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高台上,一炷香已经点起。
见阮洛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并且赛事已算开场。再更改之前定下的规矩,就有些乱人心绪了,所以燕钰也没有再坚持。只是略劝了一句:“那你自己好好保重。”
阮洛点了点头,又侧目对莫叶说道:“叶妹,你暂且站去一旁吧。”
莫叶知道阮洛担负有一半的审赛任务,虽然心里还有些担心阮洛的身体,但也没有坚持什么。依言退到一旁,不过并未走得太远。阮洛犯头疼是很常见的事,往常细心调理一下,一两天也就好了,关键是比起今天这场赛事,这点头疼真的不算什么。
东风十一钗里目前剩下的九人坐在小高台外围的椅子上。同样如此围观台上赛事的,还有燕家带来的数名仆从。平时坐在这些铺有柔软坐垫的长椅上的,要么是陪酒唱曲的艳妆佳丽。要么是目浑意浊寻欢作乐的客宾,此时椅上也坐有男女,却是完全区分成两拨人各聚一边,而且各自怀揣的心情,绝无半点玩笑之意。
小高台平时是表演靡调艳舞的地方。此时仿佛洗去铅华的端庄女子,气韵上无一丝散淡。
易文盘膝端坐桌案前。伸指抚过手下算盘中一排排整齐的算珠,侧目看向身畔,却见那个名叫石乙的十五岁少年叉开双臂,似乎正在伸懒腰。
易文嘴角勾起一瞬间的笑意,然后轻声说道:“石学友,要开始了。”
之前俩人有过一番简单的互相介绍,易文知道了石乙刚刚从学庐学成返京,主学的正是珠算。珠算本来是梁国的国学,南昭的书院对此学科却鲜有沾染,所以南昭境内的学庐所授珠算,多多少少应该是受习于梁国,因而易文要称石乙一声学友,也是追得上由来的。
“谢谢提醒。”石乙冲易文微微一笑。又是兀自一扭脖子,行为颇有些古怪。
石乙收回目光,信手抓起桌上的算盘倒立过来,转瞬间又手腕一翻。“嘭—啪—”,椭圆算珠在柱杆间来回一撞,出连得极近的两声脆木响,但其声势又仿佛衙堂上拍在桌上的一记惊堂木,颇为提神。
不远处。坐于旁观位置的几个娇丽女子,其实就是石乙的众位姨母,听见了这一声响,全体目光不禁“唰—”一下全看了过来,映入她们眼中的,却是石乙有些散漫的态度。
——至少与那位近在身畔的易文比起来,石乙的迎赛气势明显逊色不少。
众女子当中,面貌娇美,却性子最直的三娘忍不住扯了扯紫苏的衣袖,小声说道:“小乙这个没正经的样子。能行么?”
三娘第一个扯的是紫苏,不是没有原因,谁叫紫苏是众人当中,属石乙唯一的亲小姨呢?
紫苏心里也有些担心,但是她的性子本来就属沉静派,主管东风楼大小全部事务又已有将近三年时间,早就磨练出一定厚度的处事不惊的镇神功,对此只是淡笑道:“你见过小乙正经的时间,又有多少,不正经才是他的本事。”
近挨紫苏坐着的二娘闻言“噗”地笑出了声。掩唇细声道:“还是紫苏了解那臭小子,老三,你怕是多虑啦。”
“他是小乙啊,我不是担心么。这事要是搁在别人身上。我才懒得管呢,我连闲看都觉得浪费时间。”三娘说着,指间一紧,一直只是握在手里把玩的一枚核桃忽然被捏爆。
二娘看到这一细节,忍不住嘶嘶抽气:“小乙要是输了,可吃不了你这一下。”
三娘还未迎声回答。紫苏忽然迟疑着开口道:“我看……这事的关键不在于小乙。三姐,你要是真的懒得在这儿等看,就去楼上瞧瞧五姐,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我们大家都在这儿忙,她是这燕家的人要找的正主,倒却躲得快。”
三娘闻言正要点头,忽然又诧异了一声:“我没说我不想在这儿等着看啊,我是说要是搁在别人身上……唉!为什么这种事你总点我的名呢?”
“三姐,你别误会。”紫苏笑了笑后继续说道:“这事,只有你做得成,你问问大家,谁的门是你敲不开的?这是委以你重任,劳驾啦!”
三娘闻言这才展开笑颜,“这还差不多,趁小乙跟那姓易的还只是在预备,我先去楼上看看老五。等会儿如果有好戏登台,你们可要第一时间喊我,我必须给小乙助威啊。”
众姝中有一女子闻言立即笑骂道:“前阵子小乙是胡闹了些,可你真以此就当他是玉郎啊?他此番上台可不是要撩袖掐指地给我们献媚取乐,他那不正经的样子都是臭习气,却是要做正经事的,在你眼里还会是什么好戏?”
三娘微挑眉:“在你眼里,我的品位就这么低么?什么玉郎啊,早看腻了。”
二娘则催促道:“快去、快去,知道你嗓门大,这边若有事儿不会漏了你的。”
“老二,帮我剥捧松子,等会儿我下来要吃的。”三娘走前还不忘指使二娘一件事,然后终于肯起身离座,拎着衣摆上楼去了。
三娘身材曼妙,一身鹅黄纱衣罩在身上,将她映得如一抹烟云。当她从一旁聚坐在一起的几个燕家仆从面前轻步快行而过时,尽管她没有使用平时取欢客人的那些伎俩,却仍惹得几人忍不住频频顾看。
有些姿态,真的是习惯使天成。
……
小高台上,将算盘平放回桌上,石乙翘起小指勾了一下其中一珠,似乎在戏玩。看着那枚椭圆算珠在柱杆上转了好几圈才停,他赞了一声:“这算盘质量甚佳,看来你们真是有备而来啊。”
“呵呵,石学友若去过梁国,一定不难看出,这两把算盘是梁京罗家出品,而地处梁京的商学院所有学子练习用的算盘,都是直购于罗家,质量当然可靠。”易文说到这里稍顿,片刻后又道:“燕少当家早些时就有计划。想将罗家出产的算盘运一些到南昭来卖,毕竟南昭也开始兴学珠算,只是不知道这类练习用算盘会不会折了昭人的身位,如今看石学友的评价。应是无虞了。”
易文言罢,还抬眉往审赛位置上的燕钰看了一眼。
燕钰没有出声,倒是一旁的阮洛微笑着道:“对,这的确是罗家出品的风格,没想到他们家仍还在做这一行。一念记起,不禁有些挂心。”
闻得此言,燕钰看向阮洛,终于开口:“改日再来京都,不管这单生意有没有决定下来,愚兄先带一把过来,当礼物送给你。你不知道,罗家在这工具上的改造,十分具有新意,新增的二十二柱、二十九柱。还有双翼结构的算盘,想必你一定会很感兴趣。”
阮洛含笑点头道:“如此,便有劳燕大哥了。”
另一边,石乙听了易文那番说辞,心里却不太买账,暗道:开口不离生意,闭口不离燕家,果然是一副誓要进入燕家、哪怕只当一个小跟班的势头艳绝乡村全文阅读。
心念一动,石乙即微笑着说道:“易学友不知,小弟在学庐求学时就常想。如果能去一趟梁国,亲眼见识一下正宗的珠算要义,一定能有颇多受益。只是一直以来又有一个大顾虑,不知道我一个人去了那里。该在哪儿落脚过夜呢?梁国的语言,习俗,饮食,若与南昭差异太大,小弟自小娇生惯养,怕是连一天都受不得。”
“这个……在下身世飘零。虽然在梁国求学多年,却一直是客居身份。”易文脸上现出一片惆怅之色,犹豫了片刻,他又说道:“如果他日石学友真的来到梁国,仍可以来找在下,为你做一次向导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石乙闻言,忽然有一丝惭色浮现于脸上,暗想:他的身世似乎比我还惨,唉…还是不要继续想着跟他较劲了,也是可怜人啊!也许今天见过,以后不会再有机会碰面了。
稍敛心绪,石乙朝易文浅浅一揖手:“易学友的美意小弟心领了,只是小弟是个麻烦多事的人,不像易学友这般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前程,所以小弟还是不要叨扰了,免得反倒拖累于你。”
他的话刚说完,还不待易文回答,就听审位上传来敲桌子的声音。两人一齐转头看去,就见是阮洛收回了敲在桌上的手,少有地严肃起神情,明显是对石乙开口道:“小乙,要见识梁国最高学院的正宗珠算技艺,等会儿多看看易学友的指法即是。”
石乙闻言,连忙也端正起态度。点头认真道:“是,小乙记住了。”随后他又侧目看向易文,同样神情极为认真地道:“还请易学友多多提点小弟。”
易文谦然一笑:“指教不敢当。”
第一轮对局竞技,要赛的内容都比较基础,考验的只是指法的准度和一份燕家列出的固定账目的计算度,然而当两份同样的账册摆在易文和石乙各自的桌案前,审位上的燕钰忽然招了招手,说道:“指法这半局不算入第一轮胜负的判定标准,只当是你们活动一下手指,随意吧!”
燕钰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是面现讶异。
严格来说,他这不算是临阵改变规则,只是撤销精简了一道规则。此做法对双方而言,还算公平。
可即便是这样,也阻碍不了众人质疑于此。离燕钰最近的阮洛自然当了大家的代言人,侧目看向燕钰,忍不住道:“这虽然是最基础的技巧。却也属于最重要的功底考核标准之一,为什么要直免?”
燕钰温言说道:“怎么说都是我方的易文比你方的石乙多了一年经验之学,并且这二人所学非同一所学院教授,指法恐怕存在差异,不好均化判断,你说是不是。”
“也好。”阮洛迟疑着终是应了一声。但他心里隐约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
对面的石乙闻言则是朝燕钰拱手致谢:“小乙多谢燕少当家提携。”
燕钰只是点头示意,没有说话,之后目光偏移。看向他分置于台上的一位燕家随从,抬了一下手:“换一炷香。”
新拿上来点燃的一炷记时用的香棒,长度只有之前那支的一半。这也不难理解,时间减半,是因为刚才燕钰主持把第一局比赛的内容削去了一半。
那位燕家的随从换了记时香之后。还解释了一句:“二位,此香可标双时。请看这香棒的上端,有一道小切痕,在香棒燃烧到此处之前,仍不算正式计时,二位可以自行先活动一下手指。”
“谢谢提醒。”石乙率先冲那人拱了拱手,然后兀自搓了搓手背,又叉指将指节拧得“噼噼啪啪”一阵响,仿佛他不是准备开始精细的珠算操作,而是要挥拳揍人。
做完这些,他才右手微微合拳,只是展开大拇指和食指,在算盘上下两个区域里来回拨弄一周,度较快,落指也准,是二指拨珠的标准指法。
出了起势做得有些夸张,其实石乙的指法看起来很是普通。
小高台外围的观看席位上,石乙的七位姨母当中,已有几人看着这一幕觉得心急。站在阮洛身边的莫叶看得比较仔细,隐隐也有些焦心,但她站在阮洛身后,大致只能看见他的一点侧脸,看不清他此时的神态表露,也就找不到让自己借以安心的凭据。
但实际上,阮洛此时的心境十分平静,即便石乙的活手指法显得有些粗陋,但那只是开端,不具有绝对能判定胜负的效力。
与阮洛一样,燕钰也是一派平静之姿,而旁观席上那数名他的近身随从亦如此态。能被他挑选出来,跟着他跑这么远的路到南昭帝京,进东风楼参合这场赛事,这些人凭随从之身,对于珠算却都有一份基础功,自然也都明白,指法再花哨,也不能代表胜败之定数。
梁京商学院里,也曾收学身有残疾的学生。只要他们有这方面的天赋,过了入学基础考,商学院也愿意收他们进学培养。
而这项举措的出点,虽然出于仁道精神,但也不是没有一丝收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