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公开会面(中)
李善是从筹谋山东战事开始真正的崭露头角,名声鹊起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在那一战中结识……或者施恩了两个人。
一个是被他从突厥人手中换回的淮阳王李道玄,另一个是突发疾病被他救活而且助其平定民乱兵变的太子洗马魏征。
李善之所以在这几年内始终在明面上保持中立的立场,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对两边不偏不倚的态度,而是李渊、平阳公主对其的支持……但同时,李善与天策府属官、东宫属官两边都有交情,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天策府这边,主要是凌敬与李客师,以及后来的张士贵、段志玄。
东宫那边,主要是魏征、韦挺与王珪……其中最有交情的就是魏征,两人可以说是通家之好。
但天策府这边对魏征的态度不怎么样……至少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知情的,去年李善率军出征期间,魏征强烈建议太子起兵,擒杀秦王。
所以,场面安静了片刻后,长孙无忌阴恻恻的问道:“此僚数度建言,欲谋害殿下,怀仁却因私情而要纵之!”
果然像怀仁说的那样,长孙无忌可真是个老阴货,凌敬在心里警惕起来……他日秦王登基,如果说有人会对怀仁心存恶意,那第一个肯定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却暗藏玄机……关键在于点出了魏征想杀李世民,而李善却是因为交好来求情,说得夸张一点,这叫违逆上意。
杜如晦、房玄龄交换了个眼神,都微微皱眉,而李善起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礼,“殿下,敢问魏征何人?”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善径直道:“此人乃东宫属官,乃太子心腹幕僚,为太子建言害殿下,难道魏玄成就错了吗?”
“不言其对错,他日殿下入主东宫,登基称帝,收用魏征,此人非殿下旧部,更曾建言害殿下性命,难道能以忠立于朝中吗?”
李世民陷入深思,而房玄龄试探问道:“怀仁的意思是……殿下当用其能?”
“魏征其人,性情刚直,数度违逆进言。”李善朗声道:“殿下用之,其必进谏得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隋炀帝杨广不可谓无能,却出雁门被突厥所困,颜面扫尽,数伐高丽师出无功,长白山王薄以此而起,下江都不守其位,近谗喜佞,以至于国破身死。”
“隋炀帝出雁门,攻高丽,下江都,门下乃至宰辅,无不附之,不敢进谏。”
“殿下当引以为鉴。”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气,长身而起抓住李善的胳膊,“当年怀仁赴任代地,曾纵论古今大势,使孤如醍醐灌顶,为孤明心志,今日再论前隋事,使孤明了前路。”
“还望殿下以前隋炀帝为镜,左而右之,正而反向,前而止步。”李善语气真挚,“后世史书当论,隋炀帝与殿下年少或有相仿,然登基后截然相反,前者国破身死,后者开创一代盛世。”
李世民其实心里也隐隐有着这样的念头,但从来没有深层次的考虑过,更没有想过将自己与隋炀帝相较,听了这话后,断然道:“魏征必为孤所用!”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相互看了几眼后,都看向了凌敬……当年凌敬入天策府,实际上就是行使门下的职责,成为天策府最有权威的人物,这也差不多是凌敬日后在朝中要扮演的角色。
换句话说,日后门下省两个侍中的位置,一个肯定是杜如晦,另一个就是凌敬。
而现在李善却举荐了魏征。
李善也发现了几人异样的眼神,笑道:“敢问殿下,自晋阳起兵以来,克明公可称得上功劳卓著?”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王佐之臣!”
“敢问殿下,自凌公入天策府,可称得上兢兢业业?”
“数年间,凌公替孤打理天策府,出谋划策,何止敬业!”
一旁的房玄龄笑道:“克明与凌公,均与殿下日日相伴,虽均愿进谏,但……”
李世民前后联想,恍然大悟,抚掌大笑道:“怀仁真是好心思!”
杜如晦瞄着李善,心想这厮倒是角度刁钻,难怪之前说魏征不能以忠立于朝中。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杜如晦、凌敬都随秦王多年,他日李世民登基,若是常常进谏,甚至在行政方面与李世民有不同的观点,这是有可能坏了君臣情分的。
但魏征就不同了……说白了,李世民不会将杜如晦、凌敬当做抹布,而魏征是可以被当做抹布的。
李世民很赞赏的看着李善,他猜测李善还是有替魏征求情的意愿,但这等话术却是让人能够接受……更何况人家的确说得在理。
按照岁数来推测,魏征今年也不过四十多岁,正当壮年,完全能等得到凌敬致仕之后再接任门下省侍中……而且毕竟是东宫属官,刚开始不可能立即身登高位。
李善想了想还是打了个补丁,“殿下,魏玄成此人,其实也好名。”
“嗯?”
“魏玄成自知难为忠臣,若欲留名青史,只怕会频频违逆圣颜,甚至矫枉过正。”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摇头道:“孤自觉有量。”
好吧,李善没什么心理负担了,以后你被气的跳脚也别埋怨我。
嗯,这一世,说不定那只鹞鹰还是要被魏征这牛鼻子给坑死。
众人重新落座后,李世民笑问:“玄龄最擅举荐,以你观之,怀仁他日当领何职?”
房玄龄捋须道:“怀仁之才,难以揣测,兼资文武,军功赫赫,又诗才惊世,擅识人用人,更兼有计相之能,非臣所能观之。”
房玄龄嘴上推辞,心里也替李世民为难……他日登基之后,怎么安置这位魏嗣王,还真是个大难题啊。
不可能放出去领兵,也不可能放出去出任总管、刺史,现在已经是宗正卿了,而这个职位在九寺五监体系中已经到顶了,如果转入三省六部,至少是一个尚书。
总不能让其只领个十六卫大将军的虚职吧?
李善倒是无所谓,他与凌敬商量过好几次……不管李世民如何说,反正自己肯定会选择往回缩,再如何的明君那也是君啊,你知道他说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