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第六章 小人书的高光时刻
李大爷全名李若诚,从事翻译工作已有三十来个年头。
就算是多年前住在牛棚里,也没有一日不在译书。
从不喜欢硬搬字面意思的老人,一直坚持用优美恰当的文字,诠释原著的本意。
所以每当完成一本书的翻译工作,李若诚老先生必定是即劳身又伤神。
手上这本《TheLittleMermaid》,虽然已经快翻译结束了,却一直对书名的译文耿耿于怀。
如今听江山这么随口一叫,竟觉得妙不可言。
江山觉得老人问的特奇怪:“不就是一句英文嘛,哪那么多讲究?还什么译作……”
忽然,他意识到了什么:“您老不会是在翻译这本书吧?”
李若诚立刻重新戴上黑框眼镜:“正是如此,不光是它,我翻的书多了去了!”
邻居老俩口这一身浓郁的书卷气,左右隔壁论谁都能看得出。
可江山倒是头一回知道老人家有这爱好。
江山立刻追问:“这么说您老是翻译家?那一定有不少原版书了?”
现如今这个时间点,最让他受不了的就是没有打发时间的消遣物。
市面上有可读性的书刊少的可怜。
“翻译家不家的不敢妄称,但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自己爱买,出版社还经常给送过来,”
李若诚的话,打断了江山发散的思维,他继续道:“原版外文书也有不少,不过你真看得懂?”
听到老人提到出版社,江山双眼一片灿烂。
先前还在琢磨如何能和出版社搭上线,没想到贵人就在身边。
70年代末期,别看后世一个个说的有多欢,就好像谁来都能变成王实一样。
殊不知这个时候是最不能轻举妄动的阶段。
但江山却知道有条路,赚钱虽不猛但却稳。
1978年,各地开始重新恢复连环画的出版。
江山心里盘算着,再过一阵子小人书的高光时刻该到了,到那时他可有事干了。
上辈子江山的爱好广杂,其中最烧钱的,就是四处搜罗小人书和连环画的花销。
最肉疼的当属一套1979年出版的《三国演义》,全套60册,花了他整整35万。
据说这套书的原画稿,拍到了过千万的成交价。
据原画师回忆,当初那个年代他们根本就不重视画稿的回收,大多被编辑部定期当废品一卖了之。
那位原画师口中的年代,不就是现在嘛!
更何况,上辈子江山对小人书的热爱,可不只限于收集小人书。
在大学读书的那段时间,他几乎临摹了市面上所有能见到的7、80年代的小人书。
图书馆、博书馆、旧货摊……
那几年,这些地方天天能见到身背画板的江山同学。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江山了解到,原来早在70年代末,一张插图或封面的稿酬竟高达10至20元。
而一页连环画的稿酬则为5至8元,想想一本画下来得拿到多少稿酬!
清美一些有门路的美术生,靠着帮出版社画插图、连环画,早早就成为了万元户。
70年代末的万元户是什么概念?
于是,画小人书,也成了江山的短期就业方向。
“你确实看过这书吧?”李若诚拍了拍盖在腿上的书:“不过你是在哪看的?总不能也是在知青点吧。”
“当然不是,”江山笑了:“您老可能还不知道,我如今在印刷厂上班,前段时间在单位一个老仓库里翻出了一箱书,其中就有几本英文原版书。”
“里面就有这书?”
“对,但版本不一样,不过那箱书看了大约小半年就消失了,也不知上哪去了。”
江山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让旁人知晓自己不但读过一些书,还是舶来书。
说起来,也算的上见过一些不同的风光。
就算以后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也能给找补回来。
李若诚听了这些话,觉得合情合理。
“那肯定是被别人顺走了,”他笃定道:“现在国家恢复了高考,很多人都在恶补英语。”
老人忽然想到了什么重点:“你刚刚说书的版本不一样,难道它和这本的英文名就不一样?”
“一样的,”
江山稍稍顿了一下,想了想该怎么和老人解释:
“书名的确都是TheLittleMermaid,但之前在乡下时有位大哥曾教过我,如果英文语句读起来特别扭,可以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理解去阅读。”
“说的没错,”
李若诚完全赞同这话:
“只不过说的时候可以随意,但换作译文译书就必须要逐字推敲了……你小子在这方面倒是有些天赋。”
李若诚这会再看江家老三,竟越看越顺眼:“海的女儿~不错,说的真不赖!”
一提起自己的专业,老人的话明显多了起来。
江山也乐在其中。
令他没想到的是,原来《安徒生童话》早在1909年就已经来到了我国。
那个时候《TheLittleMermaid》最早被译作《海公主》。
译名挺好,但当年的编译者在翻译这篇童话故事时加入了自己想法,也就是进行了改编。
当初那篇安徒生童话,处处透着琼瑶大妈的韵味。
这个年代的编辑部门,虽还没领略到琼瑶剧的狗血,却也觉得该再次重译这篇童话故事了。
于是,作为“浦江外文出版社”的常驻翻译编辑李若诚老先生,自然就接下了这一任务。
出版社对老人的翻译功底很放心,只提了两个要求:快和尊重原著。
“如今这故事,我已经译的差不多了,”
李若诚笑着说道:“可一想到这书名就打不起精神,幸好今天遇上你江老三了,哈哈哈……”
两人说话的档口,李若诚的老伴李怀英端着一杯热茶走出了屋。
她诧异的发现,自家老头的脸上正舒展着难得一见的笑容。
于是也不声不响搬张小椅子坐在了一旁。
江山着实吃了一惊:“1909年就有这书了?那么早就有人开始翻译原版书了?”
“比这早的都有,”李若诚接过老伴递过来的茶:“不过直到09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白话文的译文。”
“噢!”
李若诚继续说道:“之后直到建国后的十多年里,对引进原版书的需求一直处于高位。”
李怀英同样也是位翻译,这一会见老伴聊的开心也在一旁补充道:“那个时候国家对翻译工作者非常鼓励支持。”
说完,她和李若诚同时回头看了眼自家的大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