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朝后,洪武三年,与魏国公徐将军,后候爷为副将军,又与魏国公、常大将军率师征讨大漠,以除边患。!当时元顺帝尚在蒙古查原,父皇决定兵分两路,军出居庸关,直捣定西。而那元贼扩廊贴木儿先以精兵千余人,由小道穿过深沟东边的山岭,偷袭你率领的东南部营垒,守营将领胡德济惊慌失措,士卒溃散。候爷您立即亲自带兵出击,打退偷袭的敌军,并当阵斩处了那几名临阵脱逃的守营将校。第二天,候爷整顿军队,又挥师出击,将士个个奋勇争先,在深沟北边的乱坟堆大败敌军,擒获元朝的宗室官吏近2千人,俘获敌军将士兵8万余人,并缴获了1万多马匹战马和大批牲口。这场战役,使扩廊贴木儿的精兵悍将丧失殆尽。给予了元朝残余势力沉重打击。元顺帝和扩廊贴木儿自那战后不久先后死去。明军长驱直入,直扫北境!”
王爷听得头愈是抬得激昂,面色愈是恃傲而骄!我不由心里一动,
朱棣道:“您功勋卓越,赫赫战功被父皇封为‘平定王’,满门勋贵,赫赫扬扬,傲世而立,父皇赏赐予候爷丹书铁卷世袭爵位、食俸千石、良田千亩!”
军候爷的眼睛燃烧起熊熊的火焰,显然过去的猎猎烽火已点燃了他满腔的热血,而那满腔的热血从未冷却,如他的豪情依旧沸腾,他凛然道:“是。当今圣上圣明隆恩!”
接着朱棣缓缓放下手中晶莹琉杯,漫不经心地闲踱了几步,青褐色薄衫袍边在厅堂的凉风里微荡。
他轻轻道:“当初候爷与诸位大将军跟随父皇拼死打下了这大明朝的江山,实属艰辛和不易。”王爷微微点头,轻轻抚着手中的晶莹透彻的琉璃杯。
“因此,自建朝以来,父皇虽坐于在京都,却日夜忧心忡忡,曾言,朕以前在民间时,见到州县官吏多不爱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联心里恨透。如今要严立法禁,官吏凡是贪污蠹害百姓的,严惩不恕。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因此父皇下决心整顿吏治,惩贪劝廉,特制明朝大诰,宣告天下,颁布酷刑,以肃整吏治,就是为了你和父皇你们打下的江山能长治久安。”
那候爷点点头,不由脸色稍变了一下,而朱棣脸色忽地也黯然下来,道:“可是候爷,本来我是奉父皇之密旨来到此地,没想到偶遇一灾民逃难被追杀到至太和山脚。我们无意中查知一县中大户孙刚倚仗富贵,欺压百姓,强抢豪夺,更有甚者声称他的这些胡作非为都有军候爷您是背后支撑,并且知府大人也与候府官官相护,且涉及夺民田,侵公田,杀无辜等数件大案!“
我心中一凛,不禁抬眼,眼望候爷,那如山中雷塔一般身躯的人一愣,脸色迅速变幻出惊讶而后变成冷酷,他脸色一变,大手一挥道:“孙刚?本候不曾听说过此人!”
朱棣手一招,三保上前一步呈上一摞素色纸张。
朱棣道:“候爷,这就是当地县城大户孙刚的供词,而且今日上午竟还有军佐奉候爷之命,率众军卫持鞭前去县衙,以近期治安不好拟鞭打县令,被我当场捉拿,现已扣留,拟报王爷以军法处置。”
候爷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他接过呈词,从头看到尾,脸由白变红,由红变得青白,突然他怒吼道:“来人,叫小郡王来大厅!”
外面有人慌乱应答,脚步声立时跑远。
孙刚的供词我帮忙整档时,随意翻看过并没有涉及候爷的供词,仅仅只有知府受贿。这份供词哪来的?除非燕王发现候爷卷入其中,有意单独撇开问讯,并且未归档,而且孙刚欲负死顽抗,人已死,那这份诉候爷的供词除当时三保、刘山几人外,再无知晓,有关候爷的罪行就会永远没有证据。怪不得到朱棣审讯黄知府时有很奇怪的暗示,那知府也是官场老油子,朱棣一重复问了一句,他立时改了前面说的。朱棣是京都御史钦差,他也自知自己总是难逃一死,军候功盖一世,朝中要员,即使候爷的确在背后撑腰,只要告不倒,他反而还会因诬告军候罪加一等,还不如见风使舵只说孙刚。我低头嘴唇一呡杯中的冰茶,牙齿竟冰得一颤。
厅内静静的,须庾功夫,只见一潇洒年少公子哥卷着一身热气闯进门来,唇红齿白,潇洒少年,可竟然是一头大汗,头戴狩猎的风巾,身著箭袖粗褐长衫,腰间系紧一根革带。竟然是一幅刚打猎归来的装扮,脸上一见厅堂内有客,立刻浮起阔绰豪门公子的招牌嬉笑,举止完全是一幅世家王孙的纨绔模样,一抬脚进来,已是满嘴的抱怨充斥冰气缭绕的大厅:“这么热的天,刚回来就喊来。干什么呀?!”
那候爷已是满脸的怒气,大声喝道:“还不见过燕王爷!”
“燕王爷?”他眼珠“嗖”一转,他的反应极快,立即反应过来,立刻躬身抱拳,道:“哦,原来是燕王哥哥驾到,父亲常提起您,道燕王哥哥有当今圣上的英勇和决断呢。”
朱棣一笑点头。
那边候爷已勃然大怒:“张彪!你上午干什么去了?!”
候爷话音未落,眼前恭敬的少年立时还原成纨绔公子的轻浮模样。他脸上一嬉笑,不耐烦道:“我一大早进山打猎去了,打了不少野獐子,正好晚上请燕王哥哥他们吃烧烤獐子肉!”
“什么獐子肉!不是你一大早调军中营将前去梅子县衙?!”候爷怒气冲冲喝道。
我们也紧紧的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