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第三百九十四章 至暗时刻(上)
泰勒-斯威夫特是一条表里不一、阴险狡诈、无恶不作的毒蛇。
这是2016年秋冬交界的时节,全世界——更准确地说,全球网络世界——对这位二十七岁音乐人的一致评价。
看看泰勒如今已经完全沦陷的评论区就知道了,不管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什么内容,是她与闺蜜赛琳娜-戈麦斯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的合照,是另一位闺蜜卡莉-克劳斯搭在她肩头的亲密自拍,还是跟好友布莱克-莱弗利一道造访澳大利亚,怀抱考拉的惬意度假时光……是的,无论她发布的内容有多么人畜无害,与世无争,Instagram上百万用户的回应都出奇地一致。
一个人们鲜少在其他场合使用的Emoji。
一条吐着红信的绿色长蛇。
铺天盖地,淹没了评论区里,那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支持声音。
Howdidsheenduplikethis?
第一个试图把她放进木盒子里的,是曾经形影不离的前男友,苏格兰DJ兼电子音乐制作人卡尔文-哈里斯。他们约会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但于2016年6月公开宣布分手,就在哈里斯与蕾哈娜合作的热门单曲《ThisIsWhatYouCameFor》正式发行后的第二个月。
很快,斯威夫特的团队便通过公告牌杂志公开了泰勒-斯威夫特参与了这首冠军级作品幕后创作的消息。据称,泰勒以一个非常瑞典式的化名尼尔斯-舍伯格入局,与卡尔文-哈里斯一起,在他们曾经的爱巢,男方2014年耗费1500万美元购入的贝弗利山豪宅里,共同完成了这支流行舞曲。
也许泰勒-斯威夫特只是单纯想为分手后的自己正名,用真实身份获得《ThisIsWhatYouCameFor》的版权收益,也许这是她报复前男友的一种手段——直到韩易重生前,也没人知道这段时长18個月的恋情戛然而止的真正原因,那是泰勒在乔-阿尔文之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浪漫关系。而且,分手之前,各家小报甚至有传言,说泰勒-斯威夫特已经在看苏格兰的城堡,想要在对方的老家举行婚礼仪式。
让一段感情从持续升温的稳定状态,忽然急转直下坠落深渊的,必然不是所谓“年龄差距过大”,或者“双方价值观不同”这种泛泛而谈的缘由。
无论泰勒的发心为何,最终想要达成怎样的目的,她公关经理的表态,都把一次原本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的分手戏码,变成了推特上血雨腥风的名誉之战。
2016年7月13日,卡尔文-哈里斯连发六条推文,点燃战火。
“是我创作的音乐,制作的歌曲。做了编曲,也给人声做了采样。起初她希望保密,因此使用了化名。”
“她也唱了一小段——很棒的歌词作者,她像往常一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对我来说,现在的情况真的很让人伤心,因为她和她的团队正不遗余力地试图让我在这个阶段难堪。”
“我认为如果你对你的新恋情感到满意,你应该专注于它,而不是试图贬低你的前男友,用这种方式解闷。”
“我知道你在巡演间歇期,需要找个人,把他像凯蒂一样埋葬起来。但我不是那个人,抱歉,我不会允许这件事情发生。”
“请关注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因为你已经为自己赢得了一个非常美妙的生活。”
对于卡尔文-哈里斯午后突然发起的攻击,泰勒-斯威夫特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做出任何回应,看样子是希望在私人关系方面与前男友彻底做出切割,只保留音乐版权方面的利益联系。
毕竟,继续跟卡尔文-哈里斯做口舌之争,只会给对方带来更多的关注、流量和利益,而作为女性,每一次见诸报端的分手,无论谁对谁错,都无益于泰勒-斯威夫特的商业价值与公众形象。
哪怕要回应,也要用她最擅长的方式。
把每段恋情的点点滴滴,掰开了揉碎了,融进新专辑里,把个人的体验变成普适的情绪,用悠扬的旋律与诗意的歌词,赢得忠实乐迷、普通听众乃至整个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将生活写成剧本,把剧本放进歌里,这是泰勒-斯威夫特最令人难忘的艺术特质,也是她在种种八卦新闻面前显得游刃有余的杀手锏。
当泰勒宣布与一段感情挥手告别时,人们不再会像期待布兰妮那样,期待她痛哭流涕,期待她夜夜笙歌,期待她举止失格,期待她精神崩溃。他们翘首以盼的,是下一首占据公告牌榜单前列,推心置腹却又朗朗上口的热门单曲。
把情场失意转化为商场得意,在占据头版头条的同时又保护了个人空间。她愿意放进歌里供大家欣赏的才是新闻,不愿意放进去的那就是无人知晓的隐私。泰勒-斯威夫特用她极为聪明的独特创作思路与公关手段,为她自己,和继她之后涌入流行乐坛的女性音乐人,找到了处理绯闻的最佳方法。
用可控的作品,去争取原本不可控的舆论主导权。
在过去十年的职业生涯里,这招屡试不爽。
第一张专辑《TaylorSwift》里的《TeardropsonMyGuitar》,讲述了她对同学德鲁-哈德威克的暗恋,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了一个青涩纯真的怀春少女形象,让全世界第一次喜欢上了这个抱着吉他的新生代乡村甜心。第二张专辑《Fearless》里的《Forever&Always》和《BetterThanRevenge》,为好奇的公众揭露了泰勒第一段名人恋情和第一位明星男友,乔-乔纳斯。乔纳斯兄弟在当年无可匹敌的热度,加上所谓“25秒电话分手”的爆炸性新闻,让原本在纳什维尔乡村音乐圈里崭露头角的新星,瞬间成为了整个好莱坞的风云人物。
到了第三张专辑《SpeakNow》,泰勒-斯威夫特更是火力全开,一面用《DearJohn》与《TheStoryofUs》抨击大她十二岁的问题前任约翰-梅尔,一边写《BacktoDecember》向那头被她伤过的帅气狼人泰勒-洛特纳道歉。而第四张专辑《Red》发行时,泰勒的写实流创作功力已臻化境,一首《AllTooWell》,2012年甫一发行便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本来就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杰克-吉伦哈尔,被这首流行音乐史上都罕见的,指名道姓的大师级伤感情歌搞到差点隐居山林。
再加上两年前,最新这张录音室专辑《1989》里献给哈里-斯泰尔斯的《Style》以及《OutoftheWoods》,可以说,泰勒-斯威夫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和真实生活的控制性展示中度过的。
也许不是每一首冠军单曲背后都埋葬着一具前任的遗骸,但这个比例,绝对不会低。
因此,韩易不难猜想泰勒在卡尔文暴起发难之际的心理活动——她不需要在推特上与这位英国DJ对垒。哪怕保持缄默,让所有人都以为她是那个导致二人感情破裂的恶人,评论区里逐渐浮现出一批用蛇蝎女人来形容她的黑粉也没问题。她知道,自己只需要拿起笔杆子,以这段冲突为养料,潜心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那么,等到下一张录音室专辑全球上线的时候,她就能从口碑、人气和声誉等各方面,打一场完美无缺的翻身仗。
一直以来,她都是这么赢的。
这一次,也不可能例外。
一连串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泰勒-斯威夫特和她身边的团队,终于陷入了篮球理论里最经典的“热手谬误”:在科比-布莱恩特统治斯台普斯球馆的那些夜晚里,他的“热手”会引起两万名观众海啸般的欢呼。球迷们近乎宗教般地虔诚相信,经由科比之手投出的每一记三分球,都能轻松落进篮筐。
但即使是科比-布莱恩特三分线得分效率最高的2002-03赛季,他的三分球命中率,也仅仅为38.5%而已。
五次三分线外的起跳,才能换来两次命中。
也就是说,科比可以连续空心入网,手感热到发烫,但从某一次尝试起,他便会把之前强势得分的短暂高潮,用连续打铁之后的哀叹声加倍偿还回去。
泰勒-斯威夫特亦是如此。
五张专辑的风光无限之后,这场以情感为筹码的俄罗斯轮盘赌,终于来到了终局。
信心满满再次叩响扳机的她,绝望地发现,这一次的枪膛里,飞出了子弹。
这枚子弹上镌刻着的签名,属于泰勒整个职业生涯,乃至自1989年至今的人生里最大的宿敌,最深的梦魇。
坎耶-维斯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