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我父刘玄德

入主徐州 第357章 欲肃北会

我父刘玄德 网文老大爷 7947 2024-10-16 10:30

  乍一听闻自己的名字,高顺有些惊讶的抬起头,正看见刘封一脸欣赏的看着自己。

  高顺赶忙起身,一路碎步走到刘封跟前下拜。

  刘封虚扶了一把,随后勉励道:“孝父为我过江先锋,以一部之力,力抗孙军主力围攻,多次击退程普、黄盖、宋谦、芮良、袁雄所部的围攻,可谓是坚如磐石,为我军过江争取了时间,掩护了后续部队的过江和展开。”

  刘封从案几上挑选出一卷帛书,递给高顺。

  “此当为奇功!”

  众将当即哗然。

  奇功虽然次于首功,但首功可就只有一个。

  因此,奇功应该才是常规状态下的诸功之最,高顺此役居然能得奇功,当真是让诸将又惊又羡。

  不过大家也都是带老了兵的人,没几个新人。

  仔细想想,高顺这一仗确实有够危险,可以说在过江的这四个时辰里,几乎无时无刻不是徘徊在全军覆没的边缘上。

  如果一开始,孙策还想用高顺所部钓鱼,而存着留高顺所部一口气的心思。

  可等到贾逵登陆之后,高顺所部受到的压力可就是空前强大了。

  当时从孙策到程普、黄盖等人,无一不是想要先吃掉高顺,再以贾逵为诱饵继续钓鱼。

  哪怕赵云出现在孙军背后如此危急的时刻,孙策亲军之中,仍有袁雄一部两千人在参与围攻高顺,可见高顺处境之惨烈严酷。

  诸将心中想想,都觉得换上自己都未必能坚持的下来。

  如此一来,诸将望向高顺的目光中,已经多了一丝钦佩。

  高顺的性格和赵云比较像,都是那种轻功重义的个性,高顺武力上不如赵云,但谋略上却是伯仲之间,两人都有大智。

  高顺对吕布几次关键性的劝谏,吕布但凡听取一次,处境都会好上许多。而赵云也是如此,入蜀之后的两次建言,尽显赵云战略格局和眼光之高。

  简单来说,高顺可以看成是赵云的下位替代,而且是那种差距相当小的替代品。尤其是在忠诚这一块上,高顺和赵云如出一辙,这也是为什么刘封对他很是喜爱,大力提拔的原因之一。

  高顺果然如赵云一样,也想要谦词推拒。

  刘封却是笑着摆了摆手:“孝父,汝意是指责本将军断事不公乎?”

  高顺闻言,竟大惊失色,赶忙伏地辩解道:“将军通达明理,远见卓识,处事公正严明,俱所周知,无人不服,顺钦佩万分,安敢对此有异。”

  高顺如今对刘封可谓忠心耿耿,身为外将,又是半路被迫相投,再加上既非河北幽州人,又不是徐州本地人,按照道理来说,高顺理应是毫无前途可言的。

  看看他在吕布集团里的坎坷,那才是高顺理应得到的待遇。

  可自从跟随刘封以来,高顺从来不曾感觉到自己有被排挤轻视,相反,刘封对他可谓是另眼相看,十分敬重,追随刘封不过年余,如今也是堂堂一部实权校尉。

  此番与江东孙氏决战,高顺更是得到刘封看重,力排众议,出任先锋。同时,刘封还特地调拨了一批包括铁甲、塔盾、劲弩在内的珍贵军械,只为助他建功立业。

  如此国士相待,高顺恨不能立时就为刘封而死,哪里还敢对他有分毫不敬?

  因此,虽然刘封语气之中并没有任何责怪,反而带着满满的戏谑调侃之意,高顺却依旧诚惶诚恐的解释起来,他如此作态,并非是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实是不想让刘封对他有半点失望。

  高顺的举动自然逃不过刘封的眼睛,后者心中很是高兴,却故作不悦道:“既然如此,为何不受我定之功?”

  高顺闻言,沉默片刻,叩首道:“顺安敢如此,谨从将军之命。”

  刘封这才转嗔做喜,转出案几扶起高顺,勉励道:“善,君之才能,我素知之,不宜妄自菲薄。”

  高顺退下之后,不少人目光若有所思。

  譬如周瑜、陆逊、贾逵等人。

  这几个都是机敏通达之人,刘封对高顺的器重自然是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刘封至此已经定了首功和奇功,在座诸将却是毫无异议。

  一来刘封的威望已经足以震慑诸将,让诸将俯首听命,二来也是赵云和高顺的战功的确足以服众。

  只是堂上诸将仍以热切的目光望着刘封,希冀还能有奇功颁发。

  然而可惜的是,刘封接下来所定最高的功勋,也只是一等功了。

  接下来,刘封定徐晃、甘宁、贾逵三人为一等功,太史慈、董袭、周瑜、周宾四人俱为二等功,余众参战立功者,皆为三等功。

  对于刘封的评定,众人没有异议。

  当晚,刘封设宴款待诸将,诸将开怀畅饮,通宵达旦,俱欢乐而归。

  次日午后,赵云、太史慈、周瑜、贾逵、陆逊、顾雍、虞翻、贺齐等人被刘封召集起来。

  入堂上后,只见王朗正端坐于刘封之侧,诸人目光都在他身上徘徊了片刻。

  此时王朗仍然是朝廷所拜的会稽太守,拥有最大的法理性,即便是刘封也不能无视对方。

  不过王朗这个人才学很好,注重经典,博学多闻,私德也算不错,当得上名士一称。

  可这个人的骨头其实是比较软的,他平生最有血性的一次,也就是在会稽士族豪强们的支持下,力抗孙策半年多,高迁屯战败之后,宁可浮海逃跑,也不肯投降。

  之所以会这样,本质还是王朗服从体制和权威,王朗效忠于大汉和日后效忠于大魏,甚至坐视司马家架空曹魏,本质其实是一回事。

  这样的王朗,刘封自然不是很看得起对方,毕竟刘封自己不重经典,王朗又不是死忠的个性,自然入不了刘封的眼界。

  只是谁让对方现在是会稽太守呢?

  而且还是一个在会稽郡拥有很大名望,名声很好的太守。

  只要王朗表态支持刘封,那在后续收复各县邑,以及动员各县邑提供粮草物资上,无疑会大大减轻刘封的压力。

  “诸君,如今孙贼已经不足为惧,反手可覆。”

  刘封开口道:“今日召尔等前来,乃是商议会稽之事。”

  此时,刘封已经放了朱治前往山阴说降孙家,开出的条件是孙家子弟一并送入洛都受审。

  若是孙策愿降,也可以依照此例而行,但机会只有一次。

  朱治领命而行,于三日前就离开了余暨县,带着三十余亲兵前往山阴。

  凌操将凌统托付于刘封帐下,亲自保护朱治前往山阴。

  朱治苦劝不得,只能带上了他。

  此番刘封议事,乃是要接管会稽之权。

  会稽总共十四个县邑,北会占了三分之二多,这一次除了诸暨县外,在山阴城破之后,尽数投降于孙策麾下。

  如今刘封大胜而来,不论是从立威的角度,还是从实利的角度,他都不可能放过这些人。不但各县的县令、县长、县丞、主簿统统要撤,就是给孙策献上粮草物资的也要受到惩罚。

  刘封这次是铁了心,要以王朗之名义,好好收拾一遍会稽了。

  “我意护送王太守回山阴,以虞仲翔为主簿、贺齐为都尉,再分派各将暂兼各县事务,排查孙家余孽。”

  刘封神色转冷道:“王太守在前方血战不支,仍死守山阴,以待王师。可会稽郡内的名族高门焉有骨气?竟不战而降,屈膝于孙贼,本将军必要重重追究此责,除恶务尽!”

  “谨遵将军之令!”

  堂中诸将神情一振,连忙拱手拜倒。

  反倒是虞翻和贺齐脸色大变,面面相觑起来。

  贺家虽然已经被灭了,可贺齐的母族、妻族却仍然无事,而且眼下山阴城内的消息也传了出来,周家是因为誓死抵抗孙策不从而被族诛,可贺家却是因为和孙策谈条件谈崩了才被抓了典型。

  至于虞家,倒是受了虞翻的牵连,很是冤枉,最诡异的是,虞翻本家却是在余姚县平安无事,遭殃的反而是虞家在山阴的分家。

  如此一来,虞翻和贺齐都有些难堪。

  尤其是虞翻,余姚也是不战而降的县邑之一,一样给孙策供应了近十万石的粮食以及其他各类军械物资。

  他们俩有些摸不着刘封的态度。

  如果说刘封看不上他们,这也不可能直接把他们安排成王朗的左膀右臂,一个几乎可以替代郡守处理郡中事务,一个掌握了全郡国的军事力量,代郡守行军权。

  可以说只要虞翻和贺齐联手,那王朗真就是一个人形印章了。

  可若是真的看重他们,那自然可以通过他们来安抚招揽会稽高门。

  虞翻和贺齐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只要刘封肯开金口,都不用玩礼贤下士那一套,会稽高门贵族就愿意主动投效于他,为他效力。

  钱塘江一战实在太过震撼人心了。

  虞翻、贺齐皆自视甚高,尤其是在军事一道,都是极有自信的。

  虞翻为王朗平定山越贼,贺齐多次在会稽担任县长,平定各地叛乱,这都证明了他们有不俗的军事才能。

  可钱塘江之战堪称神仙战,完全突破了虞翻和贺齐的思想,他们从来没想过打仗还能这么打。

  虽然这一战,损失了不少船只,可所有的艨艟和大部分的走舸都只是擦伤和轻微伤,只需要维护一下就能重新投入使用。

  只有少数运气很差的走舸因为撞上了石头硬物之类的东西,导致船体受损,需要大修或者干脆放弃。

  可这些代价却换来的却是整场战役的胜利,不但大大减少了精锐士卒们的伤亡,还打了一场极为罕见的歼灭战。

  其实整个三国时期,最常见的就是击溃战了,歼灭战极其少见。

  别看官渡之战时,曹操全歼了袁绍的绝大部分兵力,可那真就是袁绍硬往曹操嘴里送的。

  那时候袁绍早已经昏了头了,再加上郭图在旁继续以私废公,这才使得袁绍全军覆没。

  不然按照正常决断来进行操作的话,成功撤退个七八万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刘封一战全灭孙军三万大军,几乎全是战兵,这含金量之高,虞翻、贺齐是真发自肺腑的服气了。尤其刘封还是个北地人,居然能用兵到如此境界,当真是如淮阴侯所言的那般,以天地山川河流为兵了。

  虞翻、贺齐心里甚至出现了一点点诡异的想法,如果刘封不是如此干净利落的灭了孙策所有精锐主力,恐怕也不会如此高调的要整肃会稽诸县吧?

  眼下就是看准了哪怕会稽诸县高门豪族们发了疯,全都拼死为孙策效力,失去了精锐主力和多年积累的军官团,孙策也是毫无翻盘的可能了。

  而这一切,仅仅只会让刘封的清洗来的更加凶狠彻底。

  “诸县县令、县长,县丞以及百石以上官吏尽数下狱,视为叛逆,送入洛都,听候天子发落。”

  刘封继续下着命令:“其人家产,尽数封存,充为军费。”

  “将军!”

  虞翻、贺齐这下可真坐不住了,县令、县长、县丞这些也就罢了,这都是朝廷任命的流官,虽然其中不乏也是会稽本地人,但毕竟人数较少。

  可百石以上官吏那可就不对劲了,从主簿、功曹开始,到各个曹掾,那可都是本地士族豪强的自留地。

  别看这些官吏都是百石到几百石,可他们的权力却是相当的大,别看县令、县长发号施令,可真正想要做事,还是得靠他们。

  而这些人出身越来越的出自士族豪强,强大的背景和后台,使得他们的权力更加膨胀,甚至敢和长官放对。

  中原的情况还好一些,因为中原士族多,豪强少,而且士族上达天听,朝中都有大官亲缘,所以豪强不敢太过放肆,除非搭上了宦官那条路,否则还是不敢对士族有所不敬的。

  可会稽这边就不一样了,这些人不但背景硬实,还跟山越南蛮勾结,不高兴了立刻给你来一场即兴造反都是大有可能的。

  最多到时候把一切责任推到山越、南蛮的头上,然后往大山里一躲,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可虞翻、贺齐却是明白,这都是老黄历了,应付大汉朝廷或许可以,但想应付刘封,那可就是痴人说梦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