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隆万盛世

卷 874败胡堡外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8843 2024-10-16 10:27

  刘体乾被夺官,虽然朝野议论汹汹,但是在陈以勤、光懋、凌琯等人遭到申敕后,也就没有后续了。

  没看到皇帝连陈以勤的情面都不给,继续上奏此事只会徒惹皇帝不喜。

  所谓仕途要想升迁,首先你得让你的领导满意,领导对你印象不好,就算你能力出众也没用。

  后世段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其实就是把官场升降写的入木三分,非常的形象。

  在朝为官的,哪个不想进步?

  混吃等死的早就谋求南调南京,用京城的官职换取去南京的品级升迁。

  权利小了,但品级上来了,外水少了,可退休后的福利也多了。

  而对户部尚书职位的竞争,也和魏广德预料的不同,不管是他这边还是殷士谵,亦或者张居正,都没有想要推荐的人选。

  因为内阁之前的争议,消息已经扩散到外朝,所以高拱为了避嫌,这次也不打算推荐。

  毕竟就现在的财政,户部尚书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到处都缺钱,坐上这个位置,就意味着所有的矛盾都会汇聚到这点上,根本没法摆脱。

  而李春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一副与世无争的架式。

  李春芳已经很久没有参与到朝廷官职的瓜分了,这次也不例外。

  皇帝还在等内阁举荐人,而内阁诸人却都不想举荐,结果就这样耗起来。

  不过户部不可能一直没有尚书,接下来就只好是户部左侍郎张守直临时充任户部堂官,暂时接掌了户部大印。

  毕竟户部掌握天下钱粮,每日需要处理的文书也是不少,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如果因为没有尚书人选,户部就停摆,那整个朝廷怕是都瘫痪了。

  做什么不要银子?

  紫禁城,乾清宫。

  “户部尚书职位一直空悬,你们内阁讨论这么久,难道还没有个名单报上来吗?”

  隆庆皇帝坐在御座上,看着下方几位阁臣,语气很不好的说道。

  内阁几次讨论的结果,其实他也通过內侍听说了一些,可这也是他没有想到的,居然对二品尚书高位,满朝文武会没有人跃跃欲试,而是都选择了后退。

  特别是内阁几位阁臣,连个最起码推荐的人都没有。

  原本,还想用户部尚书位置进行平衡的他也有些坐蜡,不知该如何是好。

  首辅李春芳侧头看了眼身后的人,貌似都没人愿意出列说话,他也不可能一直保持沉默,只好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户部乃掌管天下钱粮资财,需要的是善理财之人。

  而当今朝野有此能力者乏善可陈,臣等这些日子也为此煞费苦心,只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

  辜负陛下托付了,是臣等的过失。”

  以前,这个位置是严嵩出来缓和,之后是徐阶,现在轮到他李春芳,他也只能学着用前辈们的办法,先自承失职,以退为进。

  魏广德在后面听到李春芳这么说,只是低头翻个白眼,一套太极拳打下来,结果什么也没有,说了等于没说。

  其实,内阁议论也不是没有人,而是被提出来,大家都反对。

  提出人选的是高拱,他举荐的是刚回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因为他在隆庆元年时曾短暂担任过户部尚书。

  好吧,在高拱口中,葛守礼是有户部尚书经验的,这样的人平调到户部,可以很快上手。

  可是这样的解释,当然不能得到魏广德的认同。

  须知,当初葛守礼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和下属的关系被推下台的。

  还有是否有理财能力先不说,就他临退休前还强推停罢一条鞭法,光是这个就不能让魏广德支持。

  和他抱有同样看法的还有张居正,因为魏广德的表态,自然殷士谵和陈以勤也选择了支持他们。

  一下子,内阁除了一贯是最后表态的首辅李春芳外,其他人除了高拱全部反对,自然也就没法继续讨论下去了。

  另外一个让魏广德不得不说话的原因就是,都察院在他心中的地位可远远超过户部。

  户部对朝廷很重要,可都察院对他魏广德更重要。

  没了葛守礼,高拱一定会再次把触手伸向那里,而他却想不到合适的继任者。

  能够做上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人,必须是内阁各方都能接受的人,而这样的人太少,不容易找到。

  真要是让高拱把都察院拿下,魏广德还真就得好好考虑下,要不要听陈以勤的话,找个理由致仕回乡好了。

  反正他还年轻,这段时间回避一下高拱,他风头太盛了,以后再找机会回来。

  隆庆皇帝听出了李春芳没有人选,他只好把目光看向陈以勤,毕竟是内阁次辅。

  其实他对陈以勤情感很是矛盾,他想把高拱推上来,可是陈以勤却是挡住了高师傅的道。

  就算他拿下李春芳,高拱也不可能直接越过陈以勤担任首辅之位。

  所以,他不得不在二人中做出取舍,而牺牲品就是陈以勤。

  “逸甫,你可有举荐人选,你也是阁臣中的老人了,应该知道许多官员才是,难道还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不管是否合适,你尽管说来,容朕斟酌使用。”

  隆庆皇帝这会儿说话的语气就和缓了许多,或许也是想给陈以勤一些补偿,让他安插人掌管户部。

  这样的人上位,不久后陈以勤致仕离开没了后台,那还不就得乖乖听他皇帝的话。

  “陛下,臣熟悉的大臣中,没有擅长理财之人,让陛下失望了。

  不能为陛下分忧,是臣下的过失。”

  陈以勤依旧和在内阁中一样,即便是在皇帝面前还是没有举荐人选出任户部尚书。

  陈以勤出班奏报道,然后就默不作声起来。

  隆庆皇帝有小小的失望,不过脸上还是浮现出一丝笑容,道:‘无事,户部尚书干系重大,确实难寻合适人选。’

  “谢陛下体谅。”

  陈以勤躬身道,之后才退回班列中。

  “高师傅,你呢?”

  这下轮到高拱,隆庆皇帝又生出期许。

  要知道,他可是听说高拱说出过葛守礼的名字,只是被魏广德、张居正等人联合反对。

  隆庆皇帝并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不过当初继任曾经担任过户部尚书,那说明葛守礼是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而现在户部就急需人担纲。

  “回禀陛下,臣也没有合适人选。”

  出乎意料的是,高拱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报出葛守礼的名字。

  实际上高拱也不是傻子,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把葛守礼推出来,若是皇帝答应下来,等于就是他高拱举荐的人。

  他倒不担心葛守礼会犯事,从而触及自身,而是担心自己举荐后,皇帝会因为是他举荐的关系,而把后面空出来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人选让给别人来举荐。

  他想要自己人坐上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官职,这点绝对不能失误。

  没有绝对把握,他宁愿继续让葛守礼坐在这个位置上,也比让给其他人强。

  可是偌大一个朝堂,总不能好处都被你一个人都占完了,就算皇帝现在答应,那以后呢?

  真把大明朝廷搞成他高拱的一言堂?

  他高拱自问还没那个本事,太招人恨,而且皇帝也在变。

  已经有过一次教训,这次他说什么也不会重蹈覆辙。

  这么一盘算,他干脆也不说话了。

  隆庆皇帝虽然失望,可也没说什么,总不能让他拿着鞭子逼高拱说出一个人名来吧。

  接下来,又问了张居正、魏广德和殷士谵的意见,但结果都是一样,一个人名他都没有听到。

  “难道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就要一直空悬吗?户部要是出了事儿,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隆庆皇帝这时候最后的耐心终于磨光了,大声斥责道。

  以李春芳为首的内阁诸人全部都埋着头不吭声,任凭隆庆皇帝用言语发泄心中的不满。

  大家口袋里其实都有人,但是实在不愿意卷入户部这个泥潭里。

  朝廷的亏空太大了,掌控户部纯粹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朕不管,限内阁三日内推举出户部尚书人选,不管是你们举荐还是部议,否则户部出任何问题,朕拿你们是问。”

  隆庆皇帝发泄一通终于平静下来,可事儿依旧要想法平息,于是又问道:“南京户部现在是谁的主持?”

  隆庆皇帝到现在都不知道南京六部堂官,想起来还要问阁臣,可见明朝皇帝是真的对南京莫不关心至极。

  隆庆皇帝皇帝的话把所有阁臣都问愣住了,南京,那可是失败者养老才去的地方,他们就算签发文书,大多时候都不会管是谁在那边主政。

  所以在隆庆皇帝问出话来后,大家一时竟然没人能够答出来。

  场面冷场,这可不行,说不得皇帝刚平息的怒火又要被点燃。

  魏广德想了想,出言道:“现在南京户部尚书应该是郭乾。”

  魏广德知道隆庆皇帝打的什么主意,你们不是不打算举荐户部尚书,那就由他点一个。

  不过虽然是随便点,当然也不能胡乱任命,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南京的户部尚书。

  南京一直有一套备用班子,这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

  北京找不到合适的,那就点南京这个位置上的人来用。

  不过魏广德既然知道,也不得不提前给皇帝说清楚,免得到最后皇帝丢脸,毕竟他还是内阁阁臣,是给皇帝参议咨询的,本职工作得做好。

  于是继续说道,其实,就是给皇帝介绍郭乾这个人,同时在脑海里快速梳理关于这个人的记忆。

  “陛下,郭乾字孟阳,号一泉,北直隶任丘县人。

  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后出任河南卫辉知府、潞安兵备副使、山西按察司使、浙江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

  嘉靖三十八年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又以左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事,后转迁南京兵部左侍郎,累迁南京户部尚书。”

  听到魏广德的介绍,隆庆皇帝就有点傻眼了,显然郭乾虽然是南京户部尚书,但履历纯粹就是个军事文官,懂的是带兵打仗而不是经济。

  想到这里,隆庆皇帝不由得看了眼高拱。

  “那他怎么做的户部尚书?”

  隆庆皇帝好奇问道,显然郭乾升迁是前朝事,那时候他避嫌,自然没怎么关注朝堂官员变动,特别是最后两年地位稳固后,就更容不得他犯错。

  “南京兵营数次闹事,时任兵部侍郎郭乾处置得当,故而升迁为尚书。”

  魏广德知道,因为嘉靖末年南京军营两次闹饷就是郭乾处置的,他那个老丈人被弄得灰头土脸,基本上就失了圣宠。

  若非此,他对南京官员变动也不会上心。

  在殿上诸人中,也就他才很关心南京那边的人事变动,毕竟事关自身利益。

  “南京是否还有擅理财之人?”

  隆庆皇帝继续发问道。

  “陛下,南京是否有擅理财之人,臣不知,不过现在户部左侍郎张守直暂摄大印,可最近处置部务貌似也还不错,何必舍近求远关注南京。”

  魏广德想想就说道。

  南京户部还有些什么人,魏广德就不怎么关注了,因为他安插人手可从来不会往户部送。

  都知道高拱整顿吏治,户部油水最足,可也最容易被高拱注意到。

  他在南京那边的人,肯定不会举荐回来,而且现在他也不会轻易举荐人。

  这时候举荐,那不是给高拱花名册,可以照着魏广德举荐的人慢慢查,早晚就能查到他头上来。

  “张守直?”

  隆庆皇帝嘴里念叨一句,“户部打理的不错?”

  九边,是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其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面对崛起的蒙古部族,山西地区首当其冲,其境内的大同镇和山西镇就成为战略要地。

  按照《明史》记载,几乎每岁都有战事发生,所以大同就有了“年无宁岁”的说法。

  不过今日在败胡堡上值守的明军士卒又惊恐的发现,远处天际间出现一团黑点。

  随着时间,这团黑点也不断放大,分裂变多.

  “铛铛铛”

  示警的铜锣狂暴的被敲响,杂乱的敲击声反映出敲锣者此时惊慌的心态。(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