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盛唐挽歌

国虽大,好战必亡 第135章 被“遗忘”的军队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8583 2024-10-16 10:26

  “方使君,罗城内边军,因之前守城战而死伤惨重。就算要出兵,恐怕最多也只能抽调两千人。

  不知小城这边有多少人可以抽调呢?若是要打出沙州,没有骑兵是不行的,兵马少了更是不行。”

  郭子仪微微皱眉说道,虽然没有说得太直接,但是很显然不太愿意带兵出征瓜州。

  方重勇的意思其实众人都明白,沙州这边出兵从西往东打,甘州那边王忠嗣带兵从东往西打,两面夹击,让吐蕃人首尾不能相顾。

  很有可能破敌在此一举!

  然而,方重勇的提议看起来很美,却忽略了一个战场上容易忽略的问题。

  战胜和战损,这是两个互相关联,又不完全一致的话题。

  大获全胜的时候,军队里的某个士卒甚至将领不一定会活下来。

  大败亏输的时候,军队里面的某个士卒甚至将领也不一定会死。

  大唐打赢与吐蕃之间战争,这和在场众将能不能平安回归沙州,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议题!

  谁也不想成为别人军功的垫脚石,牺牲了自己,吸引了吐蕃人的目光,最后自己死了,成就了“友军”。

  要是身为河西节度使的王忠嗣亲自下令这么做,那沙州本地边将自然得遵从,否则就是造反了。可是现在,这个议题是方重勇这个沙州刺史提出来的,众人便有些犹疑了。

  方重勇究竟是站在谁的立场上抛出这个议题的呢?

  是沙州本地大户,还是豆卢军这样的边镇守军,又或者是他未来岳父王忠嗣?

  此前一战,无论是小城也好,罗城也罢,守军都有战功,足够他们吃香喝辣。既然军功都到手了,为什么又要多此一举出击呢?如果失败了,不仅是前功尽弃,就连本来已经转危为安的沙州都有些危险了。

  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思想,会认真思考个人利益。强扭的瓜不甜,硬是用军令调动这些将领,让他们带兵出击。最后效果一定不会很好!

  “诸位,沙州无法独自存在,全仰仗中原那边的物资补给。现在吐蕃人断绝了商路,亦是断绝了沙州的生路。

  以后西域胡商也不会来沙州,关中那边的物资也到不了沙州,我们可能连今年都无法混过去。不如趁着吐蕃军新败,我们自身物资尚未短缺,兵将们士气高昂的时候,主动打出沙州,死中求活。

  若是错过这个时机,朝廷的兵马又无法夺回瓜州与肃州,等到冬天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

  方重勇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他记得前世史书上,貌似没有这一战,正如那上面记录后来杨玉环变成了杨贵妃,而现在杨玉环已经香消玉殒一样。

  一切都跟记忆里的印象不同了,这让方重勇时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谁敢说王忠嗣就一定能在短期内解除瓜州与肃州之围呢?河西走廊这边的地形,就跟一个人的咽喉差不多。只需要少量的兵马,就能把关键道路给封锁住。

  而吐蕃人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从南面的高原,顺流而下攻打河西走廊。可是唐军却没法爬山反打回去,这个战场主动权是单向的。

  吐蕃人一定会退出河西走廊,问题只在于: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退出。

  “虽然使君说得确实有道理,但哪怕我们愿意,麾下儿郎们也不愿意再战了。”

  豆卢军的一位十将忍不住插嘴道。

  这人说了一句实在话。

  说服自己去死,甚至说服全家人一起赴死,在人命如草芥的封建时代,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不过,说服自己的部下一起赴死,就没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在没有遭遇生死存亡威胁的时候。底层丘八们,哪里知道方重勇说的那些大道理呢?

  “你们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诸位回去都想一想,若是有什么想法,再与我私下里商议,都散了吧。”

  方重勇无奈的挥了挥衣袖,面色虽然保持平静,但心中的郁闷难以言喻。

  等众将都离去后,郭子仪单独留了下来,与方重勇一同来到府衙后院书房,二人商议机密。

  落座之后,郭子仪忧心忡忡的说道:

  “三军疲敝,需要修整,如今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但沙州坐吃山空,某建议向安西都护求援借兵,只要再多一万生力军,反攻吐蕃人不在话下。

  刚才人多不方便说,其实某以为,使君之策颇为可行,吐蕃军与河西边军主力对峙,少说也有好几万精锐不能挪动一分,如今瓜州必然空虚。

  某担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围攻罗城的这支吐蕃军,骁勇异常。其主将极善用兵,我们几乎动员了罗城的全部力量,依然是左支右挡好不狼狈。

  此军若是返回瓜州,与吐蕃军主力合兵一处,只怕……”

  郭子仪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围攻罗城的吐蕃军主将是个高手,只怕没那么好对付。而瓜州的吐蕃军得这么一支援兵,恐怕也跟着不好对付了。

  郭子仪从军二十年多年,很明白什么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同样的军队,不同的将领去统帅,战斗力可能天差地别。

  “此人为谁?论钦陵已经死了数十年了啊。”

  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

  论钦陵这三个字,在武周时期,曾经是大唐军中不能提起的三个字。唐军无数名将,都成了这一位吐蕃大将的背景板,就连薛仁贵都在大非川折戟沉沙了。

  吐蕃从建立到灭亡,此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不过这位当时生猛得让唐军胆寒的吐蕃名将,却依然难逃政治斗争的宿命,被诬告谋反,死于吐蕃赞普之手。其权谋套路与中原王朝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一举动直接让吐蕃的军事开边战略倒退了三十年,比起当年刘宋文帝刘义隆杀檀道济的自毁长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为后面登基称帝的基哥献上了一份“大礼”。

  要不怎么说吐蕃是大唐的“亲戚”呢,为了跟大唐打得有来有回,自己太强了也要自断一臂,给大唐回血的时间。

  唐军将士做梦都办不到的事情,被吐蕃自己人轻而易举的办了。功高震主的名将,常常都是这种下场,古今无二。

  之后,论钦陵家族倒戈投靠大唐,并为大唐守边。这件事完美诠释了君主利益并不等同于国家利益,有时候甚至互相矛盾。

  正是这一件大事,才让当年的基哥有底气对吐蕃动武。基哥之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受命于天”,便是因为在他登基前后十年当中,各种外部条件都开始有利于大唐。

  对吐蕃人颇有研究的方重勇,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论钦陵是谁。

  “什么论钦陵啊,那位主将叫什么不知道,不过,意料之外,倒是发现了一件让某很是好奇的事情。

  这是从那支吐蕃军中缴获而来的,不止一面,今日带了一件来给使君开开眼。”

  郭子仪微微一笑,从怀里摸出一面旗帜来,面积并不大。

  方重勇瞳孔骤然一缩,眼前这玩意,在吐蕃军中可不常见啊!

  他小心翼翼将旗帜接过来,放在手中端详,随即轻叹一声,终于明白为什么围攻罗城的吐蕃军,对所谓“友军”见死不救了。

  这面旗帜,绣着苯教中常见的标志。不过与他前世见到的苯教“万字符”还真不一样,图案也更加简洁,就是用纯色的红蓝黄等颜色拼成的类似方块的图案。

  而他前世在西藏见到的苯教“万字符”,则是苯教后来跟佛教互相融合以后,“借鉴”过来的,算是一种在竞争中达成的妥协,或者叫“细节审美”的逐渐统一。

  吐蕃军中出现苯教的旗帜,说明这位吐蕃军将领,是一位坚决拥护苯教的铁杆信徒。而围攻小城的吐蕃军,明摆着是支持吐蕃佛教事业的。

  所以对面那边见死不救,也就非常好理解了。吐蕃国内佛教与苯教的斗争,已经白热化,进而影响到战场了。

  “使君如果出击,胜算或许比预想中更大,吐蕃军并不团结,内部也有派系之分,教派之争,恐怕只是其中之一。

  现在问题只在于说服军中将士们拥护,解决了这个,某以为此战可以试试。”

  郭子仪分析了一番,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

  “明白了,其实兵不在多在于精,某以为五千骑就足够了。兵马多了,辎重反而跟不上。我们奇袭瓜州得手,断吐蕃人粮道就行了。

  只要吐蕃人回撤,那么前线必然松动。我们快打快撤,直接回沙州固守即可,其实并不需要与吐蕃人硬拼。”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

  看到郭子仪面带犹豫,他接着补充道:

  “也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把吐蕃的兵力吸引在瓜州西部一线,不让他们去增援肃州就行了。”

  “使君之策甚好,某也好好考虑一番。王节帅乃是某同乡,要出击的时候,某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军务在身,某先回罗城,加固城防了。”

  郭子仪微微点头说道,拱手告辞。他感觉方重勇的策略还是有几分依据的,并不是盲目出击。只是,打仗并非一个人的事情,想这么多人齐心协力,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且看这位方使君有什么办法吧。

  身为“客军”的统领,有些话,并不适合他说出来。

  ……

  一连三天,方重勇都在冥思苦想对策,怎样才能凝聚人心,他想了好几个歪招。

  套路一:铸造一批假钱,正反面都一样,然后在大军面前抛掷这些假钱占卜,最后肯定是全部都是一个面的。这样军中普通士卒,就会以为他们神力加身,战无不胜。

  当然了,缺点也很明显,这种套路一旦被揭穿(几乎是一定的),对士气的打击和方重勇威信的破坏,将是毁灭性。而且军中将领多半都是见多识广之辈,这点小套路,很难瞒过他们。

  套路二:找个有云的天气将部曲集中起来操练,然后“有云出军上,白兔舞,则必胜”。看到天上的云变成兔子的形状,则战无不胜,这是唐军中的“江湖传说”,有一定的可信度。

  缺点跟铸造假钱是一样的。古人虽然迷信,却不是傻子,类似的套路只能起辅助作用,鬼神庇佑之类的话,拿来鼓舞士气可以,用来作为出兵的论据,就显得儿戏了。

  套路三:提前兑现之前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励士气,但也有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士卒们拿到了前面的赏赐,反倒是不肯出去拼杀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好烦啊!”

  眼珠赤红的方重勇在府衙书房里,一边抓头发,一边走来走去的,如同一只暴怒的野兽一般,心急火燎却又是无计可施。

  阿娜耶依靠着书房的房门,抱起双臂,看着狂躁的方重勇,无奈叹息问道:“自从你起了绰号麒麟子以后,似乎一直诸事不顺。我想是不是你德不配位,所以才有这些倒霉事?”

  “伱……”

  方重勇刚想骂娘,又想起自认识以来,都是阿娜耶对自己尽心尽力的照料,实在是没有必要对她大吼大叫。

  于是他无奈摆了摆手说道:

  “人心思安,通常都只顾得上眼前的片刻安宁,却想不到后面的惊涛骇浪根本避无可避。

  你也是行医之人,岂不知小病不治成大病的道理?

  只要吐蕃人还没走,沙州就不会有真正的安宁。”

  他摇头叹息,心中压抑,恨不得拿绳子把豆卢军将士的脖子都套着,拉着他们出去打仗!

  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多数人看得并不远,只顾眼前利益,这也是受限于自身的见识,无可厚非。可是,这些人又是群体的大多数,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意志,不可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想说服一支并不想出征的军队,为了“整体大局”而冒险。这是值得的,必须的,却又是让人为难的。

  “你现在应该要好好吃饭,想这些有的没的,其实一点用处也没有。你不是常说大唐并不是你的么,基哥不着急,那你着急什么?”

  阿娜耶的话将方重勇无情暴击。

  是啊,我踏马又不是基哥,我着急什么?

  方重勇无力颓坐到桌案前,对着阿娜耶勾勾手道:“过来,给爷好好捏捏肩膀!”

  不一会,正当方重勇享受阿娜耶的专业按摩,舒服得要哼哼起来的时候,书房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欢呼声!声音虽然悠远,但却持续不断!

  “使君!使君!好消息!

  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张光晟一路小跑,冲进书房,对着方重勇大喊道,也顾不得上下尊卑了!

  “援军?”

  方重勇一愣,随即霍然起身。现在河西走廊被吐蕃人堵住了,哪门子的援军啊!就连本地大户的部曲都不愿意出征了!

  “没错,就是援军!而且他们还追击了吐蕃军数百里,斩获无算!”

  张光晟脸上的表情,就好像在沙漠里差点渴死的人,忽然喝到了甘甜的山泉水一样!

  “走,带我去看看!”

  方重勇也瞬间来了精神,跟着张光晟大步离开了书房。

  方重勇看不见的是,阿娜耶盯着他的目光幽深而黯淡,最后化为长长一声叹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