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这就要打高丽了?
太子的话音落下,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空气都要凝固了。
武将文臣们就这么目光炯炯的看着太子。
李泰刚想开口打破沉默,喉咙咕隆几下,又强行咽了回去。
他还是稍微有点脑子的,知道在这个时候去拆太子的台很不合适。
文官们也明白,倭国使臣这般嚣张,要是在他们面前上演一波内讧,大唐的脸都要丢到海外去了。
李世民眼底闪过一丝诧异,更多的是欣赏。
太子在这个时候直接提出攻打高丽,群臣都没反对的话出来。
最懵逼的,莫过于倭国使臣小野吉平。
什么鬼啊。
我就只是来大唐朝贺,顺便看看能不能在大唐带点好东西回去,怎么就扯上打仗了。
那可是高丽啊,你们中原王朝的上个朝代,不就是因为打高丽而灭亡的吗。
怎么到了你们大唐,又要去打高丽了。
要打也别拉上我们倭国啊。
顿时,倭国使臣的气势如同坠入谷底,一落千丈。
“怎么,方才你不是声称你国的武士勇猛无畏吗?怎到了此刻,却变得畏畏缩缩了?”
“还是说,你方才所言的那些,不过是虚妄的自我吹嘘而已?”
李承乾毫不留情地痛打落水狗,见倭国使臣半晌没有回应,再次咄咄逼人地逼问道。
倭国使臣小野吉平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太子殿下,此事干系重大,外臣需回国向吾王禀报,方能做出决定。”
李承乾冷笑一声,讥讽道:“看来你倭国不过是外强中干,只会夸夸其谈罢了。”
听着这话,小野吉平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无奈地低下了头。
李世民此时开口道:“太子所言有理,倭国若真有诚意,便应积极响应大唐的号召。”
小野吉平连忙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外臣回国后定会如实禀报。”
对于大唐来说,如果能拉着倭国一起打高丽,文官们觉得也能接受,这样至少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大唐本身的损失。
最主要的是,倭国是从海面上进攻高丽,和大唐同时形成夹击之势。
至于能不能达成合作,这就要看以后怎么发展了,仅仅只是个使臣,自然没有能力可以答应。
但太子的这番气势,确实彻底的压过了倭国使臣。
早朝结束后,李世民便召开君臣议事。
这次自然不会让魏王参加,旁听一次朝政也就算了,如果还让其参加君臣议事,哪怕是魏征都要跳出来反对了。
两仪殿偏殿。
这里格局焕然一新,最为主要的是,殿内多了十多把椅子。
这都是李世民让工匠最新打造出来的。
跪坐是个很难受的事情,坐久了整个人非常累,虽说李世民都是坐在胡床上,但哪里有这椅子舒服。
“赐座。”
“谢陛下。”
李承乾就不需要了,他有自己的四轮车。
其实自从李承乾把四轮车亮出来后,各大臣都回去打造了自己的椅子。
大唐的风气很开放,有什么好玩的,好用的,很容易就会被人接受。
包括魏征家中,也同样打造了。
不过为了表达自己穷苦的风格,魏征的椅子就要简约许多,类似于后世太师椅的款式。
而不是像两仪殿内,这种红木沙发的造型。
群臣入座后,陈云超推着太子四轮车到陛下左下后,便躬身退下。
李世民笑呵呵的说道:“太子造纸有功,不知可想要什么赏赐啊。”
群臣心里明白,一般陛下这么说,就是不准备给太多赏赐了。
如果是魏王,恐怕这赏赐早就直接给了,哪里还需要问。
李承乾对赏赐无所谓,想要的,我自己拿。
转而就早朝的问题直接问道:“大唐律法,亲王不得参与朝政,这是祖父定下,陛下也在一直实施的规矩。”
“然今日早朝,陛下却亲手打破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僭越让魏王参与朝政。”
“难道陛下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世民面色微沉,大臣都在呢,你就这般质问朕,让朕颜面何存。
长孙无忌见到这般场景,顿时正襟危坐。
虽说太子怒怼陛下,早有传闻,可亲眼见到这还是第一次,可不能错过这场大戏。
其实长孙无忌也想说,陛下确实有些过分了。
不过如今太子已开口,他也不便说了。
“承乾。”
李世民沉声道:“你为兄长,对于自己的弟弟,不必如何苛责,应当是要大度一些。”
“朕之所以让青雀今日旁听朝政,是因为倭国使臣之事。”
“青雀的封地在扬州,临海正是倭国,往后少不得来往,如此多接触些,日后等青雀去了封地,自然更容易打交道。”
魏王李泰的封地虽然很多,但主要册封的封地,还是扬州,其他地方属于遥领。
李世民这说法,也算是有些道理。
“所以,陛下是准备要让魏王,前往自己的封地了吗。”李承乾当即逼问道。
李世民干咳一声,回道:“青雀总归是要去封地的,不过前些日子他身体不好,所以还是先在长安休养一段时间。”
到了这份上,李世民也不好当着大臣们的面,说要把魏王一直留在长安。
去肯定是要去的,但什么时候去,这个就不好说了。
反正就一个字,拖。
李承乾继续道:“魏王方才在朝堂上,可是中气十足,可没有半点身体不适的样子。”
“陛下准备让魏王前往封地,然已近年关,不如还是等过了年,再让魏王去往封地吧。”
“届时倭国那边,也差不多能往来了,明年跟倭国洽谈,合作征伐高丽之事,魏王也能出上不少力,陛下觉得如何。”
面对李世民的说辞,李承乾顺杆子就往上爬。
李世民却根本不接太子的话茬,转而道:“太子言之有理,这征伐高丽,是大事,若能让倭国协助,对于我大唐来说,自然是大好事。”
“只是那倭国使臣,朕观之尤为狡猾,当年便不肯臣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番即便合作,也是与虎谋皮,还是要多加小心。”
话题直接被转了过来,李世民不想在魏王就封的事情上,一直说个不休。
说完后,李世民的目光看向魏征,褚遂良等人。
魏征当即道:“陛下,征讨高丽之事,尚且未有定论,且此事关乎重大,不可仓促决定。”
“虽太子殿下提出联合倭国共同征伐高丽之策有其可取之处,但倭国向来反复无常,其心难测。”
“若轻易与之结盟,恐生变故。再者,我大唐虽国力强盛,然战争毕竟劳民伤财,若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当谨慎行事。”
褚遂良是坚定的反战派,此时也附和道:“陛下,魏公所言极是。”
“高丽之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若要征伐,需充分筹备。”
“且倭国之兵,战力几何,亦未可知。若在战事中,倭国反水,我大唐恐陷入被动。”
李世民没有回应,而是把目光投向太子。
李承乾根本不接,看向别处,当没看到。
你都这么铁了心要支持魏王,怎么会想在这个时候我来帮你说话呢。
看太子不接茬,李世民也只能扫视一圈后,自己开口。
“先前在朝堂上,太子言明明年,大唐将要挥师高丽,亦是以此逼迫倭国。”
“群臣当时未有反驳,朕当时也是默认,难道事后就要否认吗。”
“如此行径,太子威严何在,群臣信义何在,大唐之威信何存。”
“难道要朕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吗。”
借着太子在朝堂上的发言,当时那种情况下群臣不好反驳,现在李世民直接盖棺定论。
这让魏征,褚遂良这些反战派,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
其实话说回来,李世民如果硬是坚持要打,群臣们也阻拦不住。
历史上李世民打高丽,群臣也是全面反对,声势很大。
然这次李世民就没有听从这些劝谏之言了,而是铁了心的要打,甚至是御驾亲征。
现在之所以迟疑,一是担心战事不利,毕竟高丽之地易守难攻也是实话。
二是还没感觉到高丽对大唐太过分。
现在的高丽,表面上对于大唐还是俯首称臣的,虽只是称臣不纳贡,可性质还没到那般恶劣的程度。
后面是高丽攻打新罗,连下城池四十余座,新罗京师危在旦夕。
因为左右恶邻,新罗一直对大唐是服服帖帖的,现在要亡国了,所以不断请求大唐调和。
李世民让高丽罢兵谈和,然高丽是半点面子都不给,这才有了后续李世民继隋朝之后,再次三征高丽之事。
不过可惜的是,三次出征,并未将高丽亡国。
“陛下.”
褚遂良还想继续劝说,被李世民直接打断了。
“够了!”
“朕不打高丽,难道要把打高丽的事情留给太子去做吗。”
“还是尔等认为,朕驾崩之后,太子会听从尔等的劝谏?”
李世民直接把太子拿出来顶锅。
至少这个时候来说,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朝堂群臣,都是没有要废立太子的想法。
拿魏王跟太子打擂台这样的事情,于古往今来之王朝,亦是屡见不鲜,很是正常。
这么一说,魏征和褚遂良,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这才反应过来。
是啊,太子天天喊着打高丽,现在还有陛下在前边,若继位后,谁拦得住?
李承乾在这个时候,给李世民来了一计神助攻。
缓缓开口,语气坚持道:“我若即位,下的第一道诏敕,便是征伐高丽。”
这么一说,群臣缄默无言。
太子这般强硬,肯定是听不进他们的劝谏的。
总不能跟隋朝那样,二世而亡吧。
况且太子又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相比起来,陛下军功盖世,战功赫赫,大半个大唐天下,都是陛下打出来的。
让陛下去打高丽,怎么着也比太子去打高丽好。
即便是败,也不会败得太过厉害。
李世民语气也软了下来,看了眼李承乾说道:“趁着朕还有把力气,骑得马,开得弓,便把这高丽之事在朕的手里解决吧。”
如此一唱一和,群臣也没有了反驳的根基。
只能无奈称是。
李世民眉开眼笑的看向太子。
眼神的意思尤为明显。
看吧,还是要你老子我出马,这才能把事情定下来。
李承乾瘪了瘪嘴,扭过头不看二凤。
要不是我这个辅助,你能借此把群臣压下?
事情定下,褚遂良也转变了说法,提议道:“陛下,如今高丽尚且在名义上臣服,我大唐贸然攻之,师出无名。”
“因而建议先行派遣使臣前往高丽,令其向我大唐称臣纳贡,归还隋末之际,趁机侵占的土地和城池,掠夺之中原百姓。”
“如若其听从我大唐诏令,归还土地城池,掠夺人口,如此也可避免战争。”
“若其执迷不悟,抗命不尊,顽固挑衅,自我大唐出师有名,收复失地,壮我声威。”
风口转变,魏征思索一番也建议道:“我大唐水师久未经战,此番若征讨高丽,当水陆并进,形成以夹击之势。”
“臣建议,操练水师,海上军演,一来可震慑他国,二来亦是能维护海上贸易之安危。”
“且那倭国,为海外岛国,精通水战,若两国交谈,当展现我大唐水师之威慑,让其了解双方差距,使其臣服。”
李世民点点头:“诸卿说得在理,操练将士,备战以先,为取胜之道。”
“各地粮草也当先行筹备调动,以供大军所需。”
李承乾微微眯起眼睛,这话聊得,感情打高丽跟自己没关系了吧。
当下拱手道:“父皇,那高丽狼子野心,必然不肯乖乖臣服。”
“若征战高丽,我当领兵前往,让那高丽知晓我大唐威风。”
魏征跳出来反对道:“太子千金之躯,坐不垂堂”
李承乾质问道:“难道我大唐天下,是坐在家中得来的吗,还是你魏公觉得孤的长弓不准否?”
魏征想起当日太子箭射铜钱,顿时不知怎么反驳了。
李世民道:“既然太子有领兵之心,也是好事,行军打仗,太子还未曾参与过,暂先领五府之兵操练筹备吧。”
李世民也知道太子的想法,想要得些军功,但他内心其实并不怎么看好太子。
毕竟这么多年,太子从未参与过战事,即便个人武力卓越,然领兵作战,又能好到哪去。
这次打高丽,李世民没打算让太子当主帅,给些兵马去见识下战争的残酷也是好事。
“谢父皇。”李承乾这回算是落了心。
不过李世民紧接着又道:“既是海上也要作战,魏王领扬州兵马大都督,亦是需协同,便也领五府之兵,筹备操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