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贪狼邪僧

第一百一十九章,太学院

贪狼邪僧 爱喝无糖可乐 5792 2024-10-09 19:51

  “好快的速度,廷岳兄,你这黑色虎纹猫,不愧是奇珍异兽。”

  没有一个人能拒绝得了来自东北的橘猫,黄巢一路上还有些念念不忘,几次三番想张口,能不能自己出大价钱,让其忍痛割爱。

  但想想还是算了,这异兽是用来镇鬼驱邪的,绝对不俗,对于丁兄而言,肯定有着莫大的妙用。

  强人所难,非君子所为,

  君子不夺人所爱!

  更何况,很可能会淡了甚至恶了其关系,不值得,完全不值得。

  只要是读书人,前来长安,就不得不去一趟太学院,就像是前世,到了北京,哪个学生不想去看一看北大呢?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不过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

  每年用工徒竟达十一万两千余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三万余人。

  当然,盛极必衰,太学在大致在唐代以前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但之后却是国子监!

  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它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它是全国最高学府,另一方面,它是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有时也称国子学。

  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学习机构,具有很深很浓的行政氛围,类似于教育部:

  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大周皇朝,国子学和太学并存,国子学招收学员的要求更高,就荫监讲,国子学招收的学员都属于高干-子弟,而太学品级要低一些。

  国子监分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者是分别面向三、五、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后三者面向八品以下及庶族子弟的类似专科学校。

  寻常士子举人,教育部级别的国子监是别想混进去了,毕竟人家个个都是官宦子弟,而像丁廷岳、黄巢这种“草根寒门”,能混进去太学院那个圈子,已经很不错了!

  里面应该有些许会试的竞争对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即使自己开挂作弊、抄袭拿来,也不得不承受心中确实没底。

  不为什么?

  因为大周皇朝的诗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什么诗仙、诗圣、诗鬼之类的,很难再冒头了,而且还有一群后唐故事余晖。

  就像是,前辈老乡风子把剑道的逼格风范都装完了,都都特么倒欠他了,已经没有什么搞头了!

  永州只是一个文气还行的小地方,哪里能与长安相比?

  在长安城门前所作得一词三诗,也只是稍稍惊艳了众人,想要惊天地、泣鬼神那差了十万八千里。

  作诗装逼已经行不通了,已经经历过那个巅峰的时代,要想惊艳所有人,甚至是惊天地,得另起炉灶,从词来下手。

  词的鼎盛时期是宋朝,什么苏轼、柳永、李清照…………完全可以大抄特抄!

  远瞧烟气弥漫,瓦窑四潲,混如一体一般,在华贵的门口有四棵百年的门槐,有上马石下马石和拴马的桩子。

  大周皇朝的很大一部分书生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尤其是在长安的,一个个即使武艺算不多强,但也算得上“文武双全”了!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下定乾坤!

  骑马对于读书人来说,是基操,很基本的事情。

  不过说起来,那些玄甲军认识不清,不知道其本质之处,是文贵武轻吗?

  非也,非也,

  是世家大族贵,平民百姓轻!

  真正占据并把控高位的是那些世家大族,真以为寒门是这么容易崛起的吗?

  手无缚鸡之力的很多一部分是寒门文人,因为没有钱财、没有渠道习武练武,不得不说世家大族真的是转移得一手好矛盾。

  那些粗莽蛮横的士兵,自恃武力,是一柄双刃剑,他们有所抱怨、埋怨,肯定要疏而不是盲目的堵。

  不在沉默之中爆炸,就在寂静之中变态!

  蕃镇割据就是极好的例子,于是乎,将矛盾转移到寒门文人上面,坐山观虎斗,啧啧啧,这一手玩得实在是太漂亮!

  仔细观摩之下,会发现那浪漫与庄严的气质并存,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

  丁廷岳和黄巢迈步走进,有请帖,很并没有什么阻拦就大摇大摆地进入这太学院,第一眼最深的印象是;

  那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连续的拱门和回廊,挑高大面窗的客厅,让人心神荡漾。

  简洁对称突显沉稳,各房间都为端正的四方形,功能的空间划分和位置布局体现其严谨和规整。

  走接着踱步走去,发现这屋舍文雅精巧不乏舒适,门廊、门厅向南北舒展,客厅、卧室等设置低窗和六角形观景凸窗,餐厅南北相通,室内室外情景交融。

  传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保持着传统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大自然为皈依,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含隐蓄秀,奥僻典雅。

  “在这里读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啊!”

  丁二少感慨起来,那其简约雅致的外立面、富人情味的内庭结构、园林水系的和谐…………

  在幽静的山林一座竹林小舍映入眼帘,仔细观察是用一排排的苍竹搭接而成,尖尖的屋顶,碧绿色的屋顶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坐西南、朝东北,可以说是“坐金銮,纳盘龙,镇宝塔,聚宝盆”,是“靠山高硬、前景开阔、位子显赫、广纳财源、永保安康”的一块乐土,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可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这是此处了。”黄巢指了指那竹林小舍,是今天所聚会之地。

  茂密葱茏的竹子沿着小路错落有致地站成两排,翠绿的竹叶则在顶端逐渐合围,形成了一个圆拱形的“屋顶”,浓烈的阳光和夏末炙人的热气就这样被隔绝在外了!

  而无论走到任何地方,却始终都看不清道路前方十米以外的景观,翠绿高大的竹林把整个园区隐密在其中,曲折处有通路,通路处又是竹林满眼。

  那竹林小舍不但富有审美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令居住舒适而贴近自然,尤其是外部空间布局有住宅围合的感觉,整体体现了小而精的优势;

  特别是坐落于苍翠的竹林之间,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所有的尘世尘嚣,宁静幽远的感受令人神驰。

  “会享受,极其的会享受。”

  或许这也就是所谓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了吧!

  “这次聚会的发起人是盛名画师吴丹青的孙子吴毫所发起的。”

  “而这座竹林小舍,就是当代丹青妙手吴画师的居所。”

  “噢,他们和吴道子是什么关系?”丁廷岳有些好奇地问道。

  “后代以及传人。”

  “原来如此。”

  踱步走进院里,迎面就看到了一对花盆,上面开着素雅的鲜花,渗出淡淡的幽香之气,旁边还种着石榴树、九尺高夹竹桃、栀子树、翠柏、梧桐树…………四季不败,四季不谢!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人浴缸大小的茶叶末色养鱼缸,里面养着近百条那种细小的金鱼,无忧无虑地四处游荡。

  “黄兄,这里。”

  听到叫喊之声,转头看去,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丁二少也细看了这竹林小舍的结构:

  正房五间为上,前出廊,后出厦,东西厢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房…………

  东跨院是厨房,西跨院是茅房,倒座儿书房五间为待客厅;明摘合页的窗户,往客厅侧目一看,真是画露天机,别有洞天。

  文房四宝的纸、笔、墨、砚是宣纸、端砚、湖笔和徽墨,各种名人字帖,以及许多的名人字画,有一种厚重的文化底蕴。

  “画圣吴道子,有意思!”

  丁二少心中暗道,到了长安,是接连碰到著名人物啊,即使是后代传人,那也不差。

  诗至于杜子美,文之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