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盛唐挽歌

国虽大,好战必亡 第346章 豪门夜宴(上)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9257 2024-10-16 10:26

  “太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是只给本王提个醒,还是给每个吊丧的皇子,都提醒了呢?”

  回到泾阳县的府邸以后,永王李璘在书房里一边踱步,一边对身旁的高尚询问道。“吊唁”太子妃不过是个幌子,李琩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只怕就是为了传递消息!

  回府以后李璘的脑子才转过弯来,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他丝毫不怀疑字条上的事情是真的,但李琩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也是令人费尽思量。

  “殿下,太子这么做,不过是想祸水东引,让诸王们先出手,他黄雀在后罢了。”

  高尚将手里的字条看了又看,总共也就十六个字,多一個也没有!

  狗×的李琩,多写几个字会死啊,非得做谜语人!

  高尚心中将李琩骂了个半死,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朝不保夕,地位岌岌可危的太子,其聪明才智远在永王之上。

  可是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非得是李璘这样的废物,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啊。换个聪明的,可就不好操弄了!

  “真的是这样么?可是,太子手里无兵,甚至连幕僚都没几个,平日里见幕僚,还得给圣人报备,形同蹲监牢。

  李琩要黄雀在后,他配吗?本王手里还有些家奴可以用呢!”

  李璘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别看李琩是太子,他手里连一个受自己控制的兵马都没有。守卫东宫的神策军,全都是天子掌控的私军!

  当然了,私底下收买不算。然而太子也只是名头大,手里根本没几个私房钱,他拿什么收买亲信呢?

  这也是李璘感觉困惑的地方。

  要说李琩有杀天子的心,他是信的。可是李琩那点虾米大的力量,对付基哥就是以卵击石,他也配么?

  他图个什么呢?

  看到李璘一脸困惑的模样,高尚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耳光才好!

  什么叫李琩没有资本,太子这个职位,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这是大唐帝国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

  天子驾崩的时候,太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天子。会有无数想要混从龙之功的人,会跟在他身后,为他保驾护航!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高尚对李璘这个木鱼脑袋已经彻底无语了。

  “殿下,太子本身,就是李琩最大的资本。只要天子突然驾崩,他就手握大义,操作空间要比殿下从容得多,躲进神策军大营就有了兵马。

  然后一步步拉拢朝臣,组建新的朝廷中枢即可。

  而一般皇子想在神策军高层里面安插亲信,何其难也!唯有兵变可以跟李琩抗衡。

  李琩此举,不就是要让诸王先行试探么?”

  高尚痛心疾首的解释了一番,李璘这才恍然大悟。

  “对对对,本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现在要如何应对呢?难道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吗?”

  李璘语气急促,甚至有些急不可耐。

  “过几天,就是圣人的寿宴。

  虽然请帖还未发过来,但皇子不参加圣人的寿宴,反而能证实李琩所言非虚。

  若是请了诸王参加寿宴,则可以仔细观察圣人的仪态。

  只要是得了病,总有蛛丝马迹可循,殿下到时候仔细观摩便是。

  殿下想探究这件事的影响,那就必须要先确认这件事的真伪,不然就毫无意义。”

  高尚不动声色说道。

  “确实如此。”

  李璘微微点头说道。

  天子到底是不是“身患绝症”,那确实要亲眼确认一下才行。不过也真如高尚所说,天子要是不请李璘这样的皇子们赴宴,这有悖人伦太过怪异,反而是实锤了李琩的说法。

  “殿下,圣人派人送来请帖,三日后在华清宫举办寿宴。送请帖的宦官已经离开了。”

  正当李璘跟高尚商议大事的时候,书房外面有个宦官提醒了一句。

  “那个老不死的果然有问题!”

  李璘面露兴奋之色,紧紧握拳说道!

  如果不是心里有鬼,为什么传旨的宦官扔下请帖就走?这必然是担心被诸王反过来询问送请帖的人,怕有什么秘密被探知。

  “殿下,事关重大,奴以为,有必要派人去一趟幽州了。相信这个消息,会改变某些节度使的想法。”

  高尚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本来他都已经跟安禄山谈好了,结果这厮居然死在路上了。可是幽州那边,难道就只有安禄山么?

  天子得了重病的消息,足以让很多野心勃勃的人躁动起来了。毕竟,谁还不想混个从龙之功呢?

  “还不急,等宴会后再说。”

  李璘轻轻摆手,还是感觉高尚的主意太过激进了。

  引边军入长安,这就跟当年董卓入洛阳一个性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如果有禁军可以用,谁还会没事去引边军,来帮助自己政变呢?

  李璘确实不太聪明的样子,但他当初毕竟被寿王坑过一次,多少也长了点心。

  之前勾结安禄山,是因为他知道安禄山也需要一个靠山。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李璘很明白,天子究竟还能活多久,这个变量太大了。

  他不引边军入长安赌一把,那就永远没机会,而且人心和大义也不在他这边。

  而现在时移世易,天子如果得了病,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实不必那么激进,也可以想别的办法呢?

  李璘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决意先在这次天子寿宴上,先观察一番再说。

  然而李璘不知道的是,和他相似的故事,此刻还在其他成年皇子身上演出。这些皇子也和李璘一样,找来自己的亲信幕僚,商议对策。

  有人茫然无知,不知道要怎么应对;

  也有人比李璘想得更多,甚至已经实锤了某些关键的事情。

  毫无意外,他们都接到了天子的请帖,三日后必须来华清宫赴宴。

  基哥诸子当中,唯有太子李琩没有接到请帖。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这三天时间总体而言,长安城内的局势是波澜不惊的,但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

  当初,朝廷提出“交子借贷”,为贫困的自耕农提供启动资金。农户们用这笔钱购买了农具与种粮,感念基哥恩德。朝廷体恤百姓。

  然而,现在秋收了,农户们需要按照当初签订契约的“官府指导价”,将自家的粮食换成交子,然后再拿着交子去还债,这样就把整个流程走完了。

  然而,如今的情况,跟当初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长安交子大幅度贬值,手握粮食的自耕农甚至借了青苗贷的地主,大可以将粮食的一小部分换成交子,用来还债,剩下的留给自己用。

  这等于是薅羊毛薅到官府头上了。

  于是关中各地府衙县衙,但凡实行了“青苗法”的,都拒绝接收长安交子,而是强制要求自耕农,甚至某些大地主,按照契约完成交易,将粮食上缴以后,官府再给他们长安交子。

  然后这些人再拿着交子去还债。

  也就是说,你拿交子还青苗贷是可以的,但不能直接拿长安交子还,必须得有粮食交接的“文书”,才能办这个!

  平心而论,官府有自己的考量,并且理由充分。

  当初借给你们交子的时候,是签了契约书的。现在秋收了,按契约书办事就好了,该什么价就是什么价,现在你们想按市价来还债,明摆着是违反了契约,你们这群刁民是想造反么?

  可是农民和某些地主也有话说啊。

  我这粮食拿到长安城里面去卖,分分钟就能平账,还能多不少剩余的。我拿来为家里置办点物件,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难道不好么?

  我凭啥吃这个哑巴亏呢?

  利益在眼前,契约算个屁啊!那破纸擦屁股都嫌硬!

  你说契约什么的,反正我就一句话:不听!不听!我就不听!

  似乎有人在暗中怂恿一样,关中各地农民成群结队的在本地府衙、县衙门前请愿,日日静坐,要求朝廷允许他们在长安市集上将粮食售卖,然后再将得来的长安交子用以偿还青苗贷!

  不同意的话,他们就不让本地官府正常办公!

  这些人拦又拦不住,劝又劝不走,甚至还有很多本地的大户,悄悄在其中推波助澜!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很多大户都暗中谋划好了,只要朝廷肯开这个口子,他们就可以在长安城内低价收购拿下现在狗都不要的长安交子,再用这些交子,从自耕农那边“高价”购买粮食,让这些人拿着长安交子去还青苗贷。

  这等于是本地大户和农民一起薅官府的羊毛。朝廷吃了亏,大户们当了好人,何乐不为呢?

  一时间关中各地群情汹涌,居然还出现了农民组织起来,冲击县衙的咄咄怪事。

  在华清宫的基哥,听说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以后,破口大骂那些闹事的农民忘恩负义,不识抬举!可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除了派兵镇压以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好方法了。

  毕竟这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几十贯在权贵眼里就是一顿饭钱,可是在农民眼中,这些钱可以是几年的花销。

  官府说不要就不要啊?

  平时很“讲理”的百姓,现在突然“不讲理”起来了,明明是他们不守契约嘛!

  基哥心中充满了烦躁,寿宴又在眼前,他根本就无心政务,于是就将这个包袱抛给右相李林甫了!

  现在基哥的日子是过一天就算一天,他压根就不想花心思去处理这些烦心事。那些刁民们不守契约,他们还有道理了?

  基哥给李林甫下了死命令:今年秋收,一定不能出乱子,不管是用什么办法!若是出了乱子,到时候你这右相也别干了!

  李林甫得到消息以后,也是一脸懵逼。

  这“青苗法”刚刚出台的时候,确实反响极好。农民们拿着低息贷款,在各地官府的监督与协调下,购买农具、种粮等必需品。此举让关中地区的经济更加繁荣了。

  有钱,就能拉动消费。有了消费,就能制造繁荣。

  这个道理李林甫明白,但他不明白的是,长安交子贬值太快了!快到政策已经跟不上变化!

  当初的政策蜜糖,如今反过来成为了政策砒霜。得了便宜的农民们,现在要他们吃亏履行契约,结果这些人彻底不干了!

  无奈之下,李林甫只得将户部交子司的司曹刘晏叫来商议对策。

  “如今群情汹涌,本相亦是束手无策,敢问刘司曹有何良策呢?

  太府尹杨慎矜是指望不上了,本相对你寄予厚望。”

  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某个小书房内,李林甫笑眯眯的看着刘晏询问道,亲自给对方煮茶。让刘晏一脸受宠若惊。

  “右相,以卑职之见,毁约后患无穷,此风断不可长。这个口子一旦开了,我们面对的就不是那些自耕农了,而是大量投机取巧的地主豪强。”

  刘晏接过李林甫递过来的茶杯,小心翼翼的回复道。

  “你说的情况本相何尝不知,只是,计将安出?”

  李林甫目光灼灼的看着刘晏询问道。

  “右相,可以让百姓在长安售卖粮秣。但是,官府这边只收河西交子,不收长安交子。当初签订契约的时候,也没说必须要用什么交子还债,对吧?

  借多少钱,还多少钱,这是天经地义之事。朝廷体恤百姓,百姓也要知道朝廷的困难才是。”

  刘晏小声建议道。

  李林甫微微点头,随即他想到了一件事,反问刘晏道:“朝廷为何不收回河西交子的发行权?将河西交子印好,送到凉州发行,也不碍事啊。”

  “右相,这件事要是办了,河西交子必然大幅度贬值。到时候与西域胡商交易的时候,我们就会势弱。而河西交子一旦变成了下一个长安交子,河西边军哗变怎么办?

  交子不互通,实为烧林断火也!有了阻隔,一地乱了,不至于全国都乱,卑职以为留着河西交子的独立性是必要的。

  卑职近期也是在寻思交子革新之策,待构思完备后,再报与右相。先暂用河西交子,以解燃眉之急。

  长安交子名声日坏,将其废除,换上新交子,恐怕已经不可避免。”

  刘晏尽量用比较委婉的措辞,向李林甫描述自己的办法。

  他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用现在长安市面上比较保值的河西交子,来当官方货币替代物,允许农民们在长安市集上卖粮食,但必须上缴河西交子。

  或者就按朝廷的办法,采用“内部消化”的办法,用粮食平账。

  怎么选都只有这两条路。

  要是朝廷已经给了办法,到时候还有人想薅羊毛占便宜,那就是妥妥的刁民,可别怪神策军铁拳打得肉疼了!

  “嗯,此法或可一试。新的长安交子要如何,伱真的想好了么?换汤不换药是没有用的。圣人怪罪下来,你我都要倒大霉。”

  李林甫无奈叹了口气,忍不住提醒刘晏说道。

  现在出问题的又何止是长安交子啊!

  交子的剧烈贬值,本质上还是财富被朝廷疯狂的榨取掠夺。若是不改制,新的“长安交子”,还是会走老路的!到时候损害的是朝廷的制度威严!

  “请右相放心,卑职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定不会让右相失望的。”

  刘晏信心满满的叉手行礼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