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杭州的风月界,杭州城人人皆知,众安桥的‘四季坊’,清冷桥的‘熙春楼’和三桥街的‘三元楼’并称“杭州三楼”。
三楼各有当家大花魁和小花魁。四季坊的白小小,熙春楼的朱保保,三元楼的窦赛赛并称“杭州三艳”。
且不论她们的姿色如何的上上等,单说她们各自的身有专长。
白小小擅长抚琴和唱歌,她的琴声可以排在整个本朝风月界的前三名,而她的声音婉转娇媚,充满着江南女子温柔如水的感觉。
朱保保的书画却是一绝,她的仕女图和山水画皆可以跻身书画大家的行列。
而窦赛赛擅舞技,尤擅水袖舞和剑舞,可谓是刚柔并济。
三楼又各有当家小花魁若干,可以说杭州三楼支撑着整个杭州风月界的大半边天,不但红遍杭州,闻名江浙两路,即使身处汴京这样的繁华之地,很多人都听闻过三楼响亮的名头和三艳的名声。
试想天下风流人士哪个不在想,如得白小小在身边抚琴清唱,朱保保泼墨挥毫,看着窦赛赛翩翩起舞,那真真是一大快事一大美事,人生乐趣当如此罢?
‘忆江南’是一艘比较大的画舫,于月前来到杭州,其主人是谁?画舫中的姑娘来自哪里?有何绝技?皆无人知晓。这画舫仿若从地下钻出来般忽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忆江南’于半月前下了帖子,邀请三楼中的翘楚‘四季坊’来友好交流,其实谁都知道,这交流说的好听是切磋,说的不好听便是挑战,如果想在杭州风月界打响名头,挑战三楼的确是最迅速最有效的办法。
当然‘四季坊’的老板绝不是简单人物,他接到请贴,便邀请其余二楼的老板前来议事,说‘忆江南’既然敢只身挑战,想必是有备而来,不可小觑,如是被她们不小心赢的去,不光四季坊的名头蒙尘,其余二楼也没颜面,毕竟三楼是并称的,唇亡齿寒。
况且这忆江南对付了四季坊,转而肯定要对付其余二楼,与其被她们各个击破,不如大家联手对外可好?听起来到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因此其余二楼的老板略一考虑便也答应了此要求。
‘忆江南’得知‘四季坊’邀请其余二楼二艳助拳的事情,并不意外,也不反对,只是希望能共同拟定共襄盛事的贵客名单。
此次只邀请七位贵客做评判,仅发出七张帖子,为了避免闲杂人等干扰,忆江南提出在她们画舫上进行技艺交流。‘四季坊’最多也只能来十人,也就是说此次切磋,等闲人根本无法观赏,请贴那是有钱也买不到。
但是那有生意头脑的人,征得‘忆江南’同意,并交了一笔钱后,居然在忆江南停船周围十米处,雇得大大小小的数只画舫浮停,不是不能观赏么?咱听也行呀。并按位置好坏,做起了那收费生意。而且还真有人出钱买位置听,到也叫那老板大发了一笔。
也有好事者说了,上不去“忆江南”,那可以便宜雇船,去附近听啊,干吗非要征得“忆江南”的同意啊?
各位,你还真莫小瞧了“忆江南”了,他们和官府商议好了,赛技那天,丰豫门一带严禁停船,更不必说上船划近忆江南,“忆江南”周围五十米外,官府加派巡逻船不停巡逻。
即使是有忆江南同意的听船,也都是在官府报备过,且上船前都要经过检查。你说罢,即使是听,谁能随便前去啊?
又有人问了,只是风月界比拼技艺而已,官府干吗那么紧张戒备?还加派官兵把守?
这您就不懂了吧,风月界比拼是小事,可是邀请的贵客都是大有来头啊,不是王爷就是官老爷,哪个不要保护啊?
即便再不济,没官没王的,那也都是城中数一数二的富商,他们可是与官府,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哪个在朝廷没有靠山啊?即使没有靠山,单是他们一年向朝廷纳的税,也值得保护吧!
所以说在重重保密,重重警戒下,更增加了城中大小官员,老少爷们的好奇心,想要来听的人趋之若骛,一时间听票的价格竟然高踞不下。
在杭州城有个王爷,是王室宗亲,封号是“越王”,能分到杭州这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可见这王爷的来头也不小。
作为当朝官家的亲叔父,先帝的一母同胞弟弟,赵元杰的身份可谓显贵了。而他的封地正是前朝吴越王钱弘曾经的领地,钱江边上的**塔传说就是这个吴越王下令造的。
现在这个越王和别的王爷不同,他性好****,又善于做生意,所以除了领着朝廷的大笔俸禄,自己暗地支持的生意也做的红红火火,可算是个富贵王爷了,因此自号逍遥王爷。
此次“忆江南”和“四季坊”比试技艺,主评判人便是请的我们这位逍遥王爷,居然能请动这位贵人,看来主人的面子还真不小。
其余评判请到了两浙路都转运史、两浙路提举、杭州知州等官员,这些都是两浙和杭州的高级官员。
另外还请了两浙一带富商,如之前提到的殷记绸缎庄的当家,另外还请了出售古玩玉器的滴翠斋的掌柜,并浙江才子赵抃,画家范宽等共计七人。
单看此次庞大的评判阵容,就可以想见届时赛技的难度了,各位姑娘如果没有真本事和过人的技艺还真的很难胜出啊。
随着第一位先来的殷二少之后没多久,小厮在外面响亮的声音又传进了大厅内,“范宽先生到~~有请~~”,这是第二位到的贵宾。
说起范宽,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这位50多岁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他是本朝杰出的画家,善于画山水,还善画雪景,后来很多画家都受其画风的影响,他的《溪山行旅图》是传世唯一的名迹。
最重要的是熙春楼的朱保保曾跟随范宽学过一阵山水画,他们也算有半个师生之谊。
但见一位二十五六年纪的女子,迎上前笑盈盈的揖了一揖,“妾身忆江南的主事赵琼,见过范先生”。
只见这位女子,长相明媚,气质卓然,态度不卑不亢,立刻赢得了范老先生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