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明末大寨主

第五十六章 新式机械(一)

明末大寨主 东仙轩辕 3825 2024-10-16 10:38

  黄芸跟着“大队人马”进入工坊内,只见前院一排排的长条状房屋已经修建好了,一些工匠正在安装门窗。

  在屋子里面则整齐摆放着一些纺纱机,随即黄芸等妇人便被分开,每八十人为一队,一排长屋只进一队妇人。

  “真大啊!”

  黄芸迈步走进第二排的长屋内,只见里面都是贯通的,数十架纺纱机整齐的排列着,每架纺纱机的旁边还放着已经开包的棉花。

  此外在屋内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着一个木桶,里面装满了水,听一旁跟着指挥秩序的人说,这些水桶是用来“消防灭火”的,毕竟纺纱工坊内棉花众多,一旦着火就是灭顶大事。

  “每人找一架纺纱机坐下,等待口令再开始纺纱。”

  “试工开始后,一炷香时间内,纺纱最多、最好的留下,大家开始准备吧。”

  黄芸急忙找了一架纺纱机,坐在跟前的椅子上,忽然被眼前的纺纱机吸引住了。

  “这是什么纺纱机,怎么如此奇怪,从未见过?”

  屋内的纺纱机都是刘炀亲自画好图纸,然后请工匠进行改良的,而改良的蓝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珍妮纺纱机”。

  历史上英国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1764年发明了这种新式的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和产量。

  珍妮纺纱机和旧式最大的不同,就是这种纺纱机将纱锭改为竖着排列,只用一个纺轮带动。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改动,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其实此时大明也有多锭的纺纱机,而且还不止一种,但是刘炀知道的种类中,都是横置纱锭的,而且最多只能排列五个纱锭,江南那边用的最多的,好像就是这种五个纱锭的纺纱机。

  当然刘炀肯定大明一定也有竖置纱锭的纺纱机,而且绝对有效率强过珍妮纺纱机的存在,只不过因为满清文字狱等暴政的原因,以及永乐大典等传世古籍的失传,许多明代的珍贵技术和机械都失传了,刘炀也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刘炀只能采用后世网上已经“烂大街”的珍妮纺纱机,用了十几天的时间造出了上百架,光是打造机械的费用就足足花了七百多两银钱,让账房主事郭文朔很是肉疼。

  书归正传,一名管事模样的男子走了进来,大声宣布试工开始,黄芸等妇人纷纷聚精会神的开始忙碌起来。

  黄芸只纺了一会儿,就惊讶的发现了端倪,这种奇怪的纺纱机在纺纱的时候,只需要转动纺纱机的大转轮即可,大转轮会带动转轴,而转轴就会通过绳套转动锭杆。

  在完成这一步后,小小的倒转一下大转轮再顺转,使的纱线从锭杆钩上脱下。最后放下锭子压板使锭子与锭杆同轴转动,将纱线卷绕到锭子上,便完成整个过程,将棉花纺成棉纱。

  “竟然这么快!”

  黄芸惊讶之余也大致估算了一下,用这种新纺纱机纺棉纱,同样的时间内,可以比自己家中的普通纺纱机快五倍左右!

  不仅如此,黄芸看着已经纺出来的一些棉纱,瞪大了眼睛,发现这种纺纱机纺出的棉纱粗细基本一致,可想而知,如果用这种棉纱纺织棉布,肯定均匀细密、质量上乘,一定比现今市面上的棉布要好许多。

  “说不定纺织出来的棉布,能不得上松江棉布呢!”

  黄芸一边想着这些,一边认真纺纱,待到一炷香时间到了,数十妇人停手,便有人过来检验众人的成果。

  这些检验的人都是驻守在两处工坊的左总人马,这里屋内的就是杨协和几个同伴。

  只见杨协等人将所有妇人的成果数量一一记录,凡是纺出的棉纱有断裂,或是质量不好的,便相应的扣减一定的数量。

  过了一阵,杨协等人核算了一番,便开始宣布结果:“陈刘氏、张李氏......,黄,黄芸?黄芸!,你们二十八人被录用了,一会儿到屋外登记造册,并且领取工服,五天之后过来上工,到时候按时在南门关厢集合,到工坊进行岗前培训。”

  黄芸等二十八人闻讯大喜,好几人都是喜极而泣,其余众人则是非常的失落,想不到这处工坊选人如此严格,还在纺纱数量上划定了红线,凡是低于一定数量的妇人都被刷下去了。

  随后黄芸在外面登记造册,领取了工服,两套针脚细密的统一服饰,甚至还发下了两双布鞋,这可是张榜上没提到的。

  “好了,选上的女工到门外上车,准备回城了。”

  那些落选之人已经先一步被送走了,此时黄芸和其他各个长屋内选上的女工一道,在工坊门口等待马车。

  没过多久,便看到一支车队从南面抵达,数十辆马车上装载的都是机械。

  黄芸虽然应征的是纺纱女工,但是织布的技术也是会的,只是不如纺纱那般熟练罢了,所以此时一眼就认出马车上的都是织布机。

  “这样的织布机,也是头次见,想来也和新样子的纺纱机一样,都比旧式的织布机好用许多!”

  待到马车上的织布机被卸下,随即就有左总人马过来搬运,全部搬进了织布工坊内。而黄芸等妇人也被安排上马,这些运来织布机的马车将前往沛县,将众妇人送回城去。

  在织布工坊门口,新到任的主事高迁正在与左总乙哨百总李乾寒暄。

  “这一路真是辛苦李百总了。”

  李乾是戚山寨的老人,二十多岁的年纪,但是言谈却很稳重:“都是为了山寨的公事,辛苦也无妨。”

  随即李乾指着正在运进工坊的织布机,笑着说道:“这些织布机都是新做的,据说还是寨主亲自改良过的,比其他工坊使用的织布机都要快,织出的棉布也更好,成本更低,看来高主事定能赶出一番成绩的。”

  高迁连忙摆手,说道:“就算是有成绩,那也是寨主的,我等不过是听令而行,这工坊、机械,乃至是咱们戚山寨的诸多产业,都是寨主一点一滴打拼下来的,咱们只管尽心值守就好。”

  “说得好。”

  随即二人都不约而同的在心中感叹,戚山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留城县一个小小的土匪山寨,发展成势力横跨留城县、沛县两地的豪强势力,就好像是做梦一样,而寨主刘炀也成了戚山寨所有人心中的柱石。

  高迁又寒暄了几句,便忙着进入工坊布置这些织布机,自从自己听闻寨主刘炀将派人运来新式织布机,高迁心中就一直期盼着,直到今日才得以看到实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