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卷 第二百六十五章 江山运作的第一个IP

  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

  燕京教育出版社的大门外,江山正忙着给黄永钰和自己点烟。

  “今天得亏您跟着一块来了,不然那三篇序还真不一定能拿得着呢!”

  这次北上燕京城,除了为“走进校园”拍些素材,再者就是为了那本即将再版的《江山钢笔字帖》。

  第二次与燕教出版社合作,江山同志仍没有轻易提起版税分成的合作方式。

  一是念及央美江书记的牵线之恩,至于二嘛,当然是因为自己现在的胳膊还不够粗。

  所以,江山此次上出版社的目的,除了拿上一笔高达900元的稿费,再就是为了自己这本钢笔字帖上的三篇序言。

  《江山钢笔字帖》这本薄册上,最令行家刮目相看的地方,就是开篇后:沈丛文、黄永钰,和央美院长江丰,亲笔书写的三封“推荐信”。

  而这一会,这三篇序言的原件已经被江山握在了手里。

  “那三篇序原本就是写给你的,它出版社凭什么压着不给你。”

  虽然,黄永钰今天的确是替小江撑腰来了。

  但这事他原本就觉得不是难事,毕竟如今的出版社、可根本还没有保存原件的意识。

  一经采用发表,后面的事就根本不会再有人过问了。

  全凭编辑自己个去处理。

  退稿自当相提别论,如果作者投寄的是厚厚一本书稿,出版社当然得给人原封不动的寄回去。

  但如果出版社收到的是单篇,或薄薄几页的小中篇,那么编辑就只能说声对不住了。

  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个精力去退,也根本没这么多资金去一一邮寄。

  毕竟在7、80年代,文艺青年外加自以为是的文艺青年,其数量规模实在过于庞大。

  “理的确是这个理,”江山也知道这三篇序的主人,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但,您刚刚没瞧见那位朱社长的表情吗?还是有点不大情愿啊。”

  “我怎么没瞧见,”黄永钰笑了:“她那是担心你会拿着这几篇序,和伱那些个字样上其它出版社去,可这事你要真想这么干,她也拦不住。”

  刚刚在社长办公室里,朱社长可是逮着江山足足夸了好一会。

  虽只盯着江山的钢笔字样连声叫好,没提一句电话订单爆响的事。

  但无论是江山,还是旁观者黄永钰,眼里都已经瞧的清清楚楚了。

  这本《江山钢笔字帖》,一定已经成为畅销书了。

  页数少、空地多,不费纸标,不占地方,老少皆宜、物稀为贵。

  最关键的优点就是,不怕被乱扣帽子。

  虽然江山同志要这几篇序的原件,只是想给自己留个纪念。

  但黄老师的一番话,也的确说出了江山的后期计划。

  “她的确拦不住。”

  但如果在条件同样的情况下,江山依然会把字帖交给燕教出版社继续发行。

  “今天这风真是疯了,”江山眼睁睁看着自己喷出去的一口烟,向各个方向开了花。

  “燕京城,最冷的时候要来了,”黄永钰抬头看了眼天空,漫天的小雪花随风乱舞:“明早我就不去送你们了。”

  “您就是想送我也不让啊,”江山说完,看向了不远处的人行道:“您只管踏踏实实在被窝里待着吧!”

  “那是,反正有他俩一路跟着呢!“

  已经覆了一层薄雪的人行道上,捂的严严实实的刘小庆正双手揣着兜,挨在墙边站着。

  尽管已经冷得跳脚了,可嘴里仍时不时对着俩孩子嚷上两句。

  早就和刘小庆熟透了的江小鱼和江小白,这一会根本顾不上她喊什么,只管跟在陈佩丝的后面,嘻嘻哈哈的追雪玩。

  “这俩孩子还没见过雪吧?”黄永钰停下了脚步:“瞧给兴奋的。”

  “浦江也下雪,但孩子嘛,肯定是见一次乐一次。”

  江山看了眼停在路边的电视台小车,赶紧挥挥手喊了一句:“上车出发吧!”

  “欧~”

  相比第一天刚下车时的老老实实、言听计从,这一会的小鱼和小白愈发活泼自在了。

  长城、天安门、燕大、燕京饭店、全聚德……怎么说,也能算得上是见过大世面的祖国花朵了。

  然而,以公谋私的三叔似乎还没占够便宜。

  故宫红、故宫雪,美如画卷的紫禁城。

  钟灵毓秀、育人不倦的水木清华。

  三叔在朋友们的陪冻下,领着俩孩子在满天飞雪中,成功打卡了最后两处燕京地标。

  当三大俩小紧赶慢赶钻进软卧包厢时,京沪线上的列车很快就再次开动了。

  “二位这几天辛苦了,”

  自己也累够呛的江山,深知佩丝和小庆这两天的不容易,毕竟孩子们都捏在他俩的手里。

  “所以我今儿就豁出去了,瞧见这间软卧没有,”江山上下指了指:“给咱们包了。”

  “呦~”陈佩丝左右打量了一下:“这屋够可以嘿!”

  在江山来的时候,刘小庆就惦记上了:“你们来的时候就是这号车厢吧?我还是第一回住这个级别呢!”

  “以后只要是咱们出门,必须都得安排这号级别!”

  趁着这二位还没发达之前,江山觉得应该尽可能的多给他们几次感动。

  “一会饿了就上餐车,想吃什么尽管点,”江山说这话时,特意对着陈佩丝:“谁都不许跟我客气。”

  “就知道你仗义,”陈佩丝笑呵呵的向着窗外:“自己个享福时,还不忘带上兄弟。”

  轰隆轰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陈佩丝没说错,回浦江的一路上,吃吃睡睡外加听听小曲,整间包厢里的笑声和歌声,就一直没停过。

  来到这个年代实地考察后,江山同志才彻底明白。

  难怪83年的春节晚会上,那么多人民群众会围着《乡恋》一首歌点个不停。

  原来这个时间段的歌实在少的可怜,能被人民瞧得上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

  相比燕京,浦江的冬天还是有些优势的。

  但,进了屋就不一样了,毕竟不是习惯生炉子的地界。

  只能硬抗!

  “从今天开始,咱们厂《潜伏》广播剧的配音剧组,就算正式开张了。”

  这一会的《潜伏》广播剧工作室里,挤了一屋子的人才。

  在厂长胡啸宣布开麦后,跟着就哗啦啦的响起了一片掌声。

  “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欢迎,潘红、刘小庆、陈佩丝三位同志的加入。”

  胡啸说完,自己先带头鼓起了掌。

  “麻烦大家一起看向我这边,”

  同时举着相机的江山和张路,大声喊了一句。

  接着,大家伙又配合的走到了办公楼前,在江山心满意足的拍下了几张“开机”宣传照后。

  “麻烦同志们再辛苦一下,”

  对着自己的一帮老熟人,江山真感觉平时的日子没白处:“大家一块喊,开机大吉!”

  “来准备看镜头,”

  张路盯着机位喊道:“开机大吉。”

  “开机大吉~”

  一张开机大合照,就如此顺利的完成了。

  此时此刻,张路的摄像机随着丁铃铃开始移动了起来。

  “观众同志们好,我是为《魂断蓝桥》的男主角罗依配音的乔榛。在《潜伏》的广播剧中,我将继续为男主角余则成……”

  “大家好,我是刘小庆,在《潜伏》的广播剧里,我将为女主角翠平配音。”

  “大家好,我是为真优美配音的丁建华,在《潜伏》的广播剧中,我将为晚秋……”

  “观众同志们好,我是潘红,祝贺广播剧《潜伏》成功开机。”

  “我是陈佩丝,祝贺广播剧《潜伏》成功开麦。”

  “我是童自荣,祝贺广播剧……”

  “观众们好,我是吕晓,也是《华丽家族》里的相子,我将在《潜伏》的广播剧中为马太太配音。”

  热热闹闹的“开机”形式主义,被江山提前带到了这个年代。

  一人一句话的开机祝福,是江山为广播剧《潜伏》制定的宣传计划之一。

  《潜伏》是他来到这个年代后,运作的第一个IP。

  虽然广播剧的版权不是属于自己的,之后找来的广告费也是为译制厂招得。

  但江山在乎的并不是这几颗枣,而是广播剧红起来后的蝴蝶效应:《潜伏》的纸质书。

  这本书,与《江山钢笔字帖》给出版社的甜头不一样,《潜伏》的出版方式必须打头起,就是版税分成的合作方式。

  对于成功与否,江山毫不担心。

  他此时更在乎的,就是享受运作IP的整个过程。

  “这几张照片是在央视的录音棚拍的,”

  张路的工作刚收尾,江山就递了一叠照片给他。

  “赵中祥,宋士雄?”张路拿起照片一看:“你可真行,连他俩都给请来了。”

  “也就在开头客串了几句话,”江山自己想想也挺美的:“编辑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把这二位也编进去。”

  “我办事你放心,”张路小心把照片揣进了包:“等片子出来后,你最好上我那瞧一眼。”

  “好嘞,”

  江山就是位欢喜亲力亲为的主:“到时候,我给你带好吃的去。”

  一直等在一旁的胡啸,见事办的差不多了,立刻走过来一把拖走了江山。

  “怎么了胡厂长?”

  “跟我上办公室来一趟,”胡啸扯着江山一路大步流星:

  “那什么《蔷薇处处开》的磁带,今天你必须跟我老实交代清楚……”

  看着自己被老厂长紧紧抓住的胳膊,江山的心头跟着一热:“怨我,又让您跟着担心了。”

  “你这话还真说错了,”胡啸的双眼一片清明:“打我见到你开始,你就没让我操过心。”

  不但没让他操过心,还尽帮着解决问题了。

  哪怕这次中影对译制厂的自制广播剧申请,提出了“只需成功,不许失败”的要求。

  他从没有担心过江山的能力,毕竟,自己在这行好歹也能帮衬一二。

  但那什么卖磁带的活,该怎么弄?

  内地开天辟地第一盒磁带,还尽是些靡靡之音。

  怎么卖?往哪卖?

  即使之后找着销路了,又如何能在三个月内卖出80万盒?

  “你小子这几天在燕京待的快活了,”胡啸进门就开骂:“知道我这几天掉了多少斤肉吗?”

  “我怎么瞧着您还胖了!”

  就在二位还在办公室估着斤两的时候,浦江电视台的小汽车,静悄悄的开进了译制厂的大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