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这个陈家,已经大祸临头
“梁潜!废物!你干的好事!”
一肚子火气的广州知府姚守亮,上前一脚,把梁潜踹翻在地,怒道:“你们宝安县的真有本事,竟然跑到布政使大人面前,大放厥词,是要给大人难堪吗!”
啊?
梁潜吓了一跳。
布政使?
余从龙余大人?
那是自己连拜见都没福气的上官啊!
我哪敢给他难堪……
怎么回事?
“说!那个陈镇孙家里,是什么情况?”姚守亮看着一脸茫然的梁潜,阴恻恻地问道。
陈镇孙。
梁潜迷糊了一下,但这个名字乃是自己治下的百姓,好歹也是有几分熟悉,连忙说道:“陈镇孙怎么了?难道是他冲撞了布政使大人?这不可能啊!”
“别说废话!让你说说陈镇孙家里情况!”
“……是!那陈镇孙家里,只有三个人。孩子娘早年就因为太穷而离开陈家,不知去向,陈镇孙独自抚养一对儿女长大,儿子叫陈安宅,女儿叫陈小女。日子过得,挺不容易……”
“陈安宅!”姚守亮直接问道:“这个陈安宅,年庚几何,是否读书,可曾参加宝安县的县试?”
“这……”梁潜还糊涂着,但只能知无不言,皱眉回忆道:“那孩子应该是十六七岁的年纪,读书么……好像是读过一点,但肯定没参加县试,他们家穷,交不起规定的那笔银子……”
顿了一顿,梁潜小心地问道:“姚大人,您的意思是,这个陈安宅闯了祸?他天大的胆子,竟敢跑到布政使大人面前乱说话了?”
“哼!不是他!是他那个年纪小的妹妹,叫陈小女的,竟敢在科举乡试这等庄重场合,公然指责乡试解元的试卷不过尔尔,不如他哥哥的文章。”姚守亮没好气地说道。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
梁潜恍然,小心翼翼地低声解释道:“其实……那只是童言无忌,一个小女孩能懂得什么,布政使大人何必在意……”
哈!
你倒也知道童言无忌?
不过!
这个话是布政使大人说的,你却不能说!
姚守亮看着梁潜,冷冷地说道:“当时,朝廷派来的提督学政就在余大人身边,本来一切都很顺利,这个陈小女却跳出来胡说八道!你说,该当何罪?”
“而且!那个叫陈安宅的,如果真的才学泛泛,也就罢了,那便是童言无忌,不必跟小女孩计较。”
“但若是他真的有点墨水,却没有参加科举,甚至连县试都没去,这件事若是被提督学政大人得知,会作何想法?你想过后果么?”
啊,是是是!
梁潜浑身渗出冷汗,知道其中利害,连忙接道:“我这就去陈家走一趟,调查清楚,解决这件事!”
“不必了。”姚守亮立刻摇头,道:“你当本官是做什么来的?这件事,你不必再管,只需要告诉我陈镇孙家的路径,本官亲自上门,去看看那个才华超过解元的少年,为何不肯参加朝廷科举,是对本官有意见,还是对朝廷有意见!”
唉!
梁潜心中一叹,知道这个陈家,已经大祸临头。
但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现在顶头上司姚知府气势汹汹地赶来,兴师问罪,他没有丝毫办法阻拦。
很快,姚守亮问明了路径,带着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离开宝安县衙,径向陈镇孙家而去。
……
宝安县东北方位,有一间早已破败的木屋,虽年久失修,却也勉强能遮蔽风雨,周围陈家村的其他人家,大约也都是这样的屋子,陈家并不会显得格外寒酸。
破屋后面便是几亩水田,这会儿在炎炎烈日下,田里的禾苗显得没精打采,纷纷耷拉着脑袋,那是因为严重缺水的缘故。
但凡对庄稼有点了解的人,都能一眼看出,照这个势头下去,到了秋收,这几亩水田要是还能打几斤粮食,就算是奇迹了,更大的可能是颗粒无收,白白辛苦一年。
然而在破屋里面,一家三口耷拉的脑袋,好似比地里的禾苗更低,沉寂的气氛不知维持了多久。
“爹……”身形瘦弱的少年抬起头来,鼓足勇气,低声道:“妹妹虽然说错了话,但毕竟只是个孩子,那位余大人不也说是童言无忌么,会不会是你想多了?”
“唉!”陈镇孙叹了口气,摇头道:“你的那些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最在意的是什么?孩子,快点,来不及多解释了!你快把这屋子里所有的书,都给烧了!然后不管谁来问,你只说只是看了几本闲书,认识几个字而已!”
“我……我不!”少年看着屋子里一角,高高堆叠起来的书本,心疼得浑身打颤,那是全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点钱,才换来的圣贤书啊,哪能就这么烧掉了!
啪!
陈镇孙一巴掌就把少年打了个趔趄,怒道:“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你知不知道!今日科举乡试,那些大人们,最终评判的标准,主要是什么?并不是你在意的这些书本上的孔孟之言,重点在于实际的案例判定,考察的是遇事机变的能力,顾全大局的本事!似你这般糊涂,就算把书读烂了,也考不上!这标准,据说就是你崇拜的那个秦枫秦大人亲自提出来的!”
啊,秦枫……
少年眼中闪过一道光,终于在老爹的催促下,捧起那些视若珍宝的书籍,到了屋后一片空地,将其付之一炬。
可是刚烧到一半的时候,便有凌厉的声音远远传来。
“这里,就是陈镇孙家了?”
“启禀大人,正是……”
啊!
是族老的声音?
来的是哪位大人,是县太爷梁大人吗?
陈家父子对视一眼,恐惧的情绪攀升到极点。
祸事来的好快!
这些书,都还没烧完呢……
循着烟火升腾的势头,姚守亮一行人,很容易就找到了陈家的一家三口,包括在乡试现场惹事的父女,还有一个面生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