维修该电厂,2003年发电能力达到88兆瓦时。在中国企业承建该电厂扩建,增设了2台23兆瓦发电机组,已于2017年11月竣工移交,目前运行良好。另一电厂位于首都阿斯马拉郊区,发电能力为15兆瓦时。

  国家电网主要向阿斯马拉、克伦、马萨瓦、门德法拉和德克姆哈雷等主要城市供电。厄立特里亚7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农村通电率为3%。由于人口分散、村庄规模小和难以支付电费等原因,厄立特里亚政府对农村电费和安装费均是象征性收取。民用电占厄立特里亚电力消费的三分之二,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能用上电。

  人民生活

  厄立特里亚人均收入低下,大多数人月工资在50~2000纳克法之间。至1997年政府已投入12亿埃元用于住房建设,但住房仍十分紧张。水、电、卫生、通讯等设施落后。

  外交

  外交政策

  厄立特里亚奉行和平、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注重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以争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积极参与非洲及地区事务,主张发挥地区组织或区域性国家联盟作用。1993年5月,厄加入联合国,6月加入非统组织,9月成为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成员国。1995年厄加入世界银行,1996年6月加入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优惠贸易区银行。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中厄自1993年5月24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1993年5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出席厄独立庆典,与厄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文件。伊萨亚斯总统于1994年和2005年正式访华,2006年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与zhuxi会谈。2008年1月,厄财政部长伯哈尼等访华。200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zhuxi访厄,签署新疆与厄加什—巴尔卡省加强合作的备忘录,两地缔结友好省区关系。2009年5月,中联部部长访厄。

  2009年双边贸易额0.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0.39亿美元,进口0.01亿美元。中国主要向厄出口机械和电子设备、日用品及食品等,进口皮革、海产品等。

  同美国的关系

  厄独立后同美关系一度密切,伊萨亚斯总统先后六次正式访美。厄埃边界战争爆发后,美八次派总统特使赴厄埃穿梭调解。1999年8月,美与卢旺达、阿尔及利亚、联合国等共同推动落实非统解决厄埃冲突框架协议。2002年1月,美接纳厄为《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AGOA)受益国。“9·11”事件后,厄美加强情报交流等军事合作,双方军事团组往来频繁。2002年初,双方因美欲在厄设军事基地产生严重分歧。2003年底,美以厄民主和人权状况未达标为由,中止厄AGOA受益国地位。2005年8月,厄政府驱逐美国际开发署(USAID)代表,并于10月要求联合国埃厄特派团内美欧籍人员离厄。2006年,美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弗雷泽指示美常驻联合国代表要求安理会“重新审议”2002年埃厄边界委员会裁决,随后提出解决厄埃边界问题“新倡议”,并希携美方制作“新地图”访厄,遭厄方拒绝。2007年8月,美要求厄关闭其驻美奥克兰领馆,并停止美驻厄使馆签证业务。此后,美以厄支持索马里kongbufenzi为由,几次威胁将厄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并启动有关制裁法律程序。美前驻厄大使公开号召厄民众推翻现政权,弗雷泽助卿两度公开要厄“更换政权”。2008年1月,美民主党众议员、众院外交委员会非洲分委会zhuxi唐纳德·佩尼访厄,表示支持厄方希“落实边委会裁决”的要求。

  2008年10月,美将厄列入禁止军售国家名单。11月,厄总统伊萨亚斯电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希美对非洲之角政策在奥巴马上台后能有所改变,以实现本地区的和平与公正。

  同意大利的关系

  厄曾是意大利在非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在经济、建筑和文化上颇受意影响,独立后保持与意传统关系。意是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援助国,1993年~2005年提供各类援助和贷款3.87亿美元。意在阿斯马拉开办学校,有100多名意籍教师,在校生1400人,90%为厄当地人。厄总统伊萨亚斯多次访意。厄重视与意发展关系,但反对其干涉厄内政。2001年9月,因厄没收部分意大利人在厄房产,两国各自召回大使。2002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0月重新互派大使。2005年8月,意向厄提供300万欧元用于抚养战争孤儿。2006年1月,意副外长公开指责厄现行政策,双方关系再度转冷。3月,两国相互驱逐对方外交官1名。12月,伊萨亚斯总统访意。2009年9月,厄外长访意。2014年7月,意副外长访厄。2018年10月,意大利总理孔特访厄,会见伊萨亚斯总统。同月,厄外长参加在罗马举行的第二届意大利-非洲论坛,会见意大利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2018年12月,意副外长埃马努埃拉·德莱(EmanuelaDelRe)率经贸团访厄并会见伊萨亚斯总统。目前,意在厄有上百名侨民,并设有意大利语学校。

  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

  厄独立后,一度与埃保持着特殊友好关系。1993年两国签订《友好合作协定》。1997年,厄发行本国货币,停止使用埃货币,两国贸易改用美元结算,双方产生经济纠纷和贸易摩擦。1998年5月,厄、埃在有争议的巴德梅地区爆发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引发两年边界战争,埃塞俄比亚遣返7.5万厄特侨民,厄特也遣返数千埃塞俄比亚侨民,关系急剧恶化。2000年签署和平协议(停止敌对协议)。后因埃对边委会裁定先接受后拒绝,和平进程陷入僵局。2003年初,埃塞俄比亚关闭驻厄特使馆,年底,厄特召回驻埃塞俄比亚大使,两国断交。2008年7月底,特派团任期终止。11月30日,边委会根据航拍和坐标完成“虚拟标界”,并宣布中止工作。埃塞俄比亚不断向其实际控制的800平方公里厄立特里亚领土移民,厄特则认为边界已定,“埃塞俄比亚须从其非法占领的厄特领土上撤军”。2008年10月,边委会解散。2009年12月,在埃强力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厄制裁决议。2011年12月,在埃塞俄比亚等政府间发展组织成员国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强化对厄立特里亚制裁的决议。

  同苏丹的关系

  独立前与苏关系密切。独立后,因双方相互支持对方反对派,两国关系持续紧张。2005年以来两国关系明显改善,领导人互访频繁。厄曾主持苏东部问题和谈,促成苏政府和苏东部阵线签署和平协议,并积极参与调解苏达尔富尔问题。2014年1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厄。2014年5月和2015年6月,伊萨亚斯总统访苏。两国合作涵盖教育、卫生、农业、贸易和投资等领域。2018年1月,苏单方面宣布关闭与厄边境,2019年1月重开。2019年4月,厄谴责苏、卡(塔尔)、土(耳其)三国支持极端伊斯兰反对组织破坏厄、埃(塞)关系。2019年5月19日,厄外长奥斯曼、总统政治顾问兼厄人阵中央政治部长耶迈尼访苏,会见苏过渡军事委员会zhuxi阿布杜中将(AbdulFattahAl-Burhan),并转交了厄总统伊萨亚斯的信函,伊在信中表示,厄将与苏人民站在一起,相信苏人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同吉布提的关系

  厄在独立之初与吉布提关系较好。1996年两国发生领土纠纷。1998年厄埃边界战争爆发,厄指责吉偏袒埃塞,吉随即宣布与厄断交。2000年3月,厄吉复交。2006年11月,伊萨亚斯总统赴吉出席东南非共同市场第11届峰会,并会晤吉总统盖莱。2007年7月,厄国防部长访吉。2008年6月,与吉发生边界纠纷。安理会先后通过第1862号、1907号决议,要求厄从有争议领土撤军。2010年在卡塔尔调解下,厄从厄吉边界撤军。2016年3月,厄释放4名吉战俘。近年来,两国边境总体平静,人员往来正常。2017年6月,因吉布提降低在卡塔尔外交代表级别,卡撤回部署在厄吉争议边界吉方区域的维和部队,厄吉边境局势一度紧张。7月,吉外长表示,厄特已从争议地区撤军,该地区局势趋缓。2018年9月,伊萨亚斯总统与吉布提总统盖莱在沙特吉达会面,启动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

  同也门的关系

  1995年起,两国曾因红海大、小哈尼什岛主权争端发生武装冲突。1998年10月,国际法庭裁决大哈尼什岛等主要岛屿归属也门,厄接受裁决并交还诸岛。11月,两国关系恢复正常。2001年4月,两国签署了贸易、农业、能源、交通、海事及技术合作协议,并就捕鱼权等海上仲裁达成谅解,但双方渔业纠纷依旧。2005年1月,厄外长阿里访也。3月,两国部长级会议在厄首都阿斯马拉召开。2006年7月和2007年8月,也门总统两度访厄。双方建有混委会。2009年9月,厄外长访也。

  同联合国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处置意大利前殖民地时,先后同意利比亚、索马里独立,但要求厄作为自治体与埃塞结成联邦。厄独立后,于1993年5月28日加入联合国,成为其第182个成员国。

  厄埃边界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320号决议,成立厄埃特派团,2001年4月派遣4200名维和人员,在厄境内设立2.8万平方公里临时安全区。2005年10月,厄先后对特派团实行禁飞和车辆限行令。12月,厄指责特派团欧美籍人员在厄境内从事非法活动,要求百余人限期离境。2007年11月,边委会决定“虚拟标界”,联合国未予表态。厄认为边界已定,“特派团已无存在的理由”。2007年底,厄停止向厄埃特派团出售燃油。2008年7月,安理会决定终止特派团任务,特派团随即撤离厄特。

  2009年12月,在埃塞等国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对厄实施武器禁运、对经确认的厄高官实行旅行限制和其他定向制裁等措施,并要求厄从与吉有争议的地区撤军。2011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强化对厄制裁的决议。近年来,厄政府为应对安理会制裁,主动开展对外宣传和解释工作,积极推行“接触外交”,在卡塔尔调解下从厄吉边界撤军。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第2244、2317和2385号决议,延长对厄制裁。2016年底,厄与联合国签署《2017—2021战略伙伴合作框架》。2018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444号决议,解除对厄全部制裁措施。

  旅游

  2008年,厄立特里亚以其“独特地貌”和“原始珊瑚礁群”被英国旅游网站评为世界七个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阿克苏姆王国的大部分区域在厄立特里亚境内,尚存不少遗迹。地形多样,自然景观丰富。阿斯马拉、马萨瓦、阿萨布和达赫拉克群岛为有名的旅游点。

  阿斯马拉皇宫

  阿斯马拉皇宫,为一金黄间以白色的传统建筑,原为意大利总督建造。其入口处上方是厄立特里亚的盾形纹章,宫门前布至今还摆着两尊古老的意大利火炮和一些其它武器,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证。右边是一个有着小八角铃的小城楼的小教堂,与呈八边形状的厄立特里亚教堂很相似。皇宫附近有过去皇帝对外接见和举行宴会的建筑。皇宫附近有过去皇帝对外接见和举行宴会的建筑。

  阿斯马拉大教堂

  这座伦巴第-罗马-呢可(Lombard-Roma-nesque)建筑风的格阿斯马拉大教堂建于1922年,其最为夺目的是那高高耸起的哥特式钟塔,可以从城市的任一地方看到,因此,它被公认为有用的地标-——在迷路时,座位向导并指引方向。另外,这座大教堂还是小学、修道院、女修道院。所以参观时可以一次领略阿斯瓦拉的三种不同的人文景观。来此观光时还可以爬到大教堂52米高的塔楼上欣赏阿斯瓦拉城的全景,特别是在整点钟声响起的时候爬上塔楼,那种场景更是引人入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